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510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342篇
地质学   801篇
海洋学   359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北京西山水平分层剪切流变构造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比国内外关于变质岩区构造变形序列的实例,可知第一世代的构造变形几乎都以发育不同尺度的强烈扁平化平卧褶皱和有关的轴面流劈理或片理,以及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组合为特征。北京西山的情况也不例外。这可能代表变质岩区早期构造变形的一种普遍模式,可能是地壳较深构造层次发生大规模透入性水平剪切流变的反映  相似文献   
92.
华北强地震余震震群应力场“窗口”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华北最近地震活动期的三次强地震(邢台、海城、唐山)的余震序列,从实际观测资料与国内外的一些实验结果,提出余震震群的出现是在区域应力场增强的背景下余震区应力加强的效应。强震余震震群的起伏,可以作为监视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孕育的“窗口”。文中以“多点场”观点讨论了余震震群与中强以土地震关系,认为强震与中强震在区域应力场中是处于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93.
钢筋混凝土建筑抗倒塌设计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建筑抗倒塌问题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关注,并颁布了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我国还没有制定有关建筑抗倒塌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建筑危险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抗倒塌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钢筋混凝土建筑分为四类,通过设置拉杆连接系统和Alternate Path设计提高建筑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94.
高力罕凹陷为二连盆地乌尼特坳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有相似构造发育史的分散小湖盆(洼槽)集合而成的沉积盆地。结构复杂,表现出分割性强,多洼槽多沉积中心,岩相变化大的特点。通过对高力罕凹陷的构造特征、结构特征、沉积特征、岩性发育特征及铀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高力罕凹陷具有良好的铀矿找矿前景。提出该地区的找矿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5.
Ten volcanic samples at Zhangwu,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North China were selected for a sys-tematic geochemical,mineralog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y,which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ntinental crust and mantle beneath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Except one basalt sample(SiO2= 50.23%),the other nine samples are andesitic with SiO2 contents ranging from 53% to 59%.They have relatively high MgO(3.4%―6.1%,Mg#=50―64) and Ni and Cr contents(Ni 27×10?6―197×10?6,Cr 51×10?6―478×10?6).Othe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wu high-Mg andesites(HMAs) include strong fractionation of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 from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HREE),and Sr from Y,with La/Yb greater than 15,and high Sr/Y(34― 115).Zircons of andesite YX270 yield three age groups with no Precambrian age,which precludes ori-gin of the Zhangwu HMAs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Precambrian crust.The oldest age group peaking at 253 Ma is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the collision of the Siberia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block,resulting in format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by closure of the Mongol-Okhotsk Ocean.The intermediate age group corresponds to the basalt underplating which caused the wide-spread coeval granitoids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with a peak 206Pb/238U age of 172 Ma.The youngest age group gives a 206Pb/238U age of 126±2 Ma,which is interpreted as the eruption age of the Zhangwu HMAs.The high 87Sr/86Sri(126 Ma)>0.706 and low εNd(t)= ?6.36―?13.99 of the Zhangwu HMAs are distinct from slab melts.The common presence of reversely zoned clinopyroxene phenocrysts in the Zhangwu HMAs argues against the origin of the Zhangwu HMAs either from melting of the water saturated mantle or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In light of the evidence mentioned above,the envisaged scenario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Zhangwu HMAs is related to the basaltic underplating at the base of the crust,which led to the thickening of the lower crust and formation of lower crustal eclogite,followed by foundering of the eclogitic lower crust into the asthenosphere.The foundered eclogite then melted and the resul-tant melts interacted with surrounding peridotite during their upward transport,which finally produced the high-Mg andesites.This well explains the high-Mg adakitic characters and absence of ancient in-herited zircon in the Zhangwu lavas.  相似文献   
96.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灌溉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马平  朱珊  郑毅 《世界地质》2002,21(4):353-357
松源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是粮食增产非常重要的措施。在灌溉中水质是保证粮食和土地质量的非常关键的问题。在分析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选择酸度、碱度和矿化度为评价因子的计算方法,同时简述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及四种评价模型。用实例说明了评价步骤,最后对松源市地下水灌溉水质进行评价,其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97.
振幅处理技术在探地雷达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者在文中简述了在自激自收(10天线距)的探地雷达资料处理中,振幅处理(振幅恢复、道内振幅平衡)和道间振幅均衡的方法原理。在实现编程后,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用以增强雷达的深部弱信号,平衡道内的振幅能量和滤除干扰噪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简述采用滤纸色斑法对一次层积云降水过程进行取样 ,取得 2 9份雨滴谱 ,通过 4种不同方法 ,对这次雨滴谱进行拟合 ,并将所得经验公式进行优化 ,取得本次降水的最佳雨滴谱分布方程  相似文献   
99.
为了能更实际客观地模拟天气的发展变化,在胡志晋教授的一维时变积云数值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大气与积云群的发生、发展及降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保留了原模式所有的微物理过程,建立了一维积云时变套柱模式。此模式不仅能模拟积云,还可以模拟积云在层状云中发展变化,以及模拟环境大气具有辐合辐散场时积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
在河南省6种雨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物理要素海温、季风、西太平洋副高及气候因子和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关系,给出了河南省汛期降水的气候预测概念模型。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具体预测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