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5篇
  免费   2639篇
  国内免费   4174篇
测绘学   2303篇
大气科学   1545篇
地球物理   1751篇
地质学   7315篇
海洋学   1953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956篇
自然地理   1711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833篇
  2020年   588篇
  2019年   753篇
  2018年   657篇
  2017年   615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796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973篇
  2012年   1020篇
  2011年   997篇
  2010年   945篇
  2009年   929篇
  2008年   990篇
  2007年   949篇
  2006年   945篇
  2005年   702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452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ZHU  Jin-song 《中国海洋工程》2003,17(4):617-630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teral confinement stress on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and cumulative damage to plain concrete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Eighty 100 mm x 100 mm x 100 mm specimens of ordinary strength concrete are tested under constant- or variable-amplitude fatigue loading and lateral confinement pressure in two orthogonal directions. A fatigue equation is developed by modifying the classical Aas-Jakobsen S-N equation fo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the confined stress on fatigue strength of plain concrete. The results of variable-amplitude fatigue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linear damage theory proposed by Palmgren and Miner is unreasonable in the biaxial stress state. A nonlinear cumulative damage model that could model the effects of the magnitude and sequence of variable-amplitude fatigue loading and lateral confinement pressure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evolution laws of the residual strain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during fatigue tests. The residual fatigue life predic  相似文献   
82.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毒素由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及其衍生物组成,目前己发现20余种,在赤潮研究、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医药、军事防化等方面都有应用潜力[其结构、类型和应用见本集刊王云峰等(2003)“麻痹性贝毒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由于PSP毒素的稀有来源和国际社会对STX交易的禁止,限制了国内PSP毒素应用及研究的全面深入展开,因此本文作者对PSP毒素进行了制备,并采用不同方法对制备的PSP毒素进行了研究。 PSP毒素能够选择性地可逆抑制可兴奋膜的电压依赖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Frace et al.,1986;Penzotti et al.,1998)。本文利用神经束膜下记录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报道了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提取的PSP粗毒素对小鼠运动神经末梢膜电流和NG108-15细胞钠离子通道的作用研究结果,并与STX标准毒素的作用结果进行了比较。 NG108-15细胞是由小鼠神经母细胞瘤和大鼠胶质细胞瘤融合的杂交细胞,经分化剂分化后,显示诸+L1196如兴奋性、合成和释放乙酰胆碱、与培养肌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等多种神经细胞的基本特性(Hamprcht,1977)和Na+、K+、Ca2+等多种离子通道,已作为神经细胞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药物对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Enomoto et al.,1992; Docherty et al.,1992;Shi et al.,1993;Hu et al.,1997a;Hu et al.,1997b);发育出具有Na+内流支持的锋电位(Hamprecht,1977),该电位是分析作用于膜钠离子通道药物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83.
黄鳍鲷LDH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鳍鲷为材料进行两方面研究:(1)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其肌肉,心脏,肝脏,血清,玻璃体,晶状体,脑等组织器官进行LDH同工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LDH的同工酶谱带不相同,存在着组织特异性:(2)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法对其肌肉,血清的LDH同工酶进行分离 ,结果得到12-15条电泳区带,等电点范围在pH为3.65-9.58之间。  相似文献   
84.
斯内克·皮特热液场位于中大西洋海岭新火山隆起顶部3 460~3 510 m的深处.  相似文献   
85.
苏伊士运河的运营已带来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为计划开凿一条长仅15km的巴以隔离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认为,隔离沟规模虽小,但也将带来地下水位降低、咸化和土壤盐渍化等环境影响问题。对拟建胶莱人工海河的可行性论证,提出了7个评估工程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6.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潘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潘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潘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漫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潘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目前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总结和综合,以生态系统中氮、磷营养盐循环为主线,建立了适用于海洋围隔浮游生态系统的多变量的营养盐迁移-转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溶解有机态营养盐和生物碎屑5个模块,涉及溶解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生物碎屑7个状态变量.分别利用1999年秋季和2000年夏季胶州湾围隔生态实验数据进行了模型和验证工作,成功地模拟了富加营养盐条件下围隔浮游生态系统中氮、磷营养盐生物化学迁移-转化过程,并确定了20余个参数的量值.  相似文献   
88.
盐度是海洋水文监测中一个重要被测参量,高质量盐度数据的重要性已经在远海调查和近海调查中被认知。大部分的盐度监测数据是通过现场多参数监测仪器(如CTD)获取的,而实验室盐度测量依然是获得高精度盐度数据的有效方法。AUTOSAL 8400B实验室盐度计是加拿大Guildline仪器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海水电导率比值的仪器,其测盐最大允许误差可达到±0.002 psu,经常被用于标准海水的定值和CTD仪器的校准。我国国内引进了不少该型仪器,为了把好其质量关,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研发了一套对该仪器进行科学的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根据内蒙古孪井滩灌区的自然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在室内外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利用VS2DT模型对灌溉入渗水的运移进行了模拟,计算了现有灌溉量下的渗漏量,提出了灌区春小麦和夏玉米的节水灌溉模式。春小麦第一次灌溉的节水灌溉量为150 mm,第二次灌水的节水灌溉量为97.5 mm,以后4次灌水的灌溉量在60~75 mm之间。夏玉米第一次灌水的灌溉量也以150 mm为宜,以后5次灌溉量分别以127.5 mm,90.0 mm,97.5 mm,82.5 mm及67.5 mm为宜。此灌溉模式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而且能够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
讨论了不同温度的有机溶剂分级提取对鳀鱼鱼油得率、脂肪酸组成及EPA、DHA含量变化的影响。经15℃干法分级提取的液态鳀鱼鱼油,在设定的4种温度下,液态鳀鱼鱼油得率均随溶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相同溶剂量的情况下,随着分级提取温度的降低,液态鳀鱼鱼油得率呈下降的趋势。有机溶剂分级提取对14碳短碳链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及16碳、18碳的饱和脂肪酸的脱除效果是明显的,但对脱除20碳、22碳的长碳链饱和脂肪酸的效果不明显。在4种试验温度下,EPA和DHA的总量分别为29.88%、31.74%、35.27%和41.80%,高出美国阿拉斯佳深海鱼油对应总量(28.76%)的1.12%~1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