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67篇
大气科学   39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21.
中国南方地区冬季风降水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1997/1998和1998/1999年冬季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多雨年和少雨年,它们分别发生在El Ni~no年和La Nina年。为了了解这两个冬季降水异常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方法对这两个冬季的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雨年与ENSO事件的暖期相联系,西风带槽脊偏东偏弱,东亚冬季风减弱,副热带高压增强,对流层低层距平流场上呈现两个反气旋和一个气旋性环流,中心位于长江流域的气旋性环流的垂直结构和形成机理与菲律宾海反气旋不同。少雨年赤道海温的距平分布及高低层环流系统都与多雨年几乎相反。研究还揭示,冬季中国南方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支西风带低槽前部的西南气流和南海—中南半岛上空的转向气流,水汽输送通道随高度有明显的变化。1997/1998年冬季加强的南支西风气流和菲律宾海异常反气旋有利于水汽向中国大陆输送;1998/1999年南支西风气流弱,中国东南沿海低层为冷性高压控制,两支水汽输送带都大大减弱。这种水汽输送的明显年际变化是造成这2年冬季南方降水明显差异的一个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22.
1979-2005年的卫星观测显示,相对于其他纬度,南北两半球15°~45°之间的对流层明显变暖,平流层明显冷却。这表明,两半球分别以南北纬30°为中心的副热带对流层高层等压面向上突起。由于南北纬30°对应着副热带急流,可以推断,等压面向极地倾斜得更厉害,向赤道倾斜较小。这种等压面形状的改变会使急流向北移动(在北半球)。观测事实表明,两半球  相似文献   
123.
中尺度数值模式的资料同化系统:(一)伴随模式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一个有限区域的中尺度模式为基础,采用伴随模式技术进行有限区域气象资料的同化。伴随模式的方法是以数值天气预报的动力模式作为约束条件的变分方法,比传统的变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本文初步探讨了伴随模式系统的设计方法,特别是伴随模式的构造问题;用共轭码地方法导出伴随模式;初步试验表明该系统有较强的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4.
通过研究二维准动量无辐散、无摩擦层结大气非线性方程组的行波解问题证明,非线性行波解的本质属性是由参数b的符号性质决定的。当b>0时,为周期解,其周期与相应的线性周期解的周期相等;当b≤0时,为孤立波解。给出了一般行波解的解析表达式。并细致地研究了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大气中的孤立行波的特征,发现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大气中存在具有类似于飑线结构特征的孤立波。指出了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大气中的一般孤立行波物理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5.
ADVANCESINSTUDYOFINTERACTIONSASSOCIATEDWITHRAINSTORM¥MaSnufen(马淑芬)(InstituteofSynopticandDynamicMeteorology)Beijing100081andD...  相似文献   
126.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与东亚大气低频振荡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陆尔  丁一汇 《气象学报》1996,54(6):730-736
本文分析了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期间东亚大气低频振荡活动。从低频振荡特征看,江淮雨量和东亚风场中低频振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风场的振荡周期具有显著的地域和频域分布特征。从低频波的传播看,这一梅雨过程的两个异常阶段(5月下半月和7月上半月),东亚风场低频波的水平传播方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分析指出,低纬地区低频波虽有不同传播方向,但都将暖湿空气以低频形式输送到江淮以南,它与北侧的低频冷空气在江淮地区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该地区以低频形式出现的3场特大暴雨。  相似文献   
127.
在对现今常用的几种嵌套边界条件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普遍边界条件,它可以在不同的假定转变成各种常用的嵌套侧边界条件。由此可清晰地分析对比各种常用嵌套边界条件作用时的优缺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归纳总结了在绝热、无耗散对称二维大气中定常广义地转流稳定性分析中的扰动方程组的基本特征,并将其概括为具有这类问题共同基本特征的统一形式的扰动方程组的定解问题。在此基础上,统一地证明了:1)由统一的扰动方程组所确定的定解问题的解是存在唯一的;2)基态的性质是由Λmin(G)的性质决定的:a.当Λmin(G)>0时,基态是稳定的;b.当Λmin(G)<0时,基态是不稳定的。3)基态的全局稳定性质可以通过局部稳定性分析来确定;4)合理的、充分简化的局部稳定性分析结论在局部分析中是严格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9.
1991年江淮暴雨期地气通量与混合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1991年5—7月江淮及其北部地区的地面与高空资料根据3种不同的整体公式对地表通量(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混合层结构进行了研究,揭示出这次持续性特大暴雨中陆面过程的一些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地表通量依赖于大气稳定度,稳定度越强,地表通量越小。不稳定状况下平均地表动量通量为0.0154N/m2,向上的感热和潜热平均值分别为25.7W/m2和132.3W/m2;稳定状况下,地表动量通量为0.006N/m2,感热和潜热通量平均是向下输送的,分别为-1.5W/m2和2.5W/m2。2.地表通量与降水过程密切有关。雨期的动量通量略小于非雨期,而雨期的感热与潜热通量明显小于非雨期,雨量越大,这两种通量愈小。3.地表通量具有明显日变化。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凌晨2时左右。4.混合层与雨期关系密切,雨期的混合层高度较非雨期低,这时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小;而非雨期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30.
一次登陆台风形势下的湖北暴雨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85-906-08课题的02与03专题收集的地面,高空加密观测资料,结合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对9406号台风登陆形势下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在大尺度环流场分析部分,对本次暴雨过程进行包含垂直速度,涡度,散度,水汽含量与输送的结构分析,并进一步分析该暴雨过程中暴雨试验区的降水和地面中尺度特征。在上述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次暴雨过程形成的可能机制;台风外围偏东风低空急流带向暴雨区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