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4篇
  免费   838篇
  国内免费   1153篇
测绘学   463篇
大气科学   975篇
地球物理   1043篇
地质学   2416篇
海洋学   542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422篇
自然地理   6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41.
基于MATLAB的工程物探软件快速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当前国内工程物探软件开发滞缓的现状,提出基于MATLAB语言快速开发工程软件.分析讨论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详细介绍了MATLAB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思路,并给出了工程实例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942.
曾庆丰 《地质科学》1980,15(1):34-42
在研究内生脉状矿床时,可见矿脉出现雁行状排列的形式(也称斜列、侧列、尖灭侧现等)。认识它们排列的规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本文根据实际材料,对充填于不同性质成矿断裂的各种雁列矿脉进行综合总结,并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其形成机制,最后阐述运用雁列规律在构造应力分析、指导找矿勘探、矿体预测及开采工作中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43.
水下运动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用体内奇点分布法建立了水下多个运动回转体的数学模型,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多物体相互作用力的方法──等价拓展体法,达到考虑粘性、简化边界层计算的目的。以上方法都以两个运动回转体为例作了数值计算与比较。  相似文献   
944.
Prediction of coastal hazards due to climate change is fraught with uncertainty that stems from complexity of coastal systems, estimation of sea level rise, and limitation of available data. In-depth research on coastal modeling is hampered by lack of techniques for handling uncertainty, and the available commerci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packages have only limited capability of handling uncertain information. Therefore, integrating uncertainty theory with GIS is of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GIS-based model that integrates an existing predictive model using a differential approach, random simulation, and fuzzy set theory for predicting geomorphic hazards subject to uncertainty. Coastal hazard is modeled a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ea-level induced recession and storm erosion, using grid modeling techniques. The method is described with a case study of Fingal Bay Beach, SE Australia, for which predicted responses to an IPCC standard sea-level rise of 0.86 m and superimposed storm erosion averaged 12 m and 90 m, respectively, with analysis of uncertainty yielding maximum of 52 m and 120 m, respectively. Paradoxically, output uncertainty reduces slightly with simulated increase in random error in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This trend implies that the magnitude of modeled uncertainty is not necessarily increased with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input parameters. Built as a generic tool, the model can be used not only to predict different scenarios of coastal hazard under uncertainties for coastal management, but is also applicable to other fields that involve predictive modeling under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945.
一次渤海强对流天气系统监测与大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Y-2E卫星云图、天气雷达、雷电、海上平台、海岛站及海洋模式产品等资料,对2011年9月1日01—06时出现在渤海湾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燕山南麓较弱中β尺度云团,在500 hPa西风急流出口处、低层925 hPa切变线及层结不稳定条件下,触发多单体风暴重新发展,造成西岸区短时强降水天气及冰雹天气;中尺度系统主体入海后南压强度少变,在多单体风暴后部下沉气流与后部冷空气动量下传共同作用下,迅速加大渤海湾海区东北大风的分量,在同时具备天文大潮的条件下导致了南岸局部风暴潮灾害的发生。同步监测显示:云图中尺度象元TBB为-25°—-65℃,对流云团强弱交替变化时间为3—6 h,减弱后迅速转向东北岸区;三部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先后监测到NE向低空急流"牛眼"时空尺度特征,同步垂直风廓线(VWP)反演出NE向低空急流由1000 m下降至300 m动量下传过程,与海岛站、平台监测值接近一致,中部与南部海区转为东北大风时间差为3—4 h;20时探空海岸带与风场垂直和水平切变明显,K指数为33℃,SI指数为-3.8℃,对流有效位能Cape为1555 J/kg;海洋中尺度数值产品3—6 h的K指数及海区辐合线的动态模拟与云图TBB中尺度象元、雷达回波移向相对一致,但风速明显偏小10—12 m/s。  相似文献   
946.
