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71.
通过大量算例分析,探讨了轴压比、层间弹性位移角、最大纵筋配筋率、最小抗剪截面等因素对抗震框架柱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比较了新旧规范间截面尺寸控制因素的差别。  相似文献   
272.
论核工程选址中的弥散地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弥散地震评价是核工程选址中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在分析弥散地震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弥散地震评价中地震构造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弥散地震确定的方法和技术途径等关键性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273.
临漳-大名断裂位于覆盖层较厚的平原地区,处于隐伏状态,为获得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以及活动特征,在断裂上采用高分辨浅层地震探测方法,获得了两条高质量叠加时间剖面图以及深度剖面图,这些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断裂的浅部构造以及活动特征。探测结果表明,临漳-大名断裂活动时代具有分段性,临漳段断裂上断点埋深120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大名段断裂上断点埋深105m,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274.
本文基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交界地区发生于2011年5月10日的一个深源地震的P波宽频带波形资料,研究了华北克拉通东部660km间断面附近的P波速度结构.通过一维射线追踪拟合P波三重震相的相对到时,并进行观测波形与理论地震图的对比,发现华北克拉通东部660km间断面下沉约15~20km,其上方存在厚度约115~120km的高速异常,P波速度升高1.5%~2.0%,应为滞留的太平洋俯冲板块;660km间断面下方存在局部的低速异常,P波速度降低0.6%~0.9%,该异常可能与滞留板块从其底部向下地幔顶部脱水或坍塌进入下地幔深处滞留体的脱水有关,也可能与板块深俯冲及板块碎片崩塌所引起的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275.
作为一种集计算机模拟和物理试验于一体的新型混合试验方法,实时子结构试验在过去20年得到迅速发展.该试验方法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数值子结构和试验子结构的实时耦联.对于复杂结构来说,更需要高效的数值积分方法以确保每步计算在一个采样步长内完成.鉴于此,本文在Rosenbrock实时积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完全并行计算格式的耦合积分方法,并基于单自由度分离质量模型分析了该方法的收敛性;再通过对三自由度分离质量模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收敛性;最后,在多自由度试验平台上完成了两自由度结构的实时子结构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实时子结构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2阶精度,与直接积分方法相比更适用于复杂结构的实时子结构试验.  相似文献   
276.
活断层定量资料在大震年发生率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震年发生率的评定在地震区划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由于大震复发行为的复杂性,目前尚未建立合理的大震复发模型。本文通过美国地震区划图的截断G—R关系模型和特征地震模型组成的混合模型,利用活断层地质定量资料(滑动速率、古地震等)评定了大震的年发生率。结合我国的地震构造环境特征和资料的精细程度,将以上方法加以修正,并选择典型断裂进行了计算,同时还把计算结果与我国第三代、第四代地震区划图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77.
地震勘探目标逐渐由浅层(<2000 m)转向中深层(2000~3500 m),高精度速度建模是实现精确地震成像的关键手段之一.目前,初至波或早至波速度层析建模方法已较为成熟,然而对深层速度建模更为重要的反射波层析建模方法依然面临走时拾取困难及计算量大等难题.针对当前中深层走时层析速度建模方法面临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波测井资料的波动方程全波走时层析速度建模方法及策略.该方法首先通过早至波层析反演获得浅层及大尺度速度信息;其次,通过提取初次成像剖面的构造倾角信息,利用声波测井资料进行稀疏反演,进一步获得更高精度的速度模型;最后,以此为初始模型,进行全波层析反演获得最终偏移速度模型.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速度建模方法及策略不仅可以避免传统反射波层析建模方法因采用Born近似反偏移所带来的大计算量问题,且大幅提高了中深层速度建模的精度,进而能有效地提高中深层复杂构造区域的地震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78.
1902年阿图什81/4级地震发生在西南天山山前推覆构造体中,逆冲推覆构造由推覆体的根部断裂、推覆体、滑脱断层和前缘逆断裂-褶皱等组成,大地震的发震断裂往往是推覆构造的根部断裂,而地震地表破裂和同震褶皱隆起则位于山前逆断层-褶皱带内。高震级的潜在震源区(MU7.5)对应于低速的天山地块和高速的塔里木地块之间的根带断裂,其长度对应于推覆体根带断裂的长度,宽度对应于根带隐伏逆冲断裂在地表的投影宽度。推覆体前缘的每个活动逆断裂-背斜对应于一个潜在震源(MU≤7.5),其长度与活动逆断裂-背斜的长度相等,宽度应覆盖活动褶皱的两翼。潜在震源的矩震级上限由W-C统计关系式确定,其中发震断裂的面积为活动褶皱的长度与隐伏断坡宽度的乘积。  相似文献   
279.
280.
针对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砂性土、粘性土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提出了分层计算土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