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7篇
天文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白建科  陈隽璐  朱小辉  冯博 《地球科学》2018,43(12):4411-4426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广泛发育泥盆纪卡拉麦里组,其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一直备受争议.对卡拉麦里组碎屑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组形成于斜坡-半深海沉积环境,具浊积岩特征.砂岩样品SiO2含量高,Al2O3/SiO2比值低,K2O/Na2O比值高,REE配分曲线总体表现为右倾,ΣLREE/ΣHREE=4.81~8.03,δEu=0.59~0.80,Eu具有弱负异常,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揭示卡拉麦里组砂岩物源区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砂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锆石年龄分为2期,主要为393~524 Ma,其次是823~3 077 Ma,表明卡拉麦里组物源区地质体时代主要为早古生代和前寒武纪,分别对应于准噶尔盆地周缘早古生代造山带和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综合分析认为,卡拉麦里组形成时代为早-中泥盆世,沉积于准噶尔地块东北缘被动陆缘一侧.中泥盆世开始,卡拉麦里古生代洋盆持续向北俯冲消减,形成了野马泉岛弧及其弧前沉积体系,最终闭合于早石炭世之前.   相似文献   
32.
密山市杨木岗地区处于敦密深大断裂南侧,华力西晚期—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铀矿化异常线索较为丰富,铀成矿条件优越。铀矿化主要赋存于华力西晚期岩体及其与下寒武统金银库组的内外接触带,受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岩体内外接触带控制,伴生赤铁矿化、矽卡岩化、萤石化、黄铁矿化等热液蚀变。依据研究区内的地层、岩体、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航放铀高场、遥感铁染及羟基蚀变异常等成矿有利信息考虑,认为研究区内的热液型铀成矿潜力较大,提出了预测远景区4个。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奋斗地区延军山铀矿点、铀矿化异常点进行梳理,总结了研究区内典型铀矿化异常特征,并通过对研究区内铀矿化异常进行野外调查、评价,分析了区内变质岩型铀成矿条件和主要空旷因素,指出研究区变质岩型铀矿受古元古代东风山岩群石墨片岩、北西向断裂、伟晶岩复合控制,提出了"石墨片岩+构造+伟晶岩+异常"的找矿思路,并圈定了找矿远景区域,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4.
本文讨论了子波变换用于信号突变检测的原理,用它分析了1700-1993年间的太阳黑子数的年均值.精确地检测到了太阳活动的突变点,用相邻两个突变点的时间长度求得了不同尺度下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结果表明:利用子波变换检测太阳黑子周期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5.
新疆西天山新发现新源县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天山不乏世界级金铜矿床,新疆西部中天山及其南北缘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金铜找矿方向。最近,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新疆西天山新发现新源县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矿床位于新源县城南东直线距离30km处,产在新疆西部中天山北缘,矿体主体形成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热液蚀变体内,呈板状和透镜状,长度几米到几千米,厚度几米到几十米,上部以金矿体为主,下部铜矿体增多。矿石中黄铁矿和黄铜矿可能是主要的载金矿物,矿石平均品位金 3.84g/t、铜 0.65%。金铜成矿作用受控于二长花岗岩等岩体侵入期后热液蚀变过程。矿床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证实新疆西部中天山及其南北缘具备金、铜矿的巨大潜力;是地质调查先行、引导商业勘探、实现找矿突破的典范。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的功能定位,训练设施、救援装备及救援队伍的建设成果及建设作用。通过岷县漳县地震的救援行动以及开展的几次救援队伍培训工作,展现了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在建成后已在逐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37.
清水地震台目前有3个测点,有流量、水氡、水位、水温4种手段(5个测项),是数字和模拟观测同时进行的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台。通过对该台各种资料的分析发现,流量观测资料在甘肃及邻区多次中强震之前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水氡观测资料也有异常出现。自1999年之后,水氡测点附近地区由于大量开采热水,对观测资料造成明显干扰;水位观测资料除记录到较明显的固体潮现象外,还记录到大震的同震效应;水温观测资料也记录到某些大震的同震效应。  相似文献   
38.
冯博 《天文学报》1990,31(1):77-82
本文讨论了我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的分布值及其对BPL地波时号的二次相位因子的影响。采用了我国102个高空气象站十年的实测资料,求得了我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的月平均值,根据这些数值绘制了春秋季、夏季和冬季的《中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分布图》,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地波时延预测值与地波时延的实测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修正值比标准大气的修正数据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介绍了沿长江和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导电率测量实验,给出了这些地区导电率的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40.
陕西大旱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公元580 ̄1979年的陕西大旱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得到大旱主要发生在太阳黑子的高值段和下降段以及低值段,第22太阳周峰年已经过去,粗略估计1996年是第23太阳周的谷年。我们预测1995 ̄1997年大旱1次,1997 ̄2000年基本上无大旱,2000 ̄2005年大旱2 ̄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