渤海强对流天气监测及概念模型初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系统个例库、秦皇岛雷达、天津雷达、FY-2E红外云图、海岛站、GPS闪电定位仪、探空及中尺度物理量场等资料,采用同步资料叠加分析方法,对2007-2011年4-10月出现渤海西岸区至海区强对流天气的25个例进行综合分析和对应关系的研究.初步得出:(1)强对流发生时三类天气尺度背景场条件下的高空与低层急流配置及K指数和SI指数对应值,渤海边界层辐合线与强对流天气落区对应关系;(2)同步卫星云图中尺度MCC象元动态特征及TBB值;(3)海区中β尺度单体及多单体风暴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特征及阈值,回波顶高与雷电分布对应关系;(4)初步建立渤海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归纳海区强对流预警指标.在2012年5-6月业务试验中效益显著,为渤海海洋强对流天气监测、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7.
洋山深水港海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港口建设及外来船舶增加对洋山深水港海域水环境特征的影响,系统分析了2010年洋山深水港大洋山、小洋山海域两个监测点水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评价法、多参数水质综合评价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富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分别对其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各站点Si∶N∶P比和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富营养化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在1.95~3.72范围内,平均值为2.67,属中营养型;营养指数(E)I值在8.63~72.05之间,平均值为34.01,属富营养型;有机污染指数(A)值在1.89~4.10之间,平均值为2.91,属轻度污染;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洋山深水港海域全年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P)及活性硅酸盐(SiO32--S)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0.71μmol/L、1.94μmol/L、37.86μmol/L,Si∶N、Si∶P和N∶P的比值分别为0.94、21.76和23.30,其中PO43--P含量相对不足,为潜在限制性因子。因此,综合考虑海水评价要素,采用多种方法对调查海域进行评价,将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948.
实时确定地层界面是水平井地质导向钻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考虑到泥浆电阻率、井眼在一定范围内对随钻电磁波影响较小,把三维地层模型简化为一维地层模型,大大减少了正演计算量。利用马奎特方法对其进行了实时反演计算,获得了仪器与地层界面之间的距离。实验表明,所确定的地层界面位置与实际相吻合,能够控制仪器的运行轨迹,使井眼保持在期望的地层内,有效提高了水平井的随钻地质导向能力。  相似文献   
949.
为了研究土壤和稻米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影响稻米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主要因素,对浙江省东部农田根系土-稻谷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研究区均有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高于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值,尤其是温州南郊地区的Hg、台州泽国地区Cd、绍兴北郊地区的Hg,其质量分数分别是背景值的6倍、5倍及9倍;7个研究区中,只有嘉兴新胜地区的As质量分数超过背景值。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工业化进程迅速,人为活动频繁,污染较严重。绍兴北郊、嘉兴新丰、嘉兴新胜和桐乡崇福地区稻米中As、Cd、Cr、Hg、Se和Pb质量分数均未超过标准限值。稻米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主要受土壤有机质、p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组成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土壤有机碳越丰富越有利于稻米对As、Cd、Cr和Ni的吸收;稻米对As、Cd、Mn和Ni的富集系数随着pH上升而下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组成与水稻As、Cu、Hg、Mn、Pb、Se和Zn的富集系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50.
消化酶是反映机体消化生理状况及对营养物质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对三疣梭子蟹蜕壳后不同时间肝胰腺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蜕壳后肝胰腺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第4~6天达到最高;脂肪酶活力在第6天时达到最高;纤维素酶活力总体较低,在第10~12天达到最高;几丁质酶活力在蜕壳后第4天时酶活力最高。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蜕壳后,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相对较高,而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力较低,可能与三疣梭子蟹本身的肉食性特征有关;另外,整个实验期间,三疣梭子蟹肝胰腺脂肪酶活力较低,可能与测定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与其他时间点相比,蜕壳后4~6 d(蜕壳周期中间阶段)各种酶活力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此阶段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比其他时间更强,这为养殖过程中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