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4篇
  免费   3087篇
  国内免费   4734篇
测绘学   2561篇
大气科学   2008篇
地球物理   2147篇
地质学   8464篇
海洋学   2242篇
天文学   181篇
综合类   1140篇
自然地理   202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760篇
  2021年   942篇
  2020年   679篇
  2019年   865篇
  2018年   765篇
  2017年   710篇
  2016年   735篇
  2015年   921篇
  2014年   860篇
  2013年   1128篇
  2012年   1176篇
  2011年   1175篇
  2010年   1109篇
  2009年   1123篇
  2008年   1135篇
  2007年   1087篇
  2006年   1086篇
  2005年   819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516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402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Developing an accurate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is always a key issue in paleoclimatic studies. Magneto- stratigraphy has been a routine tool for such purposes. However, complexities arise for inter-profile correla- tions of magnetostratigraphy due to effects of the lock-in process. One good example is the “mystery” of the mismatching of stratigraphic locations of the Matuyama/Brunhes boundary (MBB) (occurred at ~780 ka) recorded in Chinese loess and marine sedi- ments. Tauxe et al.[1] con…  相似文献   
982.
祁连山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祁连山多年冻土区面积约10×104km2,年平均地表地温为-1.5~-2.4℃,冻土层厚度为50~139m.区内侏罗纪小型含煤盆地广布,产有丰富的煤层气.南祁连盆地是一潜在的油气盆地,存在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下二叠统草地沟组、中三叠统大加连组、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4套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油生气潜力.在木里煤田33号钻孔的冻土层内发现有连续逸出的高含量烃类气体,井口点燃即可燃烧,简易采气分析结果表明甲烷含量高达38.07%~75.9%.根据该钻孔的气体组分、年平均地表地温、冻土层厚度、地温梯度等数据分析,这里基本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计算结果显示水合物稳定带的顶界和底界埋深分别为171 m和574m,稳定带厚度为403m.  相似文献   
983.
通过对沾化凹陷东部主要断裂发育演化的特征和主要地震测线的平衡剖面、伸展率分析,对该地区潜山发育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沾化凹陷东部潜山发育可以划分为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潜山发育前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潜山发育期,古近纪的潜山改造、定型期和新近纪-第四纪的潜山成藏期,断裂活动是本区潜山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沾化凹陷东部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该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叠合关系,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凹陷的叠合部位是最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凸起的叠合部位不利于潜山成藏,往往形成潜山披覆背斜油气藏.  相似文献   
984.
天坑释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天坑是一种特大型塌陷漏斗,它的演化包括大型洞穴厅堂的洞顶崩塌和大型暗河对大量崩塌块石的搬运.天坑这个术语,首先在中国使用,随后成为世界性的喀斯特词汇.  相似文献   
985.
综合分析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的多种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可划分为3种不同的沉积相和4个岩性段;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2.68-2.45Ma。为冲洪积相沉积。冻融褶皱开始出现,植被以乔木为主,主要为松、藜、蒿,属山地寒温气候;(2)2.45-2.11Ma,为冲洪积相,地层中冻融褶皱多呈扭曲状,草本植物迅速上升,显示出灌木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变得凉爽干燥;(3)2.11-1.49Ma,沉积相为冲洪积相-冰缘沉积相,以冰缘沉积相为主,冻融褶皱层开始增多,出现了喜凉的介形类化石。草本植物数量和种类达到最大,灌木也相对增加,显示气候进一步趋于干旱;(4)1.49-1.36Ma,为冰湖沉积相。地层中普遍出现冻融褶皱,喜凉的介形类化石丰度很高,草本植物有小幅下降,但蕨类植物增加幅度较大,显示了干冷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干旱寒冷。  相似文献   
986.
通过山西宁武地区高山湖泊湖相沉积地层的浅井挖掘,在天池湖泊群一带发现了厚度大于6m的以草炭、泥炭、粘土及砂层为主的湖相沉积物.根据实测的干海、天池和琵琶海3条剖面,将分布于高山湖盆区内的湖相地层划分为12层,层序地层显示出以干海为代表的古湖泊由浅湖→滨湖→沼泽的演化趋势.湖相沉积的14C法测年结果为10950~260aBP,ESR法年龄测定结果为(9±3~8±1)ka,这表明高山湖盆内湖相沉积的形成时代为全新世.根据沉积相、岩相组合等特征,结合同位素测年、孢粉分析、微体古生物鉴定等资料,首次建立了山西宁武地区高山湖泊全新世湖相沉积地层序列,并将该套地层命名为干海组.  相似文献   
987.
吉林省前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吉林省前寒武纪地层可见有太古宙变质表壳岩系、古元古代中深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吉南新元古代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的盖层沉积岩系和吉北造山带新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岩系4种类型.其中太古宙地层龙岗陆块具有多陆块拼贴的特点,可划分为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杨家店岩组)、夹皮沟岩群(三道沟岩组、老牛沟岩组)、板石沟岩群、南岗岩群(鸡南岩组、官地岩组)、清原岩群.分别代表白山镇地块、夹皮沟镇地块、板石沟地块、和龙地块和清原地块的变质表壳岩系,其中除龙岗岩群可能为中太古代外,其余地质体的时代均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有集安岩群、光华岩群和老岭岩群,前两者为古元古代早期裂谷环境沉积,分别可进一步划分为蚂蚁河岩组、荒岔沟岩组、大东岔岩组、双庙岩组和同心岩组,沉积时限为2 300~2 100Ma;后者为古元古代晚期内克拉通凹陷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林家沟岩组/达台山岩组、珍珠门岩组、花山岩组、临江岩组和大栗子岩组,沉积时限为1 900~1 800Ma.吉南新元古代地层的岩石地层学属性基本清楚,按新元古代三分的观点,其中细河群及其以下地层时代为青白口纪.浑江群时代为震旦纪,吉南地区缺失南华系.吉林省北部造山带中沿色洛河-海沟-青龙村-江域一线的元古宙地层事实上为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构造岩片堆叠体,属于构造地层学范畴;具有层状地层特征的仅有敦化地区的塔东岩群、蛟河地区的新兴岩组、九台地区的机房沟岩群、辽源地区的西保安岩组以及安图地区的万宝岩组,时代可暂置于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988.
伊利石矿床成因类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利石矿是一种粘土类矿产,其成因类型多样,应用领域广泛,本文主要对伊利石的成因类型及主要应用领域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89.
通过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建立了台兴油田下第三系阜宁组(Ef3)下亚段测井相与沉积微相的关系,研究了台兴油田的沉积微相类型及主要含油气单元———各砂体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Ef3下亚段主要砂体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漫滩、河口砂坝以及席状砂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990.
针对辽河油田地区地下水开采引起的降落漏斗形成及扩展、咸水入侵与水质污染等问题,已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利用VB编程软件、MO组件在ArcView GIS和Access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集数据库管理、水质评价、水位和水量预测、空间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开发思路。该系统将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有效融合,在运用GIS功能的同时,嵌入专业模型,实现人机交互、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