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2篇
  免费   2104篇
  国内免费   2637篇
测绘学   756篇
大气科学   2339篇
地球物理   2879篇
地质学   5315篇
海洋学   1462篇
天文学   471篇
综合类   1095篇
自然地理   108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557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613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518篇
  1998年   451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422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285篇
  1992年   250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62年   5篇
  1958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用边界单元法模拟二维地形对大地电磁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边界单元法模拟二维地形对大地电磁场的影响.首先用格林公式将二维大地电磁的边值问题转变成积分方程,然后用边界单元法解积分方程,得到地形上的大地电磁场和它的法向导数,由此可计算电阻率.与有限单元法相比,本方法剖分后的地形与实际地形的拟合程度高,向计算机输入原始数据的工作简单,可以在微机上计算地形引起的视电阻率.本方法适合于在野外生产现场进行大地电磁法的地形改正.计算表明,地形对H_x型波的影响比对E_x型波严重得多;随着周期的增长,地形对H_x型波的影响变得稳定.  相似文献   
992.
S_q发电机电流的逐日变化和S_q指数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中国地磁台站的资料,研究了S_q逐日变化的形态学特征,用理论模型计算了磁层环电流、部分环电流、场向电流、磁尾电流、Chapman-Ferraro电流的地磁效应.在消除了这些磁层电流体系的影响之后,得到了电离层潮汐风发电机电流产生的磁场S_q变化.对1973年的资料研究表明,S_q发电机电流的逐日变化主要表现在强度上,即使在磁扰期间,也可以分离出形态稳定的S_q变化.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磁指数——S_q指数,用来描述S_q发电机电流强度的逐日变化.  相似文献   
993.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及热释光测量建立了石英在100MPa和方解石在30MPa围压下剩余热释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以此为据,通过三轴摩擦实验前后样品的热释光测量,研究了相应围压、不同错动速率下摩擦滑动对石英和方解石剩余热释光强度的影响及其反映的温度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理论结果和实际资料,对利用热释光方法断代及推测断层活动方式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4.
在频率域里研究了上海及邻近地区的Q值、小震震源参数,初步得到如下结果:①以上海佘山为中心,平均直达P波Q值呈方向性分布。在相同震中距下,上海西面溧阳方向(?)值较高,上海北部南黄海方向(?)值较低;溧阳和南黄海地震活跃区域的(?)值比其邻近地震相对不活跃区域的偏高,②相同震级的地震相比之下,上海—溧阳方向的地震破裂尺度小,上海—南黄海方向的地震破裂尺度大;并且震级在2.5—4.0级之间的地震,破裂尺度的数值溧阳的比较集中,南黄海的则比较离散。  相似文献   
995.
双线偏振雷达雨区衰减订正问题的模拟计算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刘黎平  徐宝祥 《高原气象》1992,11(3):235-240
  相似文献   
996.
西双版纳地区冬季辐射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是我国有名的热带多雾地区。雾中能见度低,影响了交通运输,它具有有害的一面;但它对生产高质量的茶叶十分有利,雾和逆温所形成的山腰暖带,又能使橡胶树种植范围向山地扩大,因而雾对西双版纳农林业生产又具有有益的一面。 1986年12月26日至1987年2月18日期间,我们对西双版纳地区的景洪、勐养和勐海等地辐射雾进行了28天的观测,用三用滴谱仪对雾滴谱取样,用GZW-1型低空探空仪进行边界屋温度探测。为  相似文献   
997.
北京地区夏季背景气溶胶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初步揭示了北京地区夏季背景气溶胶的一些特征,其中包括元素浓度及其变化、富集因子和气溶胶来源等。  相似文献   
998.
高中和  季幼庭 《华南地震》1992,12(2):42-47,T002
本文阐述了浙江东部沿海海蚀地貌的分布特征,认为高位古海蚀地貌是浙江东部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海蚀地貌确系古海面遗迹,但它们今日之分布高度乃是长时期构造抬升作用的结果。同期海蚀地貌的分布高度不同,除在形成时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外,断块间的差异升降运动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9.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he ratioR of the characteristic stiffness of rock samplevs. the stiffness of testing machines would influence the rupturing process and the acoustic emission (AE) on the part of the tested rock samples.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shows: WhenR>0.20, the rock sample would rupture abruptly; whereas whenR<0.20, the rock samples would rupture slowly. When the samples rupture abruptly, the time-dependent variation of the AE rate takes such a pattern:peak value—stable low values—rises to the maximum value (concentration)—drops back to the minimum value (quiescence)—(rises again)—ruptures. Moreover, smallerR-value tends to be associated with longer quiescence and vice versa. WhenR>1.50, no pre-failure quiescence is detected. When the rock samples rupture slowly, the variation pattern of the AE rate (after the stress has increased to more than 50% of the rupturing stress) is as the following:stable low (or high) values—rises (or drops) to its maximum (or minimum) values and then continues for some time—rupture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223–233, 1991. This study i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000.
Since 1979 the repeated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s of geomagnetic total intensity and vertical component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ten years in the geomagetic network which is located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Three earthquakes aboveM s 5.0 occurred during the decade, and some seismomagne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omalies of the vertical geomagnetic component can’t be observed untill some months before the earthquake (M s>5.0) in this area. In this paper it is suggested that a densely distributed network for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may catch seismomagnetic anomalies and thus improve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geomagnetic measurements of the mid — or — low latitude location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80–87, 1991. This study is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