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测绘学   446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373篇
地质学   1433篇
海洋学   226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25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基于不同装置的二维高密度电法勘探效果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分析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对探测异常地质体的效果,通过建立高阻异常体和隐伏直立低阻体地电模型,正演计算了不同装置类型下的视电阻率,并加噪进行二维电阻率反演。各种装置的反演结果表明:在探测地下高阻异常体时,温纳α、β、γ装置优于其他装置,揭示异常位置与形态相对较好;对于隐伏直立低阻体而言,温纳p装置和三极装置探测效果好,其中温纳β为最理想装置,实例验证表明,温纳α、β、γ装置在探测地下防空洞时体现了其装置的优越性,验证了理论模拟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2.
岩石碎屑流运移堆积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高速远程崩滑是一种特殊的、危害性很大的地质灾害,崩滑后期形成的高速岩石碎屑流具有很高的运移能力,破坏力极强。以岩石碎屑流为研究对象,重点模拟岩石碎屑流形成后,碎屑流的运移堆积过程和最大运移堆积距离。利用二维颗粒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碎屑流二维运动堆积模型,分析了岩石碎屑流初始高度、体积、加速斜面坡度、堆积底面摩擦系数以及堆积底面地表起伏程度对于岩石碎屑流最大运移堆积距离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岩石碎屑流运移堆积过程体现出了碎屑流物质的离散性和流动性; 碎屑流最大堆积距离随高度、体积、斜面坡度增大而增大; 随堆积底面摩擦系数、堆积底面地表起伏程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43.
云南丽江古近纪风成沉积的发现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丽江地区宝相寺组(E2b)下部(原美乐组)一直被认为是水成沉积,本文认为其属于风成沉积。宝相寺组下部巨厚砂岩的主体岩性为紫红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不含泥质和云母等悬移质,大型高角度平板状交错层理发育,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石英砂的磨圆度高,在电子显微镜下普遍可见风成砂所特有的碟形撞击坑、新月型撞击坑及毛玻璃化表面等特征,可能为沙漠风成沙丘沉积。研究区古近纪以来的沉积特征表明,青藏高原东部的气候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的重大转变。推测这种气候转变可能是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全球变冷变干事件(EOGM)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沉积响应,也可能与青藏高原初次快速隆升及东亚古季风的开始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44.
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储集条件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黄海位于下扬子地块的东部,是我国海相中、古生界发育最齐全,现今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地区之一。在对该区构造背景、构造演化、地层发育特征等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初步分析、预测了该区海相中古生界的储集条件。综合分析南黄海地区的地层展布、沉积、断裂发育等特征,结合邻区资料的对比,初步预测了研究区有利的储集区带。  相似文献   
945.
海洋动力环境实验模拟是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研究的基础,其目的是为海洋仪器设备的研制与测试提供模拟的实验环境.实验模拟动力环境参数的确定是关键,根据海洋仪器设备(包含海洋监测仪器设备与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备等)的需求以及我国沿海实际风、浪、流的特征,确定了实验模拟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946.
针对人工增雪效果评估获取物理证据的迫切性与特殊性,选取2006年11月22-24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暴雪过程的EOS/MODIS卫星数据,应用"三光谱云相态反演法"对该地云团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同时针对此次暴雪发生前进行的飞机人工增雪作业,探讨了用反演结果进行效果评估的可行性,证明反演结果可清晰的展示人工增雪后云团从混合云到冰云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三光谱云相态反演法"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优势。MODIS数据云相态识别技术可以用于人工增雪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947.
将B样条拟合算法引入到地面气温资料的质量控制当中,在分析地面气温资料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回归的B样条拟合地面气温资料质量控制方法(SRT_BSF方法)。为了检验SRT_BSF方法的有效性及适应性,利用SRT_BSF方法对多个场景地面气温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并与反距离加权方法(IDW方法)和空间回归方法(SRT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SRT_BSF方法相对于IDW方法和SRT方法更能有效地标记出地面气温资料中的存疑数据,同时多组独立案例的分析结果说明SRT_BSF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48.
1978~2018年全国夏季降水实时业务预测技巧显示东北地区明显偏低,尤其是近几年在对全国夏季旱涝的总体分布预测效果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对东北地区的预测却与实况相反,因此有必要分析该区域预测技巧偏低的原因。利用站点资料、再分析格点数据、实时预测历史数据及统计诊断等方法,探讨了动力气候模式预测能力以及东北夏季降水预测的认识缺陷。通过系统地回顾东北夏季旱涝的气候特征、影响因子及预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东北夏季降水实时预测检验,得出预测技巧偏低的可能原因:(1)东北初夏降水主要受东北冷涡活动的影响,盛夏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北南风和中高纬环流型的共同作用,而业务常用的国内外主要动力气候模式无法准确反映与东北初夏和盛夏降水相联系的关键环流系统;(2)东北夏季降水与全球海温的关系较弱且不稳定,尤其是与ENSO的关系较为复杂,年际关系随年代际变化而波动,即ENSO不是预测东北夏季降水的强信号;(3)东北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内、年际和年代际等多时间尺度变率,夏季降水受到多种时间尺度信息的叠加和调控,不同尺度变率的贡献相当,且影响系统不同,导致预测难度较大。最后,进一步探讨了东北夏季降水预测存在的科学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以期为夏季业务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9.
FY 3A三个通道资料反演水云有效粒子半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英  熊守权  周毓荃  朱冰  毛节泰 《气象》2013,39(4):478-485
基于水汽吸收波段云的反射率主要依赖于云粒子大小的原理,利用SBDART辐射传输模式和FY-3A极轨气象卫星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的通道3(3.7μm)、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的通道6(1.64μm)和通道7(2.13μm)所提供的探测数据进行了水云有效粒子半径的反演和比较。发现,1.64、2.13和3.7μm三个通道均能定最反演有效粒子半径的大小,其中1.64和2.13μm通道对大粒子的敏感性较高,3.7μm通道在光学厚度较小时敏感性好。三个通道的有效粒子半径反演产品与MODIS有效粒子半径产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0.
与翡翠伴生的含钠长石质玉石的鉴别及定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翡翠伴生的含钠长石质玉石的外观与传统翡翠非常相似,但成分比较复杂,宝石学参数不再典型,性质常介于钠长石玉和翡翠之间。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常规宝石学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对该过渡类型玉石进行仔细区域调查,总结特征,建议国家标准应加强对翡翠与岩石过渡类型具体的成分标准和物理性质的归钠总结,对相应的类型划分与种类界定提出规范性和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