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3篇
  免费   1248篇
  国内免费   1871篇
测绘学   520篇
大气科学   1331篇
地球物理   1310篇
地质学   3258篇
海洋学   858篇
天文学   336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73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涠西南凹陷是中国近海北部湾盆地已证实的富烃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是该凹陷主要烃源岩层系.为深入认识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的生产力和发育特征,采用有机地球化学与地球生物学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正演恢复了涠西南凹陷不同次洼流沙港组不同层段烃源岩的古生产力、有机质埋藏效率和有机碳埋藏生产力,进而建立了研究区流沙港组烃源岩形成的地球生物学模式.结果表明,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的古生产力、有机质埋藏效率及有机碳埋藏生产力在横向不同次洼和纵向不同层段上均存在差异,横向上以B次洼最优,纵向上以流二段最高;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发育超营养湖高埋藏效率高埋藏生产力、富营养湖中等埋藏效率中等埋藏生产力及富营养湖低埋藏效率低埋藏生产力3种代表性的地球生物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2.
建立适用于专题地图产品检索的用户偏好推荐模型是提高专题地图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在专题地图产品推荐场景中,存在严重的内容冷启动和评论数据稀疏问题,现有的推荐算法无法为特定类用户推荐不同特征的专题地图产品,导致用户从专题地图中获取偏好信息受到限制。因此,本文构建基于负采样的连续词袋模型和基于Word2Vec的Item2Vec相结合的用户偏好推荐方法,用于专题地图产品推荐。① 计算用户行为日志文件中交互行为数据的隐性评分,以代替专题地图推荐信息流场景中稀疏的用户评论数据;② 基于负采样的连续词袋模型提取目标专题地图的前后地图序列感知特征信息,通过控制正负样本比例为1:2,提升目标专题地图潜在评分的预测精度;③ 通过Item2Vec将带有用户行为特征信息的专题地图映射到向量空间,计算用户对专题地图的相似度矩阵,根据用户偏好程度完成推荐。在构建的专题地图评分实验数据集Thematic CMaps和4个公开验证数据集MovieLens上的测试结果表明:与LFM、Personal Rank、Content Based和SVD 4种传统推荐算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潜在评分的预测精度,推荐性能最高达到27.85%;与以霍夫曼采样方式的Item2Vec基础方法和YouTubeNet 2种神经网络推荐算法相比,评分预测精度有一定提高,且推荐性能不断提升,最高达到2.97%和5.78%。以经典算法奇异值分解(SVD)为例,将MovieLens-20M数据集切分后,在数据量不断增大的数据子集中,本文所用方法的评分预测精度和性能均优于SVD方法。  相似文献   
993.
侯淑梅  朱晓清  史茜  唐巧玲  孟宪贵  刘畅  高荣珍  刁秀广 《气象》2023,49(11):1328-1342
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简称“5·17”强对流),冰雹范围之广为近10年之首。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造成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剖析了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冷涡位于最有利于山东出现强对流的关键区,大尺度天气系统强迫强,对流层中层异常强的冷空气南下影响前期异常增暖的山东地区,造成“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异常程度更能代表动热力强迫的强度,异常程度达到2σ以上有可能造成极端强对流天气。当冷涡南下过程中强度减弱,但异常程度增加时,其东南象限仍能产生极端强对流天气。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组织化发展,飑线的长轴走向与0~6 km垂直风切变矢量方向相同,新单体发生、发展、合并的区域位于风矢量差大值中心前沿。低层暖湿平流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暖湿空气,是CAPE重建的机制,是超级单体群和长飑线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994.
数据可视化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以及数据挖掘技术,以交互方式将数据中的隐藏信息展示给用户,为用户决策提供参考。近年来,随着PC计算能力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处理需求。目前,数据可视化在可视化过程中存在显示结果精确度低、表达方式单一、不能突出数字信息内含的规律性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维地图的可视化大数据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制作专题地图可视化数据,对数据的规律性进行了研究,从而方便用户理解数据的深层次信息,发现隐藏的特征、模式、趋势等信息。  相似文献   
995.
