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4篇
  免费   6570篇
  国内免费   4130篇
测绘学   2827篇
大气科学   2579篇
地球物理   2675篇
地质学   10198篇
海洋学   2555篇
天文学   140篇
综合类   1210篇
自然地理   2110篇
  2025年   26篇
  2024年   561篇
  2023年   621篇
  2022年   1088篇
  2021年   1166篇
  2020年   1087篇
  2019年   1180篇
  2018年   996篇
  2017年   929篇
  2016年   941篇
  2015年   1114篇
  2014年   987篇
  2013年   1218篇
  2012年   1290篇
  2011年   1265篇
  2010年   1225篇
  2009年   1189篇
  2008年   1159篇
  2007年   1101篇
  2006年   1146篇
  2005年   891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的氧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自行分离培养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为实验菌株,比较了黄铁矿化学氧化和生物氧化过程中溶液铁离子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Fe3 对黄铁矿的氧化速率较低,而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不断将Fe2 氧化成Fe3 使得黄铁矿的氧化速率明显加快,因此生物氧化具有更高的效率。经过44 d的氧化之后,利用扫描电镜对氧化后的黄铁矿表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发现Fe3 的化学氧化主要集中在化学键较弱的晶棱部位,而在生物氧化的情况下矿物表面充满了密集的溶蚀坑,溶蚀坑的形状与A.f菌的外形非常相近,且规则排列。这说明A.f菌能够吸附到黄铁矿表面,并且这种吸附具有定向排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2.
环鄱阳湖区农家菜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评价环鄱阳湖区10个县农家菜地土壤样品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分析其与9个社会经济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来探讨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显示,鄱阳湖区各菜地土壤中Cd的超标情况最严重,超标率达到90%,除部分地区Cu超标外,其余重金属均未超标。鄱阳湖区农家菜地土壤达到轻微生态风险,工业较发达地区重金属生态风险较大于工业落后地区,工业发展情况对湖区的空间污染分异有较大影响。蔬菜产量、工业发展情况、城镇化率、交通业发展情况和菜地土壤不同种重金属具有较高关联度,而地区生产总值、农药使用量对各种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123.
罗布泊北部地区凝结水对地下水补给作用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含盐量较高的罗布泊北部凹地,采用称重法进行了凝结水的野外监测.利用凝结水的观测资料,基于HYDRUS_1D软件,建立了一维饱和―非饱和模型来模拟预测凝结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试筒质量多为减少,仅有3个时段试筒质量增加,表明在这3个时段有凝结水生成;凝结水对包气带的补给量占包气带水分总收入的50....  相似文献   
124.
1引言气象环境对集团人群的健康、行为、文化及生活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外国犯罪学家一直关注天气、气候变化等对犯罪的影响。龙勃罗梭在其《犯罪的原因及其矫治》中指出,犯罪不独由于犯罪人体质而发生,气候影响,人口增殖多寡及文化宗教教育遗传经济状况都是成为发生犯罪的原因及诱因。凯特勒在其《论人类及其能力的发达》中形成了一个"夏季多人身犯罪,冬季多财产犯罪"的规律性结论。我国恢复犯罪学研究以来,一般承认季节对犯罪有一定影响,但缺乏深入系统的探索。气候、天气、季节等虽然不是犯罪的原因,但作为对犯罪有一定影响的因素,掌…  相似文献   
125.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南海不同海区的两个地理群体耳鲍(Haliotis asinina)18S rRNA基因全长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耳鲍18S rRNA基因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已收录鲍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海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与耳鲍H.asinina isolate H11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的相同率高达98%;同一地理群体内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不同地理群体间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在碱基组成上的相似率为99%,仅在某些位点处发生了碱基替换,即腺嘌呤(T)被鸟嘌呤(G)替换;同时,将这两个不同群体中耳鲍的18S rRNA基因与泰国耳鲍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之间也只是发生了碱基替换。  相似文献   
126.
