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基于DERF2.0 1983—2013年回报和2016—2017年预测的降水资料以及宁夏19个评分站降水实测资料,采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常用的检验方法,对DERF2.0预测的宁夏未来1~50d月、候尺度降水及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DERF2.0对月降水趋势异常预测综合评分(Ps)平均为53.2%,超前1~10d预测效果相差不大;Ps超过60%的仅有4月和11月,且年际间波动较大,最差年与最好年相差近30%。DERF2.0对月异常少雨预测Ps高于异常多雨,春、秋季Ps较高,夏季相对较低;对多雨年份降水预测Ps高于少雨年份。DERF2.0超前30d之内预测的候降水和实况以正相关为主,第1候相关最好,9月至次年3月相关系数相对较大;超前30d之内预测的候降水较实况偏大30%左右;对未来1~6候降水趋势预测正确率为40.8%,偏多趋势正确率达79.5%,明显高于偏少趋势;1月趋势预测正确率最小,8月最大;候降水偏多趋势预测正确率冬季高于夏季,偏少趋势则相反;随着超前时间的增长,趋势预测正确率下降;趋势预测正确率自北向南增大。DERF2.0对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预测的正确率为60.3%,超前时段为4~14d,对全区性过程预测效果较好,同一次过程南部预测效果好于北部,预测的降水量小于实况降水量。  相似文献   
12.
硼是一种中等挥发性元素,具有11B和10B两个稳定同位素。两个同位素间高达10%的相对质量差使其在地质过程中引起高达-70‰至+75‰的硼同位素变化。硼在自然界主要与氧键合形成三配位(BO3)和四配位(BO4)结构,因而11B和10B间同位素分馏主要受控于三配体(BO3)和四面体(BO4)间配分。本文综述了低温和高温地质过程的硼同位素分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在溶液中B(OH)3和${B(OH)^{-}_{4}}$间硼同位素分馏受pH和热力学p-T条件控制,实验和理论表征获得常温常压条件下的B(OH)3和$B(OH)^{-}_{4}$间同位素分馏系数(α3-4)变化范围为1.019 4至1.033 3。低温条件下矿物(如碳酸盐、黏土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针铁矿、水锰矿、硼酸盐)与溶液间硼同位素分馏行为除了受p-T-pH影响外,矿物表面吸附引起的分馏效应十分显著。在中高温过程(蒙脱石伊利石化、富硼电气石和白云母矿物与热液流体,以及硅酸盐熔体与流体)中硼同位素分馏行为受到硼配位构型、化学成分以及物理化学条件的控制。随着硼同位素分馏机理研究的深入以及越来越完善的地质储库硼同位素端员特征表征,硼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灵敏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探究成矿作用与成因模式和重建成矿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目前矿床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难点在于实现不同赋存相(如流体、矿物和熔体)中硼配位键合结构和硼同位素组成的精细化表征。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seven months ambient noise data and 10 events recorded at seven digital stations from the Ningxia (宁夏)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and 5 500-t controlled source explosion data recorded by 15 temporary and 7 permanent seismic stations are used to measure dispersion curves of fundamental mode Rayleigh waves. The study region was divided into grids with 0.1°×0.1°; group velocity distributions of Rayleigh waves from 6-22 s were determined with the Occam's inversion technique. These velocity distri...  相似文献   
14.
