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6篇
  免费   1521篇
  国内免费   1951篇
测绘学   903篇
大气科学   1023篇
地球物理   1297篇
地质学   3627篇
海洋学   971篇
天文学   128篇
综合类   547篇
自然地理   79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7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单芯电缆传输这种通讯技术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分析提出了部分电路、部件的技术指标;作为一种数据传输的手段,对单芯电缆传输技术在海洋专用CTD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22.
The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ix locations in Xiamen western sea. The quantified estimation of bacterial production (3H-thymidine method) and observation of bacterial heterotrophic activity (14C-glucose method) have been made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marine bacteria and their activ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value of bacterial heterotrophic activity was 9×108 cells/(L.h) in the surface waters and 2.6×108 cells/(L.h) in the bottom waters. The mean value of bacterial production was 38×108 cells/(L.h) in the surface waters and 7.1×108 cells/(L.h) in the bottom wat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cterial production, heterotrophic activity, POC and DOC measured during this survey were discussed. The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cteria activity and total coliform was addressed.  相似文献   
23.
从射线声学和简正波声学的角度,概述了海洋声层析的基本理论,包括射线走时反演、简正波走时反演、简正波相位反演和简正波水平折射层析。海洋声层析以反演海水温度和流速为基础。还总结了声层析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摄食水平和性别对稀有鮈鲫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5年10月采集本所自繁有ju鲫(约1.03g/ind),在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了从饥饿到饱食5个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稀有ju鲫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鱼体干物和能量含量不受摄食率和性别的影响,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雌鱼的湿重,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均呈双对数增加,雄鱼湿重特定生长率呈双对数增加,而干物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指增加,雄鱼生长速度及摄食率低于雌鱼,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食物能损失于粪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损失于排泄物中的比例变化不大,呈下降趋势,用于代谢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用于生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除饥饿组外,在各个摄食水平,雌鱼食物能用于代谢的比例较雄鱼低,而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雄鱼高。  相似文献   
25.
将高精度质子磁探仪和位场变换理论用于测量计算船舶磁场,以研究其在海洋中的分布。由质子磁探仪实测海面上10m处磁场的模(船的磁场与地磁场矢量的和的绝对值),用位场变换理论计算出船的磁场三个分量在水面和水下的分布;并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计算速度和结果的精度。将该方法和磁球理论严格解比较,在z=0面上误差小于0.1%,在z=-20m面上误差小于1%;还给出船的磁场强度在船的纵横向的分布曲线和平面立体  相似文献   
26.
壳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1株产壳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OU01,并对OU01进行了16S rDNA序列、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微杆菌属;该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Microbacteriumsp.的相似性最高;因此将其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同时对该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g/L):chitosan 10,(NH4)2SO420,MgSO4.7H2O 1.3,K2HPO4.3H2O 1.4,Glucose 1,Yeast extract 3,NaCl 5,起始pH=6.30。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在上述最优条件下,该菌株产酶达到118 U/mL。Microbacteri-umsp.OU01菌株为壳聚糖酶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27.
大陆岩石圈在张裂和分离时的变形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海南北共轭边缘地壳剖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大陆岩石圈的物理性质是分层的:上、中地壳呈脆性,下地壳表现出塑性,而岩石圈上地幔则仍呈脆性。因此,在它受张性应力场作用时,其变形和破裂分离方式也是分层进行的:上、中地壳能发生犁式断裂,产生的断块沿断面转动在地表产生一系列半地堑,并使地壳厚度减薄;如拉张应力继续作用时,上、中地壳将沿犁式断裂被拉开,从而形成上、下板块边缘,并彼此分开。下地壳则发生塑性变形,使地壳厚度减薄,并最终将其拉断。岩石圈上地幔亦可产生陡倾断裂,形成的断块沿断面转动亦使其厚度减薄,并最终沿陡倾断裂被拉断。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岩石圈变形和破裂分 离时的分层变形及分层破裂分离模式。  相似文献   
28.
用臭氧处理海水对鱼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姜国良  刘云  杨栋  吕艳 《海洋科学》2001,25(3):11-13
本实验检测了不同浓度臭氧残留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牙鲆(Paralichthys oilvaceus)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虾的耐受力要比牙鲆鱼强,中国对虾在臭氧浓度≥1.0mg/L时,可存活至少48h,而芽鲆在此浓度下3h后,即出现鳃部充血肿胀、呼吸频率加快等不适应现象,48h LC50为0.13mg/L。如果能正确控制臭氧的残留量,利用臭氧净化养殖用水是一个不容质疑的水质净化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裂构造是天然气向海底渗漏的通道,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盆地内巨厚的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也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细菌成因生物气源。在海底温度2-16℃范围内,琼东南盆地气田10种天然气和珠江口盆地气田18种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压力有比较大的范围,随温度增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增高;盆地间和各天然气样品之间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均是不一致的。在南海海水平均盐度3.4%条件下,结合海底温度与水深变化资料,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海区是不同的,珠江口盆地小于230m水深的海区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230-76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应该在大于860m水深的深水区;在琼东南盆地水深小于320m的海区不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320-65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大于650m水深的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  相似文献   
30.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潘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潘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潘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漫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潘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