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611.
目的:探讨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方法:对126例临床拟诊为颈部病变的患者行颈部CT检查,其中42例为常规剂量组,84例为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再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大横径组,横径≥40cm(21例);B组中等横径组,35cm≤横径<40cm(35例);C组小横径组,横径<35cm(28例)。常规剂量组管电压/管电流采用120kV/350mA,低剂量A、B、C3组分别采用120kV/300mA、100kV/300mA和80kV/300mA。对常规剂量组与低价量组扫描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记录A、B、C3组不同扫描方案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各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A、B、C三组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为(1.34±0.13)mSv、(1.17±0.10)mSv、(0.74±0.08)mSv和(0.34±0.04)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13,P<0.01),各低剂量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组。组间两两比较ED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名医师对颈部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较高(3组Kappa值均>0.70),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A、B、C3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Z=-0.258,P>0.05),各组的图像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F=0.750,P>0.05)。结论: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采用不同管电压行颈部增强CT扫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像的诊断质量,该扫描方案显示颈部结构可行。   相似文献   
612.
新疆哈尔里克山口门子韧性剪切带作为东天山地区重要的构造记录之一,其变形期次及年代学研究对认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乃至整个东天山的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宏观与微观变形特征、变形温压条件、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厘定了两期(脆)?韧性变形,分别是早期韧性逆冲变形和晚期左旋脆?韧性走滑变形。卷入早期韧性逆冲变形的花岗岩、火山岩年代学分析表明,该期变形发生于440.1±3.2 Ma之后;未卷入该期变形的花岗闪长岩脉和辉绿岩脉年代学分析表明,早期韧性逆冲变形发生于298.1±1.0 Ma之前。结合泥盆纪?早石炭世哈尔里克山地区呈现为稳定构造环境以及存在早、晚石炭世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推断早期韧性逆冲变形形成于早、晚石炭世之交,与石炭纪陆内裂谷的闭合有关。晚期左旋脆?韧性走滑变形叠加使早期糜棱岩面理发生褶皱,结合前人获得的259±1 Ma的变质绢云母^40Ar-^39Ar年龄,认为该期变形是晚二叠世受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推挤的陆内转换压缩变形产物。  相似文献   
613.
山西梨园金矿是近年华北克拉通内部金矿找矿的新进展,其矿化样式多,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梨园金矿赋存于太古宙阜平群片麻岩和混合岩化花岗岩中,受区内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主要由爆破角砾岩型的1号矿体和石英脉型的2号矿体组成。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钾长石等,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δ34S值为0.9‰~4.3‰,平均值为3.0‰,说明硫源主要来自岩浆;方铅矿δ34S值为-12.8‰~1.4‰,平均值为-4.2‰,pH值升高可能是造成方铅矿高负δ34S值的原因。金属硫化物Pb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206Pb/204Pb为16.697~16.890,207Pb/204Pb为15.239~15.267,208Pb/204Pb为42.186~45.334,均落入下地壳演化线附近,表明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可能淋滤了富Th的下地壳物质。黄铁矿的3He/4He为0.27~1.04 Ra,40Ar/36Ar为1 194.61~5 488.80,38Ar/36Ar为0.204~0.218,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壳,部分来源于地幔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的岩浆流体特点。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黄铁矿具有岩浆热液型黄铁矿的特点,辉绿岩脉和石英斑岩的部分物质可能加入了成矿过程。文章认为梨园金矿为与浅成岩浆侵入作用相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爆破角砾岩型和石英脉型矿体不同的沉淀机制和矿物结晶过程是导致二者REE含量、S-Pb-He-Ar同位素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梨园金矿深部具有寻找细脉浸染型矿体的可能,其成矿作用是太行山中部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又一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14.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基山砂体地震作用成因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剑萍  查明  牟雪梅  王辉 《沉积学报》2006,24(4):488-495
通过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对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基山砂体成因进行了研究,笔者首次提出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基山砂体沉积动力学机制为地震作用而非洪水沉积。基山砂体主要由原地震积岩(原地地震扰动层)、“似海啸岩”(准原地)、及震浊积岩(异地)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地震沉积序列和震积作用模式。地震扰动层对识别基山砂体的地震成因十分关键,震浊积岩构成基山砂体的主体,两者之间为一规模不等的震积不整合面。研究结果表明,基山砂体与超浅成侵入岩共生,地震是由深部岩浆的上拱引起,中央隆起带地震事件与岩浆侵入事件具有同时间和同空间性。  相似文献   
615.
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处理人口数据的一门新技术,它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口信息化管理水平。文章从GIS组件技术角度出发,介绍了人口统计指标和GIS模型的建立,探讨了构建人口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与过程,实现了人口地理信息与人口属性信息的功能集成。实践表明,使用GIS组件技术开发人口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手段表达一个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分布关系和分布规律,结合专业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有关部门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相似文献   
616.
在GIS支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类型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县域经济类型划分的角度,采用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并借助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以及Splus for Arcview模块统计分析功能,对安徽省县域经济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GIS相关软件的插值和叠加显示功能生成安徽省县域人均GDP、相对增长速度和局域空间自相关专题图形,分析显示安徽省县域经济存在的巨大差异。然后对上述3个专题图形进行图层信息提取,并利用Splus for Arcview模块进行聚类分析,再把聚类结果叠合显示,得出安徽省经济类型分区,全省划分为5个类型区。最后对分区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17.
前兆性地震平静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种重要的强震前兆现象, 地震平静有可能提供关于地震位置、时间和大小的有用信息,在地震预测中将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地震平静这一极具希望的前兆现象,本文将详细地阐述地震平静的定义、研究方法、存在规律、模型及其可能的物理机制,并对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提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618.
对东昆仑西段阿确墩地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片麻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片麻岩中锆石的年龄范围为2400~410 Ma,峰值范围为1650~1400 Ma,其中存在少量新元古代(1.0~0.9 Ga)和早古生代(410 Ma)的变质锆石,从而限定了原岩的最早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末期,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