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445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席儒  张海成  陆晔  徐道临  吴博 《海洋工程》2021,39(1):142-152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力双稳态机构,主要由一对同向充磁的负刚度磁环,附加一对异向充磁的正刚度磁环组成,可通过调整磁环参数有效改变双稳态装置的势垒高度,从而克服传统型双稳态装置在小幅波浪激励下转换效率低的难题。基于Cummins方程建立了系统的时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其中采用状态空间模型替代了辐射力的卷积积分项用于加快计算速度。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求解动力学方程,获得系统响应解。采用Jonswap波浪谱,研究了不规则波激励下波浪能转换装置的转换效率随双稳态结构参数以及波浪激励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型磁力双稳态机构在合适参数下可以达到降低势垒高度和拓宽平衡点间距的效果,从而显著提高波能捕获效率,拓宽波能捕获频带,尤其是大幅提高了系统在小波高激励下的捕获宽度。  相似文献   
992.
宁乐锋  席贻龙  孙强  周澳 《湖泊科学》2013,25(2):295-301
运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5、20、25和30℃)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3.0×106和5.0×106cells/ml)对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总生殖率、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等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无显著的影响;食物密度对轮虫的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无显著的影响;食物密度与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影响.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显著缩短.轮虫的净生殖率在15℃下最低,30℃下最高,20和25℃间无显著差异;轮虫的总生殖率在15℃下较低,20、25和30℃下较高且三者间无显著差异;轮虫的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均在3.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较高,1.0×106和5.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较低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可对地震散射波场中的散射体进行成像和定位.本文的灵感来自如下猜想:在散射波场剖面上的每个点附近的局部波场与该点到各散射体之间的最小距离有关系,并且这个关系可以被CNN网络所识别.我们将该最小距离定义为散射距离场,并将散射距离场的类别(即大小等级)作为CNN网络的预期输出,而输入就是该点附近的局部波场.最后用上述CNN网络对散射波场进行逐点训练和识别.计算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灵感猜想,即上述CNN网络能够在复杂散射波场中对散射体进行成像.只通过一个训练模型的学习,CNN网络即可反演多种散射模型的偏移剖面,最后得到"类别函数预测值"和"滤波剖面"两种成像结果,由此可以辨识出在复杂的偏移剖面中各散射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994.
席继楼  陈敏  董蕾  刘超  关华平 《地震》2020,40(4):129-143
地电场是地球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利用传统的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 对重庆市所属仙女山地震台的地电场秒采样观测数据变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结果显示: ① 长宁MS6.0地震前后, 在距离震中390 km的仙女山地震台, 记录到了地电场异常变化; ② 仙女山台地电场异常变化的平均方位角为N77.55°E, 大约由长宁MS6.0地震震中位置指向仙女山地震台方向; ③ 仙女山地震台的典型地电场异常变化为间歇性不定周期变化, 在长宁MS6.0地震发震前8天开始密集出现, 震后第4天以后, 逐步转化为较高频率扰动变化; ④ 仙女山台地电场异常变化成簇出现, 每一簇变化由多组按照非线性规律衰减的阶跃变化信号组合叠加而成。 综合分析认为: 长宁MS6.0地震前后地电场异常变化, 主要与发震构造裂隙突变和岩体微破裂过程中, 地下流体高压运移产生的过滤电动势有关。  相似文献   
995.
额济纳绿洲胡杨的光合特征及其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额济纳绿洲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研究对象,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控制光强、CO2浓度和温度等环境因子,阐述了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胡杨阳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但胡杨阴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光照、温度和CO2浓度皆对胡杨的光合作用有显著的影响。在控制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随光强或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别遵循Farquhar模型和Michaelis-Menten模型;在不同CO2浓度下,光饱和点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则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减小,但在相同的CO2浓度条件下,阳叶的光补偿点高于阴叶;在不同光强下,表观羧化效率也随光的增强而增大。CO2补偿点随光强的增强而有所下降,且在同等光强条件下,阴叶的CO2补偿点大于阳叶。  相似文献   
996.
温度对壶状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于1997年10月,采用单个体培养方法,在15℃、20℃、25℃和30℃下对采自武汉东湖的壶状臂尾轮虫的实验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壶状臂尾轮虫各主要发育阶段如胚胎发育、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等的历时,以及平均寿命均缩短,轮虫存沃经下降的速度逐渐加快,系列率高峰值出现的时间逐渐前移。其中胚 育时间(D)和温度(T)间的回归方程式为:lnD=11.66723-4.26479  相似文献   
997.
饱和岩石的时温等效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饱和岩石的低频共振实验 ,探讨了饱和岩石热激活的驰豫过程 ,获得饱和岩石的驰豫个性和驰豫共性 ,二者在找矿勘探和大型岩土工程中均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利用1961—2017年吉林省4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降水月数据及NCEP/NCAR全球月平均位势高度场、风场再分析资料,采用EOF、SEOF、滑动相关、回归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7 a吉林省盛夏7月、8月降水的基本特征,季内差异及其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盛夏7月、8月降水在空间上以全区一致型为主,整个吉林省均表现为正(负)异常;吉林省7月、8月降水在1986—2004年基本呈现反位相变化,即7月多(少),8月少(多);2005—2017年两个月份呈现同位相变化,即7月少(多),8月少(多);反位相年中7月降水与北美东西遥相关(NAEW)及东亚太平洋相关(EAP)有关,8月降水与欧亚遥相关(EU)有关,同位相年中7月、8月降水与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异常有关;吉林省盛夏降水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着密切关系,反位相年高、低值年副热带高压的东西位置差异显著,同位相年期间副热带高压异常西伸北进、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999.
动荷载作用下岩石非线性弹性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廷  席道瑛  徐松林 《地学前缘》2006,13(3):206-212
岩石是一种典型的颗粒孔隙介质。在冲击荷载下,即便是在作用荷载比较低的阶段,由于岩石内部自然缺陷的存在,应力波随着传播距离延伸,其幅值有较大的衰减。文中对饱油和饱水的砂岩、大理岩进行SHPB冲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种岩石试样,饱油岩样的衰减系数比饱水样品的小;对于不同的岩样,孔隙率大的岩样相应的衰减系数大。应力波在饱和介质中的衰减与介质中液体的粘滞系数有关。同时,材料中的孔隙和液体的存在对应力波的弥散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然后基于Preisach-Mayergoyz(P-M)空间模型对冲击荷载比较低的阶段,岩石内部应力波的衰减和弥散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得到了一些初步结论。本研究对于石油开采、物探以及岩土工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杨林章  张晶  郗钦文 《地震》2006,26(2):68-72
利用GPS连续观测站资料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地震前的面膨胀现象。 选取了震中周边6个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资料, 计算了4个三角形的面应变, 并分析了区域面膨胀的空间分布和时变特征, 利用大尺度地面观测资料可能发现地震前存在的区域面(体)膨胀现象, 或可将其作为判断失稳压临界状态前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