112201工作面是梅花井煤矿首采工作面,位于矿井南端浅部,切眼靠近鸳鸯湖背斜轴部。工作面涌水量从2009年4月份开始回采时的15m3/h,增至2010年3月份的230m3/h。工作面的突然涌水导致大量淋水,从而使采区底板严重泥化,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分析认为,工作面的主要充水水源为2-1煤的顶板含水层(七里镇砂岩),主要通道为顶板的采动裂隙带。通过实施探放水和疏放水工程,工作面下隅角的涌水量由180m3/h降至30m3/h以内,极大的减少了含水层突然涌水对工作面的危害,为梅花井乃至鸳鸯湖矿区防治水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沉积学标志和构造演化史,认为胶莱盆地下白垩世莱阳群沉积环境以河湖相为主,由2个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组成。其中,下部瓦屋夼组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沉积旋回;上部从林寺山组、止凤庄组到曲格庄组组成第二个沉积旋回,该沉积旋回全区发育,反映了胶莱盆地的主要沉积特征。止凤庄组、林寺山组是盆地形成初期,发育冲洪积扇沉积体系。水南组是盆地形成的鼎盛时期,发育三角洲-深湖沉积体系,该组地层暗色泥页岩发育,为较好的页岩气目标地层。龙旺庄组是盆地形成中晚期,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体系。曲格庄组为盆地消亡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03年7月31日固原暴雨天气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7月31日宁夏固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这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演变,揭示了常规观测中无法分析到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模式输出产品导出的螺旋度、对称不稳定、湿焓、非地转湿Q矢量等物理量。对本次强降水天气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和预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构造特征及其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研究表明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经历了多次的逆冲推覆作用 ,广义上该构造带是一个大型的双冲构造系统 ,由下古生界和中生界两套变形组成。同时明确了狭义的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分的构造特征以及南北两部分的形成机制 ,南北两部分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形成机制与过程。北段主要包括桌子山段、贺兰山中、北部、银川地堑地区和横山堡段 ;南段主要包括贺兰山南部、马家滩段以及沙井子段。确认了在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侧断坡。它的存在导致了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部分之间的分化 ;该构造带在平面上的凹凸展布也反映了这种分化。而且在中生代狭义的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部分形成时间以及持续时间也不同。北段活动时间短 ,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 ;而南段活动时间长 ,在晚三叠世就已经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18.
宁夏盐池地区沙尘暴发生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利用盐池气象站沙尘暴历史观测资料,从沙尘暴发生频次、灾害类型分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和研究。在对沙尘暴灾害强度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宁夏盐池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进行了危害强度客观分类,并分析了该区沙尘暴历史变化和年、月、目的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结果表明,宁夏沙尘暴年发生次数有减少的趋势,但发生1~2次特强沙尘暴的概率明显增多;沙尘暴强度与造成沙尘暴天气的天气系统、起沙源地和位置密切相关。沙尘暴分为西北气流型、锋线型、局地中小尺度大气型。特强沙尘暴的沙源地可能在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等更远的沙源地,强沙尘暴源于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或巴丹吉林沙漠。弱至强沙尘暴可能与盐池南部荒漠化草场植被破坏和沙漠化有关、属就地起沙类型、不能造成特强沙尘暴灾害。  相似文献   
19.
宁夏中西部香山—天景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宁夏香山-天景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由天景山北麓断裂带(主滑脱断裂)和香山-天景山冲断席(可分为9个次级逆冲推覆岩席)组成,推覆岩席前端为一系列形态相似的铲式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造变形强烈;岩席内部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整个推覆构造带主要遭受了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挤压逆冲推覆作用,燕山期主压应力σ1方向为44°,由南西往北东推覆,总位移量26.6km;喜马拉雅期主压应力σ1方向为75°,由南西西往北东东逆冲推覆,晚更新世以来还兼有左行走滑,总位移量大于4km.  相似文献   
20.
宁夏气温、降水、蒸发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对近40多a来宁夏气温、降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6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气候跃变,跃变后增温最明显的是冬季;秋季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明显,在1978年发生转折,此前宁夏处于多雨时段,其后处于降水偏少的气候背景之中;宁夏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近40 a来存在下降趋势,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最明显的区域是宁南山区;近年来宁夏蒸发量的减少与太阳辐射的减弱及水汽压的增加有关,宁南山区蒸发明显下降,与低云量的减少有关;宁夏平均气温对中国区域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当中国区域平均气温增加1℃(各季及年),宁夏春季平均气温约升高1.1℃,夏、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约升高1.3℃;宁夏春季降水量与中国区域同期降水量有密切联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宁夏秋季降水有下降趋势,冬季降水存在上升趋势;宁夏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