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390篇
地球物理   412篇
地质学   724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提出了井震基准面旋回匹配的概念与方法。该方法通过测井和地震层序地层分析,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为约束,利用合成记录建立测井和地震反射之间的匹配关系。采用该方法可获得更可靠的井震匹配关系,并能赋予各主要地震反射轴的层序地层意义,搭建起地震层序地层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之间的桥梁。孔南地区沙河街组30多口井的井震基准面旋回匹配研究结果表明:层序Ⅰ包括4个主要反射轴,A1、A2和A3分别代表了层序Ⅰ内部的3个四级层序初始洪泛面,A4反射轴相当于层序ⅠC3U旋回上升半旋回的初始洪泛面;层序Ⅱ内部主要包括B1和B2 2个正相位连续反射轴,分别代表了层序Ⅱ内部2个基准面旋回的洪泛面;层序Ⅲ内部主要发育了C1和C2 2个明显的正相位较连续的反射轴,其中C1相当于层序Ⅲ的C2U旋回与C3D旋回的分界,C2反射轴对应于层序ⅢC3U旋回的初始洪泛面。各三级层序内部的正相位反射轴通常为四级层序的初始洪泛面或最大洪泛面。  相似文献   
992.
前震特征及其识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70年以来117次中强地震(东部MSge;5.5, 西部MSge;6.0), 其中有直接前震的地震11次, 占9%; 有广义前震的地震63次, 占51%. 直接前震与主震的时间间隔优势分布在30天以内, 空间距离50 km以内, 震级差在1级以上. 利用辽宁数字地震资料, 得到了1999年11月29日和2000年1月15日岫岩MS5.6和5.1地震前的直接前震具有较高的剪应力背景.   相似文献   
993.
大灰厂井水位上升异常及其震兆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大灰厂水位多年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认2003年10月9日开始出现的水位上升异常,把该异常与本台的地形变异常、邻近的另一口井水位变化对比分析后认为异常是构造运动引起的,不是干扰异常,通过震例研究,进一步认为该异常具有震兆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鼎湖山森林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和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鼎湖山森林地区近地面O3和NOx浓度、太阳辐射、气象参数等为期一年的观测和资料分析,给出了地面O3和NOx浓度、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地面O3、NOx、CO、SO2浓度以及紫外辐射、太阳总辐射等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不同因子对O3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晴天和实际天气,O3浓度对NO、NO2浓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水汽、气溶胶,最后是紫外辐射.所有因子的变化均引起O3在湿季比干季更大的变化率,因此在研究臭氧化学和光化学时,应该考虑水汽以及OH自由基的重要作用.对于晴天和实际天气的逐时值和日平均值而言,O3浓度与NO2/NO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比值NO2/NO可以作为判断O3峰值出现的一个指标.O3极值的出现既受NO和NOx影响,也受气象因素(温湿度、云、风、雾、降雨)和辐射的影响.周末O3、NOx浓度及NO2/NO有规律的增大,表明实验地点的大气受到人为污染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气候变化对沙漠化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分析沙漠化形成的气候原因,指出气候的变干、变暖及局地性暴雨的增强,导致沙漠化进程的加快.根据全区各沙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情况,提出沙漠化面积的变化率与气温的升高、降水日数的减少有关.并在科尔沁沙地选用(119.43'16"E~121.39'38"E、42.33'43"N~43.46'16"N)区域作为示范区,分别给出了沙化面积增长率与气温距平、降水日数距平之间的定量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996.
