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9篇
  免费   777篇
  国内免费   1083篇
测绘学   641篇
大气科学   596篇
地球物理   780篇
地质学   2319篇
海洋学   558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318篇
自然地理   5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和多旋回的油气成藏作用,研究叠合盆地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和分布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叠合盆地指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或地层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叠加和复合,具有地层沉积不连续、地层构造不连续、地层应力应变作用不连续等三大标志性特征,依据构造剖面上地层年代的关联性,将叠合盆地分为五种类型,即连续沉积型叠合盆地、中晚期地层叠合盆地、早晚期地层叠合盆地、早中期地层叠合盆地、长期暴露型叠合盆地。叠合盆地普遍发育复杂油气藏,三种作用(剥蚀作用、断裂作用、褶皱作用)六种机制(渗漏、扩散、溢散、氧化、降解和裂解)形成复杂油气藏,依据成因特征分为五类,原成型油气藏,圈闭调整型油气藏,组分变异型油气藏,相态转换型油气藏,规模改造型油气藏。研究表明,复杂油气藏中天然气的地下产状特征和分布特征与地表产状特征和分布特征有很大差异。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受烃源灶、古隆起、沉积相、断裂带、构造变动和区域盖层等六大因素的控制。其中烃源灶(S)、古隆起(M)、沉积相(D)和盖层(C)等四大要素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形成和分布,并建立了多要素匹配(T-CDMS)成藏模式,用以预测有利成藏领域。油气藏形成之后,多期的构造变动对早成的油气藏进行调整、改造和破坏,主要受构造变动强度、构造变动时间、构造变动次数、构造变动时盖层的封油气性能等四大要素控制,并以此建立了多期构造变动破坏油气藏后剩余潜力评价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以预测出有利勘探区带并评价出有利勘探区带中的剩余资源潜力。油气藏经过改造,表现出晚期成藏效应,并受相势耦合作用的控制最后定位,利用晚期成藏效应和相势耦合理论可以预测有利勘探目标,并指出潜在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储层岩石的流动电位特性描述油藏的流动特性已引起地球物理领域的关注。依据多孔介质中的双电层模型与毛管电化学理论,建立了渗流场、离子流场和电流场的耦合关系,数值模拟了泥质砂岩储渗特性和电化学因素对流动电位耦合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储层岩石中存在浓差极化效应时,流动电位耦合系数的绝对值随溶液浓度、阳离子交换量、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浓差极化效应对流动电位具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分析了中国南部某地利用斜导数方法处理航磁数据时遇到的问题,由于受到浅源磁干扰场的影响,用斜导数方法处理后的航磁数据异常形态复杂,从而影响地质解释效果。为此提出了向上延拓与斜导数方法联合使用的改进办法,通过实例阐述了应用斜导数方法处理航磁数据应注意的问题。改进后的方法,能充分体现航磁资料在地质解释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寻找隐伏矿、深部矿,以四川通安—小牛场地区为研究平台,开展了矿产远景调查,提出了将重力、航磁、地磁、激电等物探手段有机结合,综合应用于西南山区矿产调查的思路,并列举典型实例,逐步分析各种物探异常,最终实现从圈定找矿重点区到确定矿体平面分布形态的目的。以期这一重、磁、电相互结合的模式对今后西南山区的矿产勘查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赣北石门寺矿区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赣北石门寺矿区位于下扬子成矿省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中.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详细分析了矿区围岩、母岩和控矿断裂等成矿地质条件.矿区钨多金属矿床的围岩为晋宁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判断为新元古代在不成熟陆壳基础上发育而成的火山弧同碰撞过程中形成的S型花岗岩;燕山中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母岩,属硅、铝过饱和钙碱性岩石,为九岭岩基在陆内碰撞挤压环境下熔融、同源演化而成的S型花岗岩;石门寺断裂与仙果山—大湖塘-狮尾洞基底断裂的交叉部位控制着矿区燕山中期含矿花岗岩的侵位和钨多金属矿床的分布,为矿区的控矿断裂.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介绍了EH4电磁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结合该系统在云南红河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实例,证明该系统能够查清厚覆盖层下的地质构造、地下河形态及含水岩溶带。利用该系统确定的井位已成功地打出地下水,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的供水问题。  相似文献   
997.
为准确核算辽河吉林省段水环境容量,对该流域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合理推断,改进了综合衰减系数(K)的计算方法,得到适合该区域的K值。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特点,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模型从分期尺度上核定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2007—2010年,点源和非点源COD年均入河量分别为35 381.7 t/a和98 488.7 t/a,非点源已成为流域主要污染源;丰、平、枯3个水期的COD管理环境容量分别为71 746.0、37 949.2、3 971.6 t/a,均较小,年内分配极不均衡;在现状COD入河条件下,丰、平、枯水期均无COD剩余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998.
In arid regions, because of spatial variability, using single climate records is difficult to reconstruct the past climate change for the drainage basins. Holocene environmental record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gions of the Shiyang River drainage basin in the marginal area of the Asian monsoon (northwest China).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was to compare the records from the terminal lake and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basin to study the basin-wide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the vegetation was sparse, and the effective moisture was relatively low in the basin. The Holocene Climatic Optimum started between 7.0 and 8.0 cal ka BP, during which the lake level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in the terminal lake; the vegetation density and the effective moisture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during the Holocene in the drainage basin. From 4.7 cal ka BP the terminal lake began to shrink, while the vegetation density decreased dramatically.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gions of the drainage, the effective moisture began to decrease since 3.5 cal ka BP, and the arid tendency was earlier in the terminal lake than it wa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gions of the drainage basin.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the relatively arid environment was affected by the gradually intensifying East Asian monsoon and the dry westerly winds. The mid-Holocene Optimum benefited from the intensiv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the humid westerly winds. The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treated since the late-Holocene. In the basin the arid tendency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tracting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However, the intensifying acidification after 1.5 cal ka BP may be correlated to the increasing dryness of the westerly winds.  相似文献   
999.
地下深层富钾卤水是非常重要的钾盐资源,目前很少从区域尺度系统研究沉积盆地中富钾卤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对潜江凹陷深层富钾卤水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区卤水矿化度为125.70~347.00 g/L,K含量为0.32~6.83 g/L;富集Li、B、I、Na、Cl,亏损Mg、Br,Ca、SO4有富集也有亏损.储层岩石矿...  相似文献   
1000.
在分离大坝变形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利用重标极差法实现大坝变形趋势判断,然后利用优化极限学习机及混沌理论实现大坝变形预测。重标极差分析表明,大坝变形始终具有正向持续性,但其程度具有减弱趋势。在变形预测过程中,模型参数的递进优化不仅能提高预测精度,还能有效提高其稳定性,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均值均小于2%,验证了本文预测思路的有效性。大坝变形趋势判断及预测结果一致性较好,均认为大坝变形仍会进一步增加,但增加幅度相对较小,趋向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