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571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北三省月降水量的时空克里金插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莎  舒红  徐正全 《水文》2011,31(3):31-35
为了实现对时空场任意点进行时空插值,以东北三省1999~2008年的月降水数据为研究对象,选用了一类比较实用的积和式时空变异函数模型进行时空克里金插值。每个站点的降水量都是时间序列,插值之前对各站点的降水进行了时序分解和去季节项处理。在分别得到纯空间和纯时间的变异函数基础上建立时空变异函数。将二维的普通克里金插值扩展为三维,并对1999年10月各站点进行降水量估计,同时与单纯空间克里金插值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时空插值效果理想,因为同时考虑了空间、时间的相关性,插值精度较空间克里金更高。  相似文献   
992.
数值模拟在配水改善河道水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远康  卢卫  应聪惠  舒丹  董华 《水文》2011,31(3):56-59
MIKE11模型广泛应用于河流及河网的水流、水质数值模拟。为了研究最经济可行的配水改善河道水质的方式,结合上塘河配水试验建立MIKE11水动力及水质模型,通过分析不同配水方式、配水时间、配水量的情况下水质改善的效果,提出了上塘河最佳配水方案为日常开机2台、每天12h配水。对该方案进行实况配水验证的结果表明,实际效果与研究结论吻合。  相似文献   
993.
中国东南部侏罗纪沉积特征与形成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良树  王艳  沙金庚 《江苏地质》2011,35(4):337-348
侏罗纪是中国东南部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换期,该时期形成的沉积盆地以及至今保留完好的侏罗纪沉积序列是研究和发掘中生代构造演化信息的理想对象。根据地球动力学特征,将侏罗纪盆地分为后造山盆地(T3-J1)和伸展盆地(J2)2种类型,后者可再分为裂谷断陷和沉积断陷2种。发生在早、中三叠世期间华南与华北块体的碰撞以及华南与东南亚块体的碰撞,基本结束了特提斯洋在华南的历史,导致本区及其邻区先前的浅海盆地关闭,褶皱隆升,形成陆内造山带和山前盆地。岩石组合和古流向研究表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水体携带碎屑物从北向南搬运,呈现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中侏罗世开始,区内古地理格局发生变化,武夷山开始抬升,导致原先北高南低的单向地貌格局变为南北两侧地形高、中间地形低的古地理环境。武夷山地区的沉积序列研究表明,下侏罗统由粗变细,反映水体由浅变深,沉积环境从山前河流→湖滨→湖泊演化,中侏罗统则由细变粗,反映水体变浅,地壳抬升,山体剥蚀,推测其挤压动力来自太平洋板块朝东亚陆缘的俯冲作用。另一方面,在武夷山西缘的闽西—赣南一带,则发生了中国东南部自寒武纪以来最强烈的一次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东西向的陆内裂谷盆地带,盆内堆积双峰式火山岩、碱性—偏碱性玄武岩,并有双峰式侵入岩的形成。通过SHRIMP锆石U-Pb成分测定,获赣南东坑盆地中侏罗世火山岩剖面上部的流纹岩160Ma±1Ma的测年值。研究认为,发生在中侏罗世的地理格局改变、沉积环境变化、闽西—赣南裂谷型火山活动是太平洋板块开始影响华南的重要证据,也是构造转换事件(从挤压到伸展、从特提斯到太平洋)的直接标志。武夷山—南岭东段是中国东南部发生构造转换的重要区段,时间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994.
胡登攀  舒晓峰  肖明 《云南地质》2011,30(4):415-419,414
迎庆沟-景忍东矿区圈出8条矿带,多条主矿体,规模几近大型。成因类型复杂,从接触交代到热液型均有,亦发现斑岩型、层控型矿床类型的迹象。  相似文献   
995.