白志明  吴庆举  徐涛  王晓 《中国地震》2016,32(2):180-192
系统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陆下扬子及其邻区开展的深地震测深工程,总结了相关宽角反射/折射地震资料的波组特征及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下扬子及邻区深地震测深资料普遍具有较清晰的初至震波Pg、上地壳底界面反射波P1、中地壳底界面反射波P3、莫霍界面反射波Pm及上地幔顶部首波Pn,震相连续,易追踪对比。受浅表沉积盖层或基岩等的影响,Pg波常出现局部延迟滞后或走时超前现象。尤其是大别造山带个别炮点的反射能量较弱或同相轴扭曲、波形紊乱等,均与地壳内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突变或破碎有关。该区域地壳结构大致分为上、中、下3层,但视资料情况中地壳和下地壳又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层。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地壳厚度30~36km,莫霍界面形态变化较缓,存在局部隆起,下地壳平均速度6.7±0.3km/s。但大别造山带下方地壳厚度32~41km,莫霍界面下凹且出现4~7km垂向错断,下地壳平均速度6.8±0.2km/s。  相似文献   
997.
Borehole-to-surface electrical imaging (BSEI) uses a line source and a point source to generate a stable electric field in the ground. In order to study the surface potential of anomalies, three-dimensional forward modeling of point and line sources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and the incomplete Cholesky conjugate gradient (ICCG) method. Then, the damping least square method was used in the 3D inversion of the formation resistivity data. Several geological models were considered in the forward modeling and inversion. The forward model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otentials generated by the two sources have different surface signatures. The inversion data suggest that the low-resistivity anomaly is outlined better than the high-resistivity anomaly. Moreover, when the point source is under the anomaly, the resistivity anomaly boundaries are better outlined than when using a line source.  相似文献   
998.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影响着页岩气的储集特性。为了较为真实地反映样品表面孔隙三维结构,著者选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页岩微-纳米孔隙特征。以重庆市涪陵地区焦页1井(JY1)和渝参4井(YC4)典型样品为研究对象,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岩样的微观结构,获取岩样的三维形貌图,分析岩样的孔隙分布特征和储集空间特征,构建代表岩样孔隙特征的参数。分别比较相同井号不同井段之间的特征参数差异和不同井号之间的特征参数差异,从而定量描述岩样的形貌特征。结合样品提取现场解析气量数据,建立JY1、YC4样品的解析气量与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Y1样品的储集空间密集,孔隙占的空间相对多,其微观结构更有利于气体的吸附和储集;结合两口井取心现场解析页岩气量分析发现,JY1、YC4样品的空间起伏度FDI与现场解析气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旨在厘清中生代中国东缘受泛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下,其可能形成的地质记录的时空分布与泛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关系。前者主要从岩浆、构造、沉积盆地的时空演化等角度出发,后者的运动学参数集中在俯冲角度、速度、方向等维度。结果显示:俯冲角度、速度以及方向的改变都有可能形成与之对应的地质事件;但是中国东缘(东北、华北和华南)区域地质记录间的差异也表明,即使都可能遭受俯冲作用,由于个体特殊的构造背景,最终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我们对于中国东缘中、新生代的这一特殊构造现象进行了讨论,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三联点力学稳定性分析结果认为,在华北和华南碰撞拼合后,中国大陆东缘可能存在TTT、TTR或者TFT的三联点,而不是简单的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另外,中国华南早、中侏罗世近东西向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法拉隆板块和伊泽奈岐板块洋中脊俯冲有关;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板片后撤由NWW向的伊泽奈岐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洋中脊扩张作用所致;而华北克拉通东部记录侏罗纪伊泽奈岐板块俯冲的证据不足,可能并没有发生板块俯冲作用,表现为板块运动与作为中国东部最为薄弱地区的郯庐断裂带的强烈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周鹏  白永平  马卫  武荣伟  张蕊  左乃先 《中国沙漠》2016,36(5):1489-1495
以2002-2012年中国115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测度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运用ESDA-GIS、趋势面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水平一般且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不同类型的城市差异明显;(2)2002-2012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冷、热点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热点区和冷点区范围缩小,可持续发展效率两极分化趋势减弱;(3)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与可持续发展效率显著负相关;产业结构呈对可持续发展效率具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政府规制、就业结构和科教水平对可持续发展效率具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