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5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609篇
测绘学   216篇
大气科学   451篇
地球物理   478篇
地质学   1504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206篇
自然地理   3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运用一个包含Wave-CISK机制的斜压半地转8层模式和本征函数展开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的对流凝结加热廓线对低纬大气的30—60天低频振荡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加热廓线分布时30~60天低频振荡具有不同的相速和周期,并且低频振荡特征相速的量级都是o(10m/s),由Wave-CISK机制激发的低频CISK—Kelvin波和CISK—Rossby波都是稳定的。同时,还进一步揭示了不同加热廓线对低纬大气30~60天低频振荡垂直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晚新生代天山隆升与库车坳陷构造转换的沉积约束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对库车坳陷库车河剖面不同尺度沉积碎屑组分的系统分析发现 ,晚第三纪以来类磨拉石及其中不稳定碎屑矿物组合开始发育 ,并在中新世后发生显著增加。沉积体系研究表明 ,库车坳陷自白垩纪以来粗粒冲积体系前锋、沉积中心逐步向南迁移 ;但该规律自上新世开始发生了明显转变 ,表现为上新世库车组、上 -更新世西域组冲积体系整体大尺度南移 ,而沉积中心则相对北移 ,盆地北部沉积边界与现存盆山边界大致可以对比 ,并受到南倾同沉积正断裂的控制。对比天山区域构造、古气候演变资料 ,认为上述沉积记录是晚新生代强烈挤压应力作用下天山构造隆升加剧 ,并在上新世以后由于重力作用诱发库车坳陷 -天山浅部构造层伸展、坍塌的结果。对这一构造转换的认识修订了库车坳陷新生代构造调整的序列。  相似文献   
993.
Dynamic Method of Seismic Casualty Assess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ncept of Initial Casualty Matrix is introduced. Using som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the initial casualty matrix of masonry is determined. The dynamic method of seismic casualty assessment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applied to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data, with some conclusions drawn.  相似文献   
994.
三阶累积量在可控震源地震时间剖面中压制旁瓣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忠进  林君  陈祖斌 《地学前缘》2003,10(1):151-154
可控震源浅层地震勘探受环境噪声干扰很大,对其接收信号进行预处理时要求分辨率很高。传统的相关运算在很多时候不能满足要求,运算结果中旁瓣偏高,形成假层。由于高阶累积量具有屏蔽高斯噪声的优点,论文以三阶累积量为数学工具进行可控震源地震信号的预处理,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压制噪声,降低时间剖面中的旁瓣,提高分辨率,消除时间剖面中的假层。  相似文献   
995.
托云玄武岩主要分布于托云盆地东侧,按形成时代可分为白垩纪玄武岩和早第三纪玄武岩。白垩纪玄武岩包括早白垩世玄武岩和晚白垩世玄武岩,以碱玄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为主,碱性程度高;早第三纪玄武岩包括早第三纪玄武岩及脉岩,以碱性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辉绿岩为主,碱性程度低。所有岩石稀土元素(REE)、微量元素分布模式相似,REE均为向右陡倾型,富集不相容元素。白垩纪玄武岩的∑REE、Rb、Ba、Th、K、Sr、Nb和Ta等元素富集程度均高于早第三纪玄武岩,相容元素富集程度大体较低。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显示,玄武岩起源于与洋岛玄武岩源区相似的富集地幔源。玄武岩中赋存有交代地幔捕虏体,这表明玄武岩浆可能是交代地幔经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微量元素的特征同时显示,早白垩世玄武岩部分熔融程度较低,早第三纪玄武岩部分熔融程度较高,且在不断的部分熔融过程中,形成的岩浆又有结晶分异作用发生。托云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伸环境,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较弱的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乌鲁木齐河东河西矿区早-中侏罗纪富煤带,聚集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笔者通过对该区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储层特征、资源量、煤层气保存条件的专门研究,评价出了有利区块,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通过实际采样测试,对该区煤储层的含气性、吸附性、孔隙结构、渗透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本区煤层气有利于勘探开发的储层条件。  相似文献   
997.
云南永胜宝坪滑覆构造聚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对云南永胜宝坪矿床构造地质填图、同构造石英脉及含铜石英脉型矿石的热活化法ESR定年研究,结合区域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及其年代学等结果,发现宝坪矿床受控于程海逆冲断裂上盘发育的滑覆构造,主要成矿作用的发生及滑覆构造的形成与整个盐源—丽江构造带于喜马拉雅早中期陆内褶皱造山同时发生,工业矿体的形成主要与同构造地下含铜热水活动有关。经勘查证实,矿化严格受滑覆构造控制,并具明显分带性:与深部构造岩浆带联通的后部张性断裂带构成导矿构造,伴脉状矿化;平卧叠褶的软、硬岩层互层系组成的中部和前部带,因缓倾顺层剥离剪切糜棱岩发育,构成多级次屏蔽—容矿构造,赋存层状、似层状主矿体。  相似文献   
998.
The Yinggehai basin is located on the northwest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t is the seaward elongation of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RRFZ). The orientation and rift shape of the Yinggehai basin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NW-, NNW- and nearly NS-trending basal faults. The depocenter migrated southeastward when the basin developed. The depocenter trended northwest before about 36 Ma, then jumped southward and became nearly N–S trending and migrated toward the southeast up to 21 Ma; thereafter, the depocenter trended northwest again. Based on above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in neighbor area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Yinggehai basin formation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extrusion accompanied by clockwise rotation of Indochina. We set up analogue models (thin basal plate model and thick basal plate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Yinggehai basin. From the experiments, we consider that the basin evolution was related to the extrusion and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Indochina block,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plate and Tibet. This process took place in four main stages: (1) Slow rifting stage (before 36 Ma) with a NW-trending depocenter; (2) rifting stage formed by sinistral slip of the Indochina block accompanied by rapid clockwise rotation between 36 and 21 Ma; (3) rifting-thermal subsidence stage affected by sinistral slip of the Indochina (21–5 Ma) block and (4) dextral strike–slip (5–0 Ma).  相似文献   
999.
郑度  杨勤业  顾钟熊 《地理研究》2003,22(2):133-139
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历程中,黄秉维院士为推动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促进地理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贡献。黄秉维地理学术思想突出地理学学科的基础性,始终抓住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不断开拓并指导地理学的许多综合工作。他强调地理学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性与实践性,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地理学要为农业服务,面向生产实践;他积极引入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创新思维推动地理学的深化研究,开拓了实验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他密切注视国际地理学研究的动向和趋势,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交叉,重视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影响以及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他提出以陆地系统科学为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具有鲜明的前瞻性。黄秉维地理学术思想和研究实践,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宝贵财富,将继续指引中国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家园的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机理及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从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讨论了滑坡过程中的地下水作用机理和地下水动力场的时空分布问题,建立了二维极限平衡状态下的临界水位高度模型和描述滑坡剖面二维不稳定流动问题的动力学模型;以临界水位高度模型对重庆土台镇滑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的防治措施宜首先考虑地表水防渗和地下排水方案,在滑坡位移监测的同时更应考虑位移、降雨量、地下水动态三者的结合;采用数值模型计算了长江三峡库区鸡扒子滑坡因降雨入渗而引起的地下水动力场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水位和流速场的时空演化过程与滑坡发生的时空特点基本吻合,当降雨达到46h时,滑坡体中地下水流向与滑动面倾向基本一致,尤其是在滑体底部出现潜水流,此时的地下水流动对滑坡稳定性最为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