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2篇
  免费   1442篇
  国内免费   1912篇
测绘学   1106篇
大气科学   874篇
地球物理   1245篇
地质学   3986篇
海洋学   1037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558篇
自然地理   92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429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6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Ocean surface waves are strongly forced by high wind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winter storms in the Sea of Japan. They are also modulated by tides and storm surges. The effects of the variability in surface wind forcing, tides and storm surges on the wave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wave model, a high-resolution atmospheric mesoscale model and a hydrodynamic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Five month-long wave model simulations are inducted to examine the sensitivity of ocean waves to various wind forcing fields, tides and storm surges during January 1997. Compared with observed mean wave paramet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igh frequency variability in the surface wind filed has very great effect on wave simulation. Tides and storm surg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aves in nearshores of the Tsushima-kaihyō, but not for other regions in the Sea of Japan.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and good quality surface wind products will be crucial for the prediction of surface waves in the JES and other marginal seas, especially near the coastal regions.  相似文献   
32.
为了使高精度实验室盐度计的检定、校准工作更加科学、准确、合理,在此对高精度实验室盐度计验收过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据处理规则和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定。  相似文献   
33.
盐度是海洋水文监测中一个重要被测参量,高质量盐度数据的重要性已经在远海调查和近海调查中被认知。大部分的盐度监测数据是通过现场多参数监测仪器(如CTD)获取的,而实验室盐度测量依然是获得高精度盐度数据的有效方法。AUTOSAL 8400B实验室盐度计是加拿大Guildline仪器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海水电导率比值的仪器,其测盐最大允许误差可达到±0.002 psu,经常被用于标准海水的定值和CTD仪器的校准。我国国内引进了不少该型仪器,为了把好其质量关,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研发了一套对该仪器进行科学的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重金属Pb~(2+)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生物急性毒性效应,测定了在96 h Pb~(2+)半致死浓度的1/10(TC组)和1/100(SC组)两个浓度胁迫下,血淋巴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Pb~(2+)的96 h LC50为7.938 mg/L; SC组ACP活性表现为诱导-抑制趋势,除4 d外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TC组为抑制趋势,为3个组中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SC组和TC组的AKP、LSZ活性均表现为前期为诱导中后期受抑制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TC组活性始终低于SC组,表现出Pb~(2+)的胁迫浓度越高酶活性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大。以上结果表明,重金属Pb~(2+)对青蛤的毒性级别为高毒级,能造成青蛤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青蛤的免疫能力,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环境中Pb~(2+)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5.
使用切向流超滤系统得到粒度较均匀的Fe(OH)3胶体,进而对Fe(OH)3胶体粒子与Cu2 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南沙群岛海区表层水中铜与胶体物质结合状况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在海水介质中,铜在Fe(OH)3胶体上结合的百分率(pH>5)随pH的升高而下降,随着Fe(OH)3胶体浓度的减小而下降?(2)在天然海水介质中,使铜在Fe(OH)3胶体上结合的百分率在50%-70%的有机物浓度为1.0mg·L-1,有机物浓度的增大使铜与无机胶体结合的百分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6.
Dissipation source function and an improvement to LAGFD-WAM mod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a new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dissipation term is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al model of breaking wave, which is an improvement to LAGFD-WAM wave model.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in three typical wind fields show a good improvement to LAGFD-WAM model and a better accurac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bserved dat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37.
在浅层工程折射地震测量中 ,通常采用相遇观测系统采集数据和相应的解释方法进行解释 ;对于单边观测采集方法由于与其相应的解释方法较少而少被采用。本文提出 1种方法简单、精度可靠、可直接利用同一点相邻 2排列 2次观测的初至折射时间并适合于海洋走航式单边连续观测系统的折射初至资料解释方法。其精度基本与同观测段的采用相遇观测的差异时距方法解释的精度十分接近。该方法即适合于人工解释又适合于计算机自动解释。  相似文献   
38.
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的一种标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重标度分析方法研究小麦岛海洋观测站1961-1980年二十年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时发现,该序列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记忆性和持久性,详细的论证表明分式布朗运动模型是描述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的一个较好的模型,同时,应用分式布朗运动模型我们找到了存在于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中的一种标度性质-累积离差(t)的统计自仿射性。  相似文献   
39.
弧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探讨:以东亚陆缘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弧后盆地大地构造体制的讨论,作者认为基属活化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作者提出结论认为,由于东亚岛弧系岩石圈的均衡作用及海沟外侧冷却大洋岩石圈块体的下沉拖曳牵引等作用,使软流圈在岛弧系下方发生分异,这种分异作用带动东亚陆缘向东扩张,从而产生弧后的张开。  相似文献   
40.
根据1987、1988、1990年东北赤道太平洋CC区的3个航次多金属结核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C区自西向东,从北向南,多金属结核丰度,覆盖率、形态、粒径和化学组分等具明显的区域分布规律,但在这一区域性分布背景上,结核的局部分布很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