对古浪县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索了研究区内湿地资源调查更新的方法,通过"天空地"协同和"互联网+"的调查更新技术全面更新研究区内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以全面掌握湿地资源状况。研究结果:1)古浪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范围内的非湿地类型面积达4 615.35 hm2,占全县第二次湿地调查总面积的59.31%。2)变更后县域内湿地资源总面积4 131.54 hm2,以河流水面、内陆滩涂、水库水面、沟渠为主要用地类型,较第二次调查湿地面积净减少3 650.25 hm2。3)"天空地"协同遥感监测技术为湿地资源变更监测提供高精度多源数据,保证了调查、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7.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白云凹陷构造演化史的研究对在白云凹陷开展油气勘探和深水沉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断裂与沉积结构平面和剖面特点的分析,结合岩浆活动特点,文中提出白云凹陷是一个复式地堑,推测这种结构特点与凹陷下地壳的强烈韧性减薄和颈缩变形有关,表现为热岩石圈的伸展。其发育机制推测与白云凹陷位于构造转换带上有关,特殊的构造位置使白云凹陷成为强烈构造变形区,岩石圈地壳强烈减薄,伴随伸展过程和地幔上涌,脆性地壳或上地幔中部分熔融物质的出现导致岩石圈强度的急剧降低,在区域伸展应力场下以韧性流变方式减薄。岩浆在构造转换带下聚集并发育主岩浆房,由于白云凹陷南北边缘没有发育正断裂系统,岩浆主要沿垂直伸展的方向运移,因此在珠琼运动一幕和二幕南南东向伸展应力作用下,岩浆向白云凹陷的东部和西部运移至北西向基底深大断裂处,那里由于北西向断裂表现为左行张剪性质而成为压力较低的地区,从而成为岩浆上涌和侵位的地方。在岩浆聚集的地区,活动岩浆体附近的脆性变形被分散的韧性变形所取代,因此在凹陷的东北和西南两个角上,发育了张性和张剪性小断裂群,由于热岩石圈弹性较差,白云凹陷长期持续沉降。白云凹陷的断裂活动和沉积演化史还受到南海海盆扩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刘志强  陈宣华  刘刚  周琦  冯军 《地质学报》2010,84(6):927-938
LITHOPROBE是加拿大的国家级地球科学研究计划。选择10个典型剖面,每个都不同程度地代表了加拿大典型的地质特征或具全球意义的重要构造过程。时间上其地质演化跨越了40多亿年漫长的地质年代。通过地震深反射技术为先锋的以及多种不同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如证实3.0Ga前即发生与板块构造有关的作用,对古老岩石圈板块碰撞和新地壳形成过程进行了重大修正,揭示了若干大型矿集区的深部控矿构造的反射影像,使加拿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走到世界的前列,本文拟通过较系统介绍LITHOPROBE,为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基于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v3.14),在WRF模式提供模式风场驱动下,对1109号台风"梅花"的风浪场、涌浪场和混合浪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我国东部沿海选取了3个关注站点,探讨涌浪和风浪波高随时间变化与台风中心位置的关系以及台风影响下海浪二维谱、风浪场和涌浪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版的海浪模式能较好表现福建和浙江沿海、长江口附近、山东半岛南端的3个关注区域的台风涌浪先于风浪到达的事实;距台风中心不同距离,混合浪波高的组成和波高变化不同;台风的外围区涌浪场的高值区对应着风浪场的低值区,台风的大风区风浪场的高值区对应着涌浪场的低值区,台风眼区则为涌浪区。涌浪多分布在台风风浪影响范围之外,波向由台风中心向外辐射。  相似文献   
130.
为了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现今走滑及逆冲运动状况进行更加精细的观测研究,我们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1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断裂GPS加密测线网。该测线网的站点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已有站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1条平均点距约22km的密集型GPS跨断裂剖面。在第1期观测中,考虑到测区周围存在2个“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观测基准站(西宁XNIN、盐池YANC),我们尝试采用了各观测组未必同步的“自由观测方式”,而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GIPSY先进的“精确单点定位”策略。结果表明,由“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基准网作为支撑平台,在局部区域的GPS加密监测中采用灵活的“自由观测方式”和简易的“精确单点定位”数据处理策略,能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