陈一祥  秦昆  张晔  袁媛 《测绘学报》2017,46(12):1959-1968
受人类视觉认知机制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利用视觉显著性与知觉组织相结合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居民地提取方法。首先利用认知物理学中的数据场构建居民地的视觉显著性模型,并通过自适应阈值法实现候选居民地的自动提取,然后利用多尺度小波变换的高频特征实现居民地的知觉组织,最后通过集合交运算提取同时满足这两种视觉机制的居民地。通过ZY-3和Quickbird两种高分传感器的影像数据集进行居民地提取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李强  邓承之  张勇  何跃  邹倩  何慧根 《气象》2017,43(9):1073-1083
利用四川和重庆123个气象观测站1980—2012年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川渝地区主汛期5—9月小时强降水频次、强度和持续性等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30和≥50 mm·h-1三种强度阈值强降水时间演变上,1980—2012年年际和日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三种强降水年平均频次分别为504、184和28次。≥20 mm·h-1 强降水空间分布上,在山地地形动力辐合抬升,以及盆地西部较大的地形梯度作用下,≥20 mm·h-1强降水高频次区主要分布于盆地西北部的龙山山脉、西南部雅安及乐山周围与盆地过渡区。≥20 mm·h-1强降水频次的日峰值空间分布上,盆地南部主要出现在20:00—01:00(北京时,下同),而盆地中部、北部和东部主要在02:00—07:00。持续不同小时时间尺度的强降水事件日变化上,具有双峰型结构,午后为第一个降水峰值,20:00至第二天07:00为第二个峰值,白天多为短时间(2~6 h)强降水事件,而傍晚开始至第二天清晨,持续2~18 h强降水事件均有发生。不同开始时间强降水事件的强度与频次和降水量具有一致性的日变化特征,呈现单峰型结构,峰值主要发生在18:00—06:00,且不同开始时间事件频次和降水量空间分布上,白天(09:00—20:00)相对于夜间(21:00—08:00)偏小,即夜间强降水事件特征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997.
Although integer ambiguity resolution (IAR) can improve positioning accuracy considerably and shorten the convergence time of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 it requires an initialization time of over 30 min. With the full operation of GLONASS globally and BD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PPP–IAR performance by simultaneous fixing of GPS, GLONASS, and BDS ambiguities. This study proposed a GPS + GLONASS + BDS combined PPP–IAR strategy and processed PPP–IAR kinematically and statically using one week of data collected at 20 static stations. The undifferenced wide- and narrow-lane fractional cycle biases for GPS, GLONASS, and BDS were estimated using a regional network, and undifferenced PPP ambiguity resolution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multi-GNSSs. Generally, over 99% of a posteriori residuals of wide-lane ambiguities were within ±0.25 cycles for both GPS and BDS, while the value was 91.5% for GLONASS. Over 96% of narrow-lane residuals were within ±0.15 cycles for GPS, GLONASS, and BDS. For kinematic PPP with a 10-min observation time, only 16.2% of all cases could be fixed with GPS alone. However, adding GLONASS improved the percentage considerably to 75.9%, and it reached 90.0% when using GPS + GLONASS + BDS. Not all epochs could be fixed with a correct set of ambiguities; therefore, we defined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epochs with correctly fixed ambiguities to the number of all fixed epochs as the correct fixing rate (CFR). Because partial ambiguity fixing was used, when more than five ambiguities were fixed correctly, we considered the epoch correctly fixed. For the small ratio criteria of 2.0, the CFR improved considerably from 51.7% for GPS alone, to 98.3% when using GPS + GLONASS + BDS combined solutions.  相似文献   
998.
Integer ambiguity resolution (IAR) appreciably improves the position accuracy and shortens the convergence time of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 However, while many studies are limited to GPS, there is a ne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GLONASS PPP ambiguity resolution. Unfortunately, because of the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access strategy of GLONASS, GLONASS PPP IAR faces two obstacles. First, simultaneously observed satellites operate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Second and most importantly, distinct inter-frequency bias (IFB) exists between different satellites. For the former, we adopt an undifferenced method for uncalibrated phase delay (UPD) estimation and proposed an undifferenced PPP IAR strategy. We select a set of homogeneous receivers with identical receiver IFB to perform UPD estimation and PPP IAR. The code and carrier phase IFBs can be absorbed by satellite wide-lane and narrow-lane UPDs, respectively, which is in turn consistent with PPP IAR using the same type of receiver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method, we used 50 stations to generate satellite UPDs and another 12 stations selected as users to perform PPP IAR. We found that the GLONASS satellite UPDs are stable in time and space and can be estimated with high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fter applying UPD correction, 91 % of wide-lane ambiguities and 99 % of narrow-lane ambiguities are within (?0.15, +0.15) cycles of the nearest integer. After ambiguity resolution, the 2-hour static PPP accuracy improves from (0.66, 1.42, 1.55) cm to (0.38, 0.39, 1.39) cm for the north, east, and up component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9.
国土资源部内网网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内容体系和信息维护机制.本文详解了国土资源部内网网站内容建设原则、总体架构、信息分类、栏目规划、维护模式等,总结了网站内容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00.
王庆喜  钱遂  庞尧 《地理科学》2017,37(1):92-101
将工业化视为投入,城镇化视为产出,基于中国各省份2001~2012年的工业化、城镇化和污染物排放数据,测算了传统效率值、环境效率值及效率指数,据此分析各省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及其演变。研究发现:全国总体层面的城镇化传统效率值和环境效率值均在下降。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通过工业化来推进城镇化的实施空间有限,中部地区需要调整发展方式,西部地区尚有一定余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工业化存在前期“负向规律机制”和后期“正向反馈机制”两种作用。为实现城镇化低碳发展,需要转变工业和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对外贸易结构,同时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