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4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581篇
测绘学   405篇
大气科学   331篇
地球物理   303篇
地质学   1005篇
海洋学   29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91.
稀土元素及钇在东太平洋CC区深海泥中的富集特征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太平洋CC区深海泥具有高的REY(REE+Y)含量,理解其富集机制对于寻找深海稀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WPC1101站位的沉积物柱状样开展了沉积物类型、粒度、黏土矿物和元素组成分析,结合已有资料探讨研究区深海泥的稀土元素富集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区深海泥主要以远洋黏土和硅质生物组分为主,其∑REY范围主要为400~1 000 μg/g。深海泥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REY配分模式具有显著的负Ce异常,指示富稀土深海泥中海相自生组分贡献较大。根据统计发现,研究区深海泥的∑REY与Al2O3、MnO、P2O5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黏土组分、铁锰氧化物和磷酸盐对REY都有贡献。通过综合分析,提出研究区富稀土泥中高P含量是高∑REY重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92.
根据2002—2007年北京朝阳医院逐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入院患者例次和北京朝阳气象站同期逐月地面气象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气候因素、气候变化的关系,保护人类免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和气候资源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等气象因子有密切的相关性,当平均温度大于等于19.5℃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低;当平均温度小于19.5℃时,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相对湿度大于等于53%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低;当平均相对湿度小于53%时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气压大于等于1009 hPa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有升高的趋势;当平均气压小于1009 hPa时有下降的趋势,当平均风速大于等于3.0 m/s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平均风速小于3.0 m/s时,发病例数较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的高发期相对于风速极大值滞后15 d。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存在着明显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从月际变化曲线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最高例数出现在4月,最低例数出现在7月;从年际变化曲线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例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据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预测预防,以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可为该病的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俯冲带耦合作用对巽他弧及其邻区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对比GPS、地震和地质学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苏门答腊及其周边地区的应变强度和主应变方向的分布特征,据此探讨了该区构造特征、地震发生模式与耦合面积之间的关系.模型由具有黏弹性性质的岩石圈和软流圈上地幔组成,其中岩石圈包括了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以及俯冲至上地幔中的俯冲板片.研究结果如下:(1) 通过对不同俯冲带耦合面积模拟,发现苏门答腊前弧伴随耦合面积的增加应变强度逐渐增大,而增大的应变强度又影响了其周边地区的应变分布特征,因此整个苏门答腊前弧呈现出明显的分段性,这与该区地震破裂模式有较好的对应.(2)苏门答腊北部地区主应变方向与南部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差异是俯冲带的俯冲方向、俯冲速度、俯冲形态以及不同区域间耦合面积共同作用的结果.(3)虽然苏门答腊2004年地震主震区处于弱耦合状态,但从本文模拟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在俯冲作用下该区依然存在垂直向下的位移,这为地震激发海啸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4.
以鄂尔多斯高原乞盖淖为例,利用地下水与湖水的动态数据研究了湖水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与湖水的补排关系存在着高度的动态性,6~9月间地下水与湖水的水动力关系多次发生变化。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作为建立地下水与湖水耦合数学模型的基础,为预测地下水开发对鄂尔多斯高原湖泊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地域空间规划方面的一次重大创新和实践,"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土空间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领域的国家战略之一。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失衡的三大主要问题: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城镇化盲目、国土开发无序的分析入手,论述了通过地域空间规划确定合理的地域功能格局和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客观需求。进而探讨了地域功能的科学内涵和形成机制,揭示了自然生态本底功能和人类活动需求功能复合形成地域功能的过程;并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如主体功能识别的指标体系选择、功能区的空间组织以及功能开发导向的确定等关键科学问题,探究了解决的具体路径和相关方案,并就支撑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导向和改革框架进行了阐述。最后,从规划职责体系、空间规划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三个方面对今后的实施、发展和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赵多平  陶红 《中国沙漠》2011,31(6):1521-1526
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与循环经济的交叉研究领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借鉴国内外旅游循环经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旅游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和“?R”原则纳入到“沙水组合类”典型旅游景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主要应用专家问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按照干旱与半干旱区旅游景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特点选取指标要素,构建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价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宁夏沙湖与沙坡头旅游景区相关数据进行了初步计算分析,以期为干旱与半干旱区的旅游景区循环经济评价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97.
作为一种多孔介质,煤的孔隙性质直接影响煤层气的富集和扩散,因而对煤孔隙特征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压汞测试和低温氮吸附测试数据,系统分析了黔西上二叠统煤的孔隙形态、孔隙类型及孔径分布特征,并从煤岩显微组分及煤级方面探讨了该区煤储层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黔西煤样孔隙度为1.4%~9.5%,且由北至南有减小趋势;孔隙类型以吸附孔为主,其中高煤级煤孔隙以一端封闭型孔居多,与低煤级区相比,其渗透性和连通性较差,但黔西地区整体优于沁水盆地;煤级是影响煤储层孔隙变化的主控因素,随着煤级增加,孔隙度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8.
根据几年的测量数据统计出岔路河测区夏季垂直大气折光系数的变化,并得到其平均值、同期变化幅度、年变化幅度、同一地区不同测线的变化幅度,从而为该地区的测量工作和气象地质等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由此,也得出垂直大气折光系数差值对正反高差较差的影响,随边长的增大而增大,边长较长时必须选用接近实际的垂直大气折光系数.  相似文献   
999.
50年来新疆粮食增产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建国以来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的贡献率。总结出新疆粮食增产不同阶段的相应特点:1949~1967年为面积推动阶段;1968~1974年为面积稳定与水利联合推动阶段;1975~1995年为单产提高与化肥联合推动阶段;1996~2001年为农机与水利联合推动阶段。由此总结出各要素的相互协调配合是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疆粮食生产发展趋势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发展后续加工业。加快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00.
探讨了东亚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EAJS)位置的年际 变化特征、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EAJS南北变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亚澳季风区和气候平均的北 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南北两侧,这与SOI或ENSO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响应很不相同,后者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东太平洋上. 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存在着两个显著不同的模态,其中 一个模态反映的是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的西风急流的南北变异,另一个模态出现在150°E~1 20°W的中、东太平洋上. 它们分别联系着不同的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但都能对夏季200hPa 南亚高压的强度产生影响,尤其是南亚高压的东部,从而可以对我国东部夏季旱涝灾害的形成 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