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7篇
  免费   3494篇
  国内免费   5416篇
测绘学   2605篇
大气科学   2363篇
地球物理   2538篇
地质学   9320篇
海洋学   2363篇
天文学   138篇
综合类   1144篇
自然地理   2216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919篇
  2021年   1039篇
  2020年   953篇
  2019年   1040篇
  2018年   962篇
  2017年   872篇
  2016年   858篇
  2015年   1056篇
  2014年   966篇
  2013年   1194篇
  2012年   1298篇
  2011年   1265篇
  2010年   1233篇
  2009年   1183篇
  2008年   1184篇
  2007年   1117篇
  2006年   1160篇
  2005年   898篇
  2004年   622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537篇
  2001年   534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normous volume of runoff and the great amount of sediment load with remarkable seasonal variation. The annual runoff sometimes is respondent to the amount of sediment load, and sometimes not. The amount of monthly sediment load after the month of the maximum runoff is larg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month.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net quantity of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vicinity of the river mouth varies greatly in time between the ebb and flood, spring and neap, and dry seasons and flood seasons. The three bifurcations also have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 and net quantity in space. Even in the same bifurcation they have differences in and out of the sand bar. At present, the North Channel is the main passage for water and sediment load emptying into the sea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More than 50 percent of the sediments from the river basin are deposited nearby the South Branch entrance and the main depositional area is situated in subaqueous delta off the South Channel. Between 122°30'E and 123°E is an important boundary for eastward sediment dispersion from which the suspended sediment are dispersed towards the east by south.  相似文献   
992.
非线性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作者给出的土的剪切动力本构关系的动态骨架曲线模型,结合显式差分数值逐步积分方法,给出了一种分析非线性土层地震反应的方法。反应计算中,地震效应视为基底剪切波垂直入射,且考虑了上部土层中能量向弹性基底辐射的效应。文章最后给出了本方法应用的一个算例,并给出了相应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重点探井的岩心观测、重矿物分析、测井数据及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冷湖构造带古近系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和不同时期沉积微相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结果认为,冷湖构造带古近系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的小赛什腾山和赛什腾山附近.古近系路乐河组(E1+2)沉积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仅在靠近山前发育少量冲积扇沉积;至下干柴沟组(E3)沉积时期,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沉积.古近纪时期冷湖构造带表现为一次较大规模的水进过程,纵向沉积继承性明显,很好地记录了这一沉积演化过程.这一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有利于粗碎屑和细碎屑交互沉积,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为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带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从天津大地构造特征和地层分布入手,综合分析了岩溶热储特征.认为天津地区主要大地构造格局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冀中拗陷、沧县隆起和黄骅拗陷,主要断裂有北东向的沧东断裂、天津断裂以及北西向的宁河-宝坻断裂.岩溶地热田主要分布在沧县隆起上,发育了王草庄、大城、潘庄、双窑和小韩庄凸起等地热田.研究认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在天津全境普遍分布,岩性为深灰色粗晶白云岩、隧石条带状白云岩,裂缝岩溶发育,孔渗性较好,是主要热储层.寒武系、奥陶系热储在沧县隆起核部大面积缺失,在其他地区广泛分布,是主要热储层之一.沧县隆起的热流值较周围地区高,地热水的来源主要为北部蓟县山区,热水运移的最重要通道是大断裂以及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995.
对十五里桥龙江组岩性组合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江组火山岩SiO2为53.56%~73.43%,Al2O3为14.90%~18.74%,K2O为1.76%~4.20%,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样品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显示弱的铕负异常或无异常.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样品Rb/Sr比值介于0.04~0.43,Ti/Y比值介于144.23~492.19.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样品位于火山弧区和大陆弧、后碰撞弧区,表明龙江组是板块俯冲和碰撞造山转换背景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6.
波动在有限元离散模型中传播时,会出现许多不同于连续介质中波动的现象.本文引用经典物理学中晶格动力学的分析方法,由有限元离散形式的出平面波动方程得到频散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集中质量有限元模型中各种可能的出平面运动形式,并分析了考虑时域离散化影响下各种形式可能存在的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997.
秦小军 《华南地震》1993,13(2):55-60
利用长江三峡链子崖、黄腊石地质灾害体周围地区的天然地震记录,对此两地质灾害体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应用随机过程理论,计算了两场址的场地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频谱特征和地震持续时间的人工合成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以作为两地质灾害体抗震防治的依据.本文的方法也可为重要的建筑结构,如核电厂、海洋平台和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动力分析所需的人工地震地面运动时程曲线。  相似文献   
998.
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环青藏高原盆山构造系统的一部分,受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远距离构造传递作用的影响,深部构造期次多,变形十分复杂,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很差,导致对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的认识存在争议,对横向构造转换关系和纵向构造传递过程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采用最新宽线地震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变形方法分析了准噶尔南缘中段霍玛吐背斜带中-深部隐伏构造变形特征;通过构造样式、变形强度对比与分析,阐述了霍玛吐背斜横向转换关系;在构造建模与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和构造正演模拟方法,分析了其构造演化过程,并阐述了纵向构造传递过程。分析认为,霍玛吐背斜带深部主要发育低幅度断层转折褶皱,中部发育复合型构造三角楔,并伴生有次级褶皱调节断层及小型反冲断层;浅部发育断层传播褶皱;横向上主要表现为构造样式相近、构造变形强度发生此消彼长的构造转换关系;纵向上表现为侏罗纪—中新世的低幅度构造变形,并以前展式向盆地方向发生构造挤压传递,上新世经强烈逆冲挤压,形成复合构造三角楔及派生的突发构造,后经强烈挤压逆冲,在浅部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并使山前带被强烈推举地表,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999.
基于HBase的空间矢量数据存储模型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鹏  杨春成  熊顺  何列松  周校东 《测绘学报》1957,49(10):1365-1373
数据存储模型是数据库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关系型空间数据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以及采用HBase管理空间矢量数据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关系型空间数据库存储模型的基础上,将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模式向HBase存储模式转换规则应用到空间矢量数据管理领域,提出了空间矢量数据关系存储模式向HBase存储模式转换方法,设计了一种空间矢量数据HBase存储模型。利用HBase的实体嵌套、反范式化、无模式等特性,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完善。通过试验验证了在没有辅助索引情况下,本文设计的存储模型查询效率优于目前常用的基于HBase的空间矢量数据存储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两颗伴飞的Swarm A/C卫星搭载的双频GPS接收机获取的TEC数据,在两个卫星轨道平面同时对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进行层析成像,实现对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的三维观测.为了能够重现扰动期间电离层电子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在正则化求解过程中,我们引入了水平矩阵H和垂直矩阵V刻画电子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引入整体约束矩阵C以调节不同空间对电子密度相对变化的权重.数值验证结果表明我们的算法对常见的观测误差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反演计算出的电子密度平均偏差优于10%.在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与第三方观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本文反演算法的可靠性.实测数据反演结果表明我们的算法不仅能够较好地重现顶部电离层子午向百公里级别的不规则结构,还能有效分辨纬向相隔~150 km的两个卫星轨道平面的电子密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