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6篇
  免费   971篇
  国内免费   1299篇
测绘学   325篇
大气科学   833篇
地球物理   1192篇
地质学   2252篇
海洋学   942篇
天文学   235篇
综合类   629篇
自然地理   51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合肥市郊低层大气的激光雷达探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袁松  辛雨  周军 《大气科学》2005,29(3):387-395
利用L300米散射激光雷达对合肥市郊大气边界层进行长期系统观测.分析讨论了大气边界层气溶胶消光系数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大气边界层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主要特征, 给出了激光雷达探测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统计特征及其与无线电气象探空仪探测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992.
宋维琪  孙山 《地震学报》2005,27(6):630-636
应用地震资料约束下大地电磁资料反演古潜山或基底内部结构的新方法. 首先利用地震及井资料,反演得到古潜山或基底之上各层的厚度及电阻率,建立了古潜山或基底以上的地电模型;并利用大地电磁一维反演资料,建立了古潜山或基底及其以下的地电模型. 在初始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应用高效快速的二维大地电磁正演算法——模式匹配方法,进行正演计算. 利用共扼梯度迭代方法,进行正反演迭代计算. 通过对胜利油田南北618剖面反演, 基底以下在地震资料没有显示的构造信息,在反演结果中得到了较好地反映.   相似文献   
993.
广东省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5,他引:25  
分析了广东省86个站1971-2004年历年平均雷暴日数、初终雷日资料,以及南雄、增城、汕头、电白平均逐日气温资料的气候变化规律,并通过分析雷暴与气温的相互关系,揭示出广东省的雷暴主要由热力条件引起。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怀来地震台体应变所处地质构造情况,根据怀来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北部近年来中强地震及本区4.4级地震与体应变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怀来体应变异常与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基本是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995.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与盆地格局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5条剖面的沉积特征对比,结合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盆地边界、沉积相演化及盆地格局。头屯河剖面和后峡剖面的沉积相对比及古流向测量表明二者在早、中侏罗世形成于同一沉积体系。在早、中侏罗世,沉积相逐渐从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为主过渡到以河流相-湖泊相为主,沉积水体逐渐变浅;其中三工河组沉积时期盆地沉积范围达到最大,西山窑组沼泽相发育,车排子-莫索湾凸起自西山窑组沉积时期开始形成;早、中侏罗世的盆地边界至少位于后峡以南附近,此时不存在地理分割明显的天山山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沉积相从辫状河-滨浅湖相为主迅速演变为以辫状河-冲积扇相为主。在此期间盆地边界明显向北迁移,天山山脉明显隆升并造就天山南北沉积环境的巨大差异,博格达山构成盆地南缘的又一重要物源体系。  相似文献   
996.
The present study combined remote sensing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to interpret Landsat TM images from 1996 to 2000 and establish a land cover database for the Hexi Corridor of China’s Gansu Province. The areas of sand and dust emission and trends in their change were extracted by analyzing the database, with the following results: In 2000, the source area for sand and dust storms totaled nearly 170,000 km2, accounting for 75.1% of the study region. The emission area decreases from as much as 70,000 km2 in winter and spring to around 58,000 km2 in summer and autumn, accounting for 41.1 and 34.1% of the source area,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4 years of the study period, the emission area decreased by nearly 57 km2 in winter and spring (a 0.1% change); however,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land surface to wind erosion increased in ca. 190 km2 and decreased in ca. 102 km2. Although the area of dust emission decreased from 1996 to 2000, the area vulnerable to wind erosion increased by ca. 87 km2, and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sand and dust storm days in the region between 2000 and 2003 appears to be correlated with this increase.  相似文献   
997.
The stable hydrogen and oxygen of lake, river, rain and snow waters we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water cyc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ainage basin of Manasarovar Lake in Tibet. Both δD and δ 18O of river water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lake water and the effect of altitude on both δD and δ 18O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This phenomenon was suggested to occur because Manasarovar basin is located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which has low latitude, high altitude, abundant glaciers, thin air and intensive solar radiation, resulting in higher evaporation in lake water.  相似文献   
998.
水蚀风蚀过程中土壤可蚀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IntroductionSoil erosion is the process of detachm ent and transport of soil particles caused by w ater andw ind (M organ,1995).Soilerosion by w ater and w ind leads to decline in soilfertility,brings ona series of negative im pacts of land degradation …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九五”期间建设的我国第三代数字化形变台网技术系统的构成、观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及台站的分布,剖析了数字化形变台站的数据流程、功能界面与使用数据采集器的基本要求。数字化台网2001—2004年基本运行情况为:台网的130台(套)数字化形变仪器(除1套外)皆已投入监测并产出连续观测资料.其中.90%以上达到Ⅰ类标准,这些结果反映了数字化形变台网良好的监测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1989年3月特强磁暴期间的电离层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欧亚大陆地面电离层垂测站资料考察1989年3月12~16日磁暴期间的电离层暴形态及其发展变化. 特强磁暴引发的电离层暴是全球性的,但自磁层沉降的高能粒子对热层低部的加热程度及区域分布不同,因而各经度链区域内电离层暴的特征也有所差异. 本文研究表明,与理论推断对照,欧洲地区内F2层最大电子密度NmaxF2(或f0F2)并不出现正暴现象,而负暴自高纬向低纬的发展则与典型的热层环流结果相符. 此外,此磁暴过程期间在中低纬区存在明显的波动过程. 在亚洲高纬地区,磁暴初期13日有约10 h的正暴,而负暴过程则与欧洲地区类似,但不太清晰;且无波动现象. 磁暴期间,同一经度链的中低纬地区,夜间常发生多站同时的h′F突增. 本文再次证实这是一般磁暴期间常出现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