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9篇
  免费   1311篇
  国内免费   1664篇
测绘学   752篇
大气科学   1537篇
地球物理   1159篇
地质学   2812篇
海洋学   1198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580篇
自然地理   89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Multi-scale variability of beach profiles at Duck: A wavelet analys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each profiles have been observed to change over a range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however techniques for quantifying this variability have not been fully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a wavelet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as a method to study the multi-scale variability of beach profiles. The beach profile data comprising a 22-year time series surveyed at the US Army Corps of Civil Engineers Field Research Facility (FRF) at Duck are analysed using the adapted maximal overlap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AMODWT). The analysis successfully identifies strong local features in the variability of beach profiles in time and space separately that cannot be isolated by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wavelet variances provides a new means of investigating the depth of closure. Analysis of variances by temporal scales shows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everal temporal scales with one or two dominant scales can be seen at particular points across profiles whilst the dominant temporal scales are different at different portions of the profiles. The method allows for the extremely nonstationary behaviour of beach profile to be analysed into separate frequency bands that can facilitate the interpretation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erms of phys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52.
珠江口伶仃洋锋的类别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在珠江口伶仃洋的观测资料,对比国外有关河口锋的定义,归纳了伶仃洋内几种锋的现象,计有潮侵锋、岬角锋及湖水退急时的浅滩锋等。解释了锋生的原因与潮汐进退,特别与随潮入侵的咸水关系。文中也探讨了这些锋对沉积环境的影响,认为它是陆架水入侵河口地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沉积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53.
卤虫的发育与蜕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孤雌生殖卤虫在盐度为60,水温为19—28℃的条件下,自卵内孵出无节幼虫长成至性成熟产仔(无节幼虫或卵),需经蜕皮12—15次,其中多数为14次,历时15—18天,随后每次产仔即行蜕皮一次,本文描述了卤虫各个不同令期发育的外部形态变化,并根据其蜕皮次数和形态特征,将卤虫的发育分为十五令(15th instar)。此外还观察到在孤雌生殖的卵中有发育成为雄性的个体。  相似文献   
54.
李英 《海洋预报》2005,22(Z1):183-188
作为海洋环境预报公益服务的窗口自开播至今,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海洋电视节目的内容从单一性的项目到海浪、海温、海冰、风暴潮、海水浴场综合性预报,电视视频信号从复合、分量信号到数字信号,通过光缆采用基带的方式传送视频信号到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55.
刍论大连湾底质地化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1987年的调查资料,总结阐述了大连湾底质地化环境诸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运用相关分析法,通过多元回归计算求得了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经过综合因素分析,得出了大连湾氧化还原环境分区、还原环境的成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6.
4种重金属离子对海洋三角褐指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于1993年4月-1993年5月以Zn^2+,Cd^2+,Pb^2+,Cu^2+不同浓度的海水对三角褐指藻进行生长影响的研究。实验表明,Cu^2+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毒性最大,其96hEC50为0.017mg/L。Pb^2+的毒性最小,其96hEC50为0.468mg/L。4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顺序是Cu^2+>Cd^2+>Zn^2+>Pb^2+,除Cd^2+外,其他3种金属离子对该单细胞藻的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57.
北方地区秋季日本对虾室内高密度精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每年的8月以后直到翌年3月份都处于休闲状态的育苗场设施资源,笔者于1999年8月在河北黄骅进行日本对虾室内高密度精养的试验。在水温23-28℃、盐度28-32下,8月27日放苗,11月24日收成,养殖时间87d,单位水体产量平均为0.818kg/m^3,平均存活率为50.1%,旬生长率平均为0.75cm,成虾体长平均8cm,饵料系数为2.51,投入与产出比为2.5,平均单位水体创利63.83元/m^3,其结果说明本养殖模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利用率和效益高、实用性强的优点。本文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
波浪作用下孔隙海床-管线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浪作用下海床中的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是影响海底管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目前的海床响应分析中一般将管线假定为刚性,并不能合理地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同时也没有考虑土体和管线加速度对海床动力响应的惯性影响,从而无法确定由此所引起的管线内应力。为此考虑管线的柔性,分别采用饱和孔隙介质的Biot动力固结理论和弹性动力学理论列出了海床与管线的控制方程,进而采用摩擦接触理论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海床-管线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及其数值算法。通过变动参数对比计算讨论了管线几何尺寸、海床土性参数对波浪所引起的管线周围海床孔隙水压力和管线内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东太平洋柱状沉积物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太平洋深海盆地的远洋沉积物在物质组成和来源上远较大陆边缘简单.由于远离大陆,又有海沟与周边大陆分隔,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通常不包含由河流水系搬运而来的悬浮物,因此从深海沉积物中提取古气候、古环境信息可以避免诸多地质因素相互叠加和干扰[1].深海远洋沉积物中的主要组分是风成陆源碎屑(包括火山碎屑)和来自上层海水的生源组分(降落到洋底的生物壳体)以及由海解作用形成的自生矿物[2],其中陆源碎屑的相对含量、粒度及矿物成分可以反映大气环流的强度及物源区的气候环境[1],生源组分的组成、相对含量和丰度以及种属含量变化则与表层海水的生产力和溶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微生物环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菌,病毒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