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8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544篇
测绘学   320篇
大气科学   266篇
地球物理   321篇
地质学   879篇
海洋学   399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斜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对评判实例的稳定性因素的定性分析基础上,选取主要因素四类14项作为稳定性评价指标并将其定量化,按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四个级别进行综合评判,评判结果与斜坡的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2.
There have been 12 possible locations of the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since 1505.In this paper,the location of the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in 1505 has been determined by the collection of mor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influenced field,referring the isoseismal data of earthquakes with the epicentral intensityⅨ and combining geophysical field data with tectonic condition,due to its great influence on seismic safety assessment of some significant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63.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至少发育两个超高压变质带,一个是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为早古生代(500~400 Ma),代表扬子与中朝克拉通间的深俯冲和碰撞带;另一个是研究程度较高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峰期变质年龄主体是三叠纪(250~220 Ma),代表扬子克拉通内部的陆内大陆深俯冲和碰撞带。对东秦岭看丰沟及香坊沟的变质岩片详细岩石学和构造学研究以及先期造山带尺度的构造、岩石和年代学研究资料分析证明,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向东不能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的任一部分相连,包括南大别和西北大别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岩石。相反,大别-苏鲁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带,向西经桐柏山,横过南襄盆地延伸到南秦岭的西峡及商南一带。仅在东秦岭-大别山范围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位于南丹断裂系南北两侧,沿造山带近平行延展,之间被一系列以断裂或剪切带为边界的岩石构造岩片相隔,不能构成横贯中国中部统一的巨型超高压变质带。任何有关中国中央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均应考虑其内部发育两个时代和功能不同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64.
Lijiang-Daju fault,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1996 Lijiang M=7.0 earthquake, can be divided into Lijiang-Yuhu segment in the south and Yuhu-Daju segment in the north. The two segments show clear difference in geological tectonics, but have the similar dynamic features. Both normal dip-slip and sinistral strike-slip coexist on the fault plane. This kind of movement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uaternary (2.4~2.5 Ma B.P.). As to the tectonic types, the detachment fault with low angle was developed in the Early Pleistocene and the normal fault with high angle only after the Mid-Pleistocene (0.8 Ma B.P.). Based on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of gullies and the vertical variance of planation surfaces cross the Lijiang-Daju fault at east piedmont of Yulong-Haba range, the averag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lip rates are calculated. They are 0.84 mm/a and 0.70 mm/a since the Quaternary and 1.56 mm/a and 1.69 mm/a since the Mid-Pleistocene. The movements of the nearly N-S-trending Lijiang-Daju fault are controlled not only by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but also by the variant movement between the Yulong-Haba range and Lijiang basin. The two kinds of dynamic processes 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of occurring the 1996 Lijiang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65.
文章对采自贵州从低海拔的东部到高海拔的西部且大致平行的石灰岩和砂岩两地带均生长的3种C4草本植物,即巴茅(Miscanthusfloridulus)、白茅(Imperatacylindrica)和类芦(Neyraudiareynaudiana),以及相对应的土壤表层样品,进行了营养元素和C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营养元素含量随着海拔的不同而出现的变化趋势,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协变作用,尤其是Ca和N之间的相互协变作用对植物的N含量、C/N比值和δ13C值的影响,以了解植物的C/N比值(指示植物残留物质量的一种标志)与土壤有机C积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N含量和δ13C值具有随海拔的上升而显著增大趋势,而植物的C/N比值在砂岩地区虽有减小的趋势,在石灰岩地带则没有。对所研究的C4草本植物来说,在土壤pH值为5.8的中性条件下显示出Ca的最大吸收,因此,Ca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协变模式在两种土壤类型中表现出相反的倾向,并存在土壤交换性Ca的边界浓度:当土壤可交换性Ca的含量为2.24mg/g,相应土壤的pH值在5.8以下时,随着土壤可交换性Ca浓度的增大,植物的N含量上升,而植物的C/N比值会显著降低;当Ca在边界浓度以上时,随着土壤可交换性Ca浓度的增大,植物的N含量下降,而植物的C/N比值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植物残留物的N含量和C/N比值受Ca元素含量的相  相似文献   
66.
云南逐月雨量和气温的格点数据资料场建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云南各气象台站的逐月雨量和气温观测数据资料,采用距离平方加权平均的格点插值方法,建立了云南(98.0°E~106.0°E、21.0°N~29.0°N)1951年1月~2002年12月0.25°×0.25°经纬度分辨率的逐月格点降水和气温数据资料场。应用该格点数据资料场,分析得到了云南年降水量场和年气温场变化的一些基本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67.
航天GPS接收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GPS接收机为航天器提供航迹、姿态、时问和相对距离等导航信息,提高航天嚣运行的自主性。文中介绍了清华宇航中。航天GPS接收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给出测试结果和分析。  相似文献   
68.
The classic Sverdrup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water movement in the central subtropical gyre of North Pa-cific be slowly westward or southwestward.In the late sixties of the20th century,the existence of a peculiar eastward narrow flow between20°N and25°N in spring was theoretically predicted.It was named the Subtropical Countercurrent(STCC),although direct observational evidences were not yet sufficient to con-firm whether or not such eastward flow between20°N and25°N was a persistent…  相似文献   
69.
罗家寨气田发现于2000年,是四川盆地迄今为止发现的储量规模最大的一个气田,2002年探明储量为581.08×108m3。其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由碳酸盐岩蒸发台地边缘优质鲕粒滩白云岩构成,圈闭面积大,构造幅度高,具有一定的埋藏隐蔽性。论述了气田的发现和探明过程,气藏地质的特征,以及对碳酸盐岩气藏勘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0.
思茅境内澜沧江径流变化量与云南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思茅澜沧江流域下游思茅境内水文站1960年1月~2001年12月的逐月径流量和云南的月雨量(气温)场格点资料为基础,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思茅境内澜沧江流域的东西部径流量变化及其与云南气候变化的关系。结论为:思茅境内澜沧江下游流域的径流量变化与滇西南的降水量变化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季节特征为春夏季较好,秋冬季次之;与元江河谷一带的气温变化也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其中西部流域还与滇南的气温变化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季节特征则为冬春季较好,夏秋季不显著。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流域的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且西部升温的上升趋势更显著,气温上升对径流量的变化起减小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流域的东西部降水量变化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其东部的降水量明显增多,与此相一致,其东部径流量变化的增幅也明显大于其西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