赵恩璋  王芳  向娟  凡俊  舒艳 《四川地质学报》2011,(4):408-411,416
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不仅对油气储量,而且对油气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影响,在研究中根据实验得出的孔隙结构参数用来表征孔隙结构的优劣程度,便于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应用[1]。通过对合水地区长8储层的研究认为,长8储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为近源沉积体系,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油组内不同小层的物性存在着差异,相比之下,长81小层储层物性最好,含油面积较大,长82小层储层物性较差,局部发育含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996.
综合观测我国南方洞穴30多根大石笋纵剖面。其中,精选近20根结构、构造清晰的剖面,进行高精度系统测年及沉积特征的对比研究,认定沉积速率是石笋生长过程时空轨迹的数学描述,记录石笋或石笋段沉积生长过程的时间和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及其空间组合。确认石笋沉积(生长)速率是沉积特征的缩影,具有多旋回、多级次特征,可作重建古气候环境的替代指标之一,具有时空双重含意。在石笋沉积速率研究积累和Y 1测年系列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沉积速率以10 mm/100 a作为气候冷、暖转变的分界值和冷、暖彼此趋近的临界值,建议以此作为南、北方甚至是地带性气候冷暖转变的分界或趋近的临界值。在重建古气候环境研究实践中,探索、完善、深化石笋沉积特征的综合对比;同时提出影响石笋沉积速率的自然条件是主控因素。其中,气候、地质、环境等是关键。而获得准确沉积速率,采样、测试、研究方法、剖面选择等,人为因素重大作用。在实践方面以结语的3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岩溶地下河日流量预测的小样本非线性时问序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岩溶含水系统高度的非线性特征,在小样本时间序列条件下,引入了能较好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问题的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影响地下河流量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取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变量,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建立了地下河日流量预测的偏最小二乘-遗传-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将该模型用于后寨典型岩溶地...  相似文献   
998.
以大量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室内电镜扫描和物性特征分析,对西部斜坡带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属中孔中渗一低孔低渗型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物性有重要影响,该区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以及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交代作用对储层起破坏作用,溶解作用对储层改善起建设性作用。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A期、B期和晚成岩A1期、A2期及B期,目前储层处于晚成岩A2期,原生孔隙大部分被破坏,次生孔隙发育,并在2900~3200m和3600。4000m处形成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基于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及其切向线性伴随模式的四维变分数据同化(4DVAR)系统对一个近岸风暴潮个例进行理想同化试验和模拟,着重分析了四维变分数据同化增水改善中的二维平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同化后的水位结果明显优于同化前的结果,而且同化对预报的影响主要在前5h,尤其是积分到3—4h时同化和无同化的结果差异最大,在5h后同化的影响变得非常小。从平流作用中分析得知,无论是只同化水位还是同化水位和海表流速,同化的结果都增大了沿岸和向岸的平流。与无同化结果相比,同化试验的增水改善主要是来自向岸平流的增大,但只同化水位时由于水位增大使向岸压力梯度减小从而阻碍了向岸流的进一步增大;而同时同化水位和海表流速时,由于流速也被改善,故增水改善更明显和合理。  相似文献   
1000.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生油岩的微观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山东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主要湖相生油岩的微观组构、成分特征进行了高分辨率的观察和分析,同时对其中藻类化石丰度进行了定量统计。结果显示,这些生油岩既有共性又有显著的差异。共性表现在它们都具有纹层状构造,而且有机质都特别丰富,呈纹层分布。差异性表现在纹层单元的成分明显不同:富有机质纹层页岩由有机质纹层和粘土矿物纹层组成;钙质纹层页岩则有两种情况:一类由有机质纹层和钙质超微化石纹层组成,另一类由有机质纹层和粗粒方解石纹层组成,粗粒方解石中含有钙质超微化石;钙质纹层泥岩由细粒方解石纹层和含有机质的粘土矿物纹层组成。生油岩中有机质的分布也有两种形式:一类是有机质纹层,另一类则是藻类化石层,如沟鞭藻化石层和钙质超微化石 (颗石藻 )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