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0篇
  免费   3282篇
  国内免费   4652篇
测绘学   2081篇
大气科学   1874篇
地球物理   2151篇
地质学   7953篇
海洋学   3006篇
天文学   112篇
综合类   1059篇
自然地理   1628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753篇
  2021年   941篇
  2020年   805篇
  2019年   867篇
  2018年   884篇
  2017年   767篇
  2016年   794篇
  2015年   935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1104篇
  2012年   1202篇
  2011年   1190篇
  2010年   1155篇
  2009年   1054篇
  2008年   1084篇
  2007年   1026篇
  2006年   909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42年   2篇
  1933年   3篇
  1928年   2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的碳酸盐成因及其风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是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与原生碳酸盐溶解、再沉淀,以及含钙硅酸盐化学风化强度等密切相关。碳酸盐在表生环境下极易移动,且其迁移变化受大气降水、温度等古气候所制约,因此黄土次生碳酸盐记录了古气候的重要信息。甘肃西峰赵家川剖面碳酸盐含量、磁化率的系统测定和风尘序列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在整个剖面中,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曲线呈显著的负相关,并从剖面上部到红粘土底部,碳酸盐含量有增加趋势。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沉积分别处在不同风化阶段:黄土化学风化最弱,处于钙质残积阶段,古土壤处于强烈钙质淋溶阶段和硅铝残积阶段,红粘土化学风化最强烈,处于硅铝残积阶段或红土化阶段;不同的化学风化阶段古气候性质有别。  相似文献   
992.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卫片解译、DEM数据处理、地形图分析与剖面制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考察与观测,对西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研究。沿山前发育系统的水系变化、冲积扇变化、不对称背斜、大规模正断裂、不对称河流阶地等典型的构造地貌,表明这条由南向北逆冲的冲断带在扩展过程中存在着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冲断带的东西分段以桑株河为界,以西发育固满背斜,其构造样式为向北的逆冲伴随向南的反冲;以东发育一系列不对称的背斜,表现出明显的由南向北逆冲的特征,地表无明显的反冲构造出现。利用生长地层和河流阶地估算了西昆仑山的隆升速率: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以来的最低隆升速率为0.21~0.25mm/a,100ka以来的隆升速率为1.5mm/a。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人们往往利用GPS数据来确定大地高,但大地高不同于正常高,为此,利用多项式拟合与地球重力场模型相结合的数学方法,使GPS所测大地高通过这些数学模型直接转换为具有厘米精度的正常高,将该方法得到的正常高与单独利用多项式拟合和地球重力场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其差值的标准差为±38 cm。  相似文献   
994.
里下河地区浅部沉积物多为全新世中、晚期堆积,多数地区缺失全新世早期沉积。沉积物以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粉砂质淤泥、淤泥质粉砂、淤泥及泥炭为特征。沉积前的古地貌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碟形盆地。古气候经历了温湿—暖湿—温湿—温干的变化过程。区内曾有两次海侵,第一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早中期,范围几乎遍及全区;第二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晚期,规模小、范围窄、时间短,为海水沿江河倒灌、回溯形起。该区古环境自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浅水海湾—古泻湖—湖沼地及平原的演变过程,最终形成现今河湖稠密的低凹平原。  相似文献   
995.
An 85-cm long sediment sequence from Mochou Lake on Mirror Peninsula in the Larsemann Hills, East Antarctica, was investigated for elemental geochemistry, biogeochemistry and strontium (Sr) isotopic composition in the acid-insoluble and acid-soluble fractions. The biogeochemical data showed that the freshwater lacustrine sediment originated after 2750 BP. The element Zn, Cu, F, P and Se fluxes displayed almost the sam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their ratios over loss on ignition had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 indicating a common source, probably from seabird droppings. The Sr isotopic compositions provided further evidence of the influence of seabirds on the freshwater lacustrine sediments. The 87Sr/86Sr ratios determined in the acid-soluble fraction were remarkab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acid-insoluble fraction; with a bedrock 87Sr/86Sr signature, they were close to those of the marine-derived Sr and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amino acids. Using the ratio vs. depth profiles of P, Zn, Cu, Se, F, As, Cd and Ni fluxes over Al, we reconstructed the historical seabird population in the catchment area of Mochou Lake. During the past c. 2800 years, the seabird population has experienced substantial changes in the absence of human activity, and four troughs were identified. After comparison with the palaeoclimatic records and glacial advance and retreat history, the pronounced seabird population declines seem to be related to climatic deterioration.  相似文献   
996.
1 Introduction The South China Block (SCB), located between the Qinling-Dabie and Songma Indosinian sutures, experienced successively two important tectonic movements during the Mesozoic, i.e.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early Mesozoic) and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late Mesozoic). Therefore, the generally accepted viewpoint is that the key geological problems during the Mesozoic are essentially the dynamics and material expression of these two tectonic movements in South China (Chen et al.…  相似文献   
997.
由于交通信息系统具有动态化、离散化等特点,原有的信息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交通应用的实际需求;借助于WebGIS可以满足交通信息化的现代要求,为出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交信息。但ArcIMS自带SQL查询是隐含式的,对于专题应用的查询,尤其是给公共信息服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分析WebGIS-T的大众化信息服务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rcIMS构建的沈阳市公交换乘的自定义界面化查询方案,克服了ArcIMS的缺点。  相似文献   
998.
刘洪  孙国夕 《地下水》2007,29(6):29-32
在灰色聚类方法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通过白化函数生成灰色聚类矩阵,并以常州市第Ⅱ承压地下水为例进行了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常州市大部分第Ⅱ承压地下水水质优良,达到了Ⅰ类水,未遭受外来物质的污染,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99.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部陆架海和南海是国防安全的重要门户;位处第二岛链以西的副热带北太平洋既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海区,又是我国从近海走向大洋的重要通道.围绕"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如何通过黑潮与我国近海动力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这一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9月正式立项.该项目不仅有助于拓展和丰富海洋动力学理论,揭示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机制,提高预测能力,而且也将为维护我国国防安全和海洋权益,为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海洋动力环境保障.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和调整机理;②黑潮与我国近海的能量与水体交换过程及机制;③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与大气驱动力的耦合效应;④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的可预测性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北太平洋副热带内区环流变异的机理及其对黑潮的影响;黑潮源头变异机理及其对吕宋海峡水交换的影响和黑潮变异机理及其对东部陆架海域动力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在阐述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和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公园建设实例,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地学旅游品位和公众保护地质遗迹意识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地质公园在保障城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力阐明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是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的一个新方向。本文还提出了今后北京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