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气候模式一重,二重区域嵌套方案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峻峰  徐祥德 《气象科学》1993,13(3):269-280
本文采用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OSU)两层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一重、二重嵌套区域气候模式的试验研究。研制细网格区域模式是目前气候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实施一重、二重嵌套方案的月平均模拟结果表现了实现多重嵌套区域气候模式的可行性,即模拟平均场能够描述区域气候特征,且具备在细网格(d/2或d/4)感兴趣区域添加更详细资料(地形、植被等)的条件;本文运用An(?)hes等(1989)提出的张弛逼近方案处理侧边界,在一重、二重嵌套试验中均取得较佳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2.
地球自转速率变异与长期天气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峻峰  王贵生 《气象》1994,20(9):3-8
近些年来,随着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基础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异是导致长期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该文概述了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地球自转速率变异与长期天气变化相关关系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侧面归纳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异对长期天气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3.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东亚夏季环流型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大气运动影响的纬度效应,讨论了其与副热带高压就度特征影响程度的相关关系,分析了其对中国旱涝时空分布的影响,模拟了其纬向分量偏差场,西风廓线“形变”,西太平洋“附加环流型”。  相似文献   
24.
According to common understanding, the advective velocity of a conservative solute equals the average linear pore-water velocity. Yet direct monitoring indicates that the two velocities may be different in heterogeneous media. For example, at the Camp Dodge, Iowa, site the advective velocity of discrete Cl- plumes was less than one tenth of the average pore-water velocity calculated from Darcy's law using the measured hydraulic gradient, effective porosity,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 from large-scale three-dimensional (3D) techniques, e.g., pumping tests. Possibly, this difference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ore systems, if the K relevant to transient solute flux is influenced more by lower-K heterogeneity than a steady or quasi-steady water flux. To test this idea, tracer tests were conduct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Under one-dimensional flow conditions, the advective velocity of discrete conservative solutes equaled the average pore-water velocity determined from volumetric flow rates and Darcy's law. In a larger 3D flow system, however, the same solutes migrated at approximately 65% of the average pore-water velocity. These results, coupled with direct observation of dye tracers and their velocities as they migrated through both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sections of the same model, demonstrate that heterogeneity can slow the advective velocity of discrete solute plumes relative to the average pore-water velocity within heterogeneous 3D flow sytems.  相似文献   
25.
近源观测表明,地震是由相对其它事件低的矩释放速率为特征的醒目的地震成核相触发的。成核相是从30个矩震级2.6~8.1的地震观测得到。成核相的规模和持续时间是以最后地震的规模来标度的,在成核相期间,矩释放是不规则的和显示出局限于断层的有限区域,矩速率是以随后的二次扩展为特征,它随破裂从成核带开始传播。这些观测表明成核过程对最后地震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TRMM测雨产品3B42与台站资料在中国区域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骆三  苗峻峰  牛涛  魏春秀  王霞 《气象》2011,37(9):1081-1090
本文利用2004—2008年6—8月中国673个气象站逐6小时降水资料检验同期TRMM测雨产品3B42的精度。经检验得出:卫星资料日平均降水和降水频率空间分布与台站资料非常类似,相关系数分别能达到0.79和0.84,降水频率与台站资料相比偏大;从日降水相关空间分布看,卫星资料在东部地区相关性较高,日降水相关系数都在0.6~0.9之间;从日降水和逐6小时降水平均绝对误差空间分布看,卫星资料在华南地区误差最大,长江流域次之;从中国8个区域逐6小时降水总量日变化看,卫星资料与台站资料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在华南地区20时降水量偏小;按不同雨量等级对比,发现卫星资料绝对误差相对百分率空间分布有如下特点:小雨全国普遍数值偏高,中雨东部部分地区偏大,大雨和暴雨整体上数值小于1;全国平均漏演率和空演率分别为10%和14%。  相似文献   
27.
28.
海陆风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20年国内外海陆风环流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海陆风日识别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根据研究中所采用资料类型的不同将识别方法分为:①应用常规资料识别,②应用大气遥感资料识别,③应用数值模拟结果间接识别.在第1种识别类型中,从影响海陆风形成的主要因子入手,将海陆风日识别标准归结为6项,并分别对各项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后两类的讨论中主要评述了几种典型的海风日识别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29.
应用2008年天津市14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北京站探空资料和天津站6h一次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8年天津地区夏季海陆风对城市热岛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层结稳定条件下,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相比,天津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幅度增大,海风能使城市降温,削弱城市热岛强度,推迟夜间热岛的出现时间,而陆风能使夜间热岛显著增强;天津市热岛强度与海风向内陆传播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在海陆风日,当天气尺度地转风与离岸风的方向一致时,海风的传播距离较近,而当天气尺度地转风与向岸风方向一致时,海风的传播距离较远,当海风只能到达津南、东丽或宁河站时,天津市热岛强度增幅最大,随着海风传播距离的增加,热岛强度的总体增幅减小.  相似文献   
30.
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高分辨率WRF模式对2012年7月20日发生在海南地区的一次海风雷暴过程进行模拟,探讨了海南岛复杂地形下海风雷暴的结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海南岛北部向内陆传播的海风与南部受地形阻挡的海风相遇后会形成海风辐合带,辐合带能影响当地的散度和涡旋特征,为雷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和热力学条件.海南岛受热带海洋的影响较大,当地的水汽条件和对流潜势长期保持着有利于对流发展的状态,自由对流高度始终处于较低的位置,一旦海风辐合带来的抬升运动克服对流抑制到达自由对流高度后,对流就能自主地发展起来,所以单纯的海风辐合也常常能触发当地的强雷暴.雷暴发生发展过程中对流参数存在明显的变化,其演变曲线的突变位置对雷暴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海南岛的海风雷暴过程与当地的复杂地形密切相关,地形的动力阻挡作用影响着低层海风的辐合以及对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