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21世纪Q矢量在中国多种灾害性天气中应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伴随着Q矢量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人们也对Q矢量的分析方法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研究,不仅用于诊断分析研究暴雨、台风、暴雪、强对流及沙尘暴等多种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同时在天气预报工作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Q矢量的应用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回顾与总结,并对未来关于Q矢量的应用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2.
天津地区080625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对流降水是天津地区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为了研究该类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学、热力学机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逐时TBB资料对2008年6月25日天津的强对流降水过程进行研究,然后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该次强对流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露点锋是该次强对流降水的重要机制,其对应的低层气流辐合所形成的强烈上升运动及相对应的强烈发展的对流云团,是此次天津强对流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流有效位能等参数的变化非常好地反映出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和发展特征;较大的相对螺旋度与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对应也较好。由此认为,中尺度露点锋锋生的动力学、热力学过程是此次强对流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3.
湿地退化的地质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绍文  周爱国  孙自永 《地质通报》2011,30(11):1757-1762
从湿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形式和湿地退化造成的危害3个方面分别提取筛选出影响指标、状态指标和后果指标,构建成完整的湿地退化调查指标体系(CSR模型)。从湿地退化对人类产生的压力、压力状态、人类的应对等方面提取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构建成监测指标体系(PSR模型)。综合调查指标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得到湿地退化的地质指标体系,对评价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湿地管理、湿地恢复和重建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4.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urist’s cognition of the landscape exper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efforts at three distinct tourist sites in mountains of southwestern China. A total of 1500 on-site 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distributed and 114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from multi-group path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cognitio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experience and cognition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experience had positive impacts on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behaviors and behavior intentions of tourists. Results from comparative analysis among the three tourist sites indicated that cognitio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experience had a stronger power to predict senior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behaviors and behavior intentions than cognition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experience, whereas cognition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experience had more power to predict general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behaviors and behavior intentions than cognitio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experience. Furthermore, our findings benefi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at tourist sites.  相似文献   
145.
根据2006年夏季正值8号超强台风"桑美"影响后大渔湾海域范围内15个取样站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样本,分析研究了大渔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在台风影响后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54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多毛类为22种,软体动物为22种,甲壳类为5种,棘皮动物为3种,其它类为2种.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分布都在5~20种,其中S6站种类出现最多,达20种.大渔湾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8.6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49个/m2.通过种类相似性聚类分析得出,该区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群落Ⅰ为西格织纹螺-小头虫-小荚蛏群落;群落Ⅱ为奇异稚齿虫-不倒翁虫-西格织纹螺群落;群落Ⅲ为西格织纹螺-圆筒原盒螺群落;群落间的种类和数量呈明显差异.本次调查分析得到的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及数量值与1980年和1982年调查得到的结果相比,均有所增加,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陆源营养物质的输入,使该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得到较好的生长.尽管本次调查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及数量与以前调查的有所差异,但构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的主要成分还是多毛类和软体动物.  相似文献   
146.
舟山群岛附近海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COM模型模拟了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流场和三维水动力特征,研究综合考虑了长江、钱塘江径流以及垂向温盐变化引起的斜压效应。考虑到实际岛屿形状和海底地形,平面采用直角坐标系,垂向采用σ坐标系,使垂向沿水深的分层更趋合理。通过多个验潮站的调和常数和实测海流资料的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结果显示,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潮汐日不等现象显著,高高潮与低高潮的潮位差值为41~77cm,至杭州湾内最大差值可达109cm;潮流日不等现象不明显,两次最大涨潮流速差值为0.5~20cm/s,平均流速差为4.9cm/s;两次最大落潮流速差值为0.5~23cm/s,平均流速差为7.3cm/s,且底层差值大于上层差值,说明研究区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汐、正规半日潮流海区。本海区最大涨潮平均流速为120~213cm/s,最大落潮平均流速在105~182cm/s之间,基本以舟山群岛为界,东侧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西侧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上体现了舟山群岛附近海域的潮流场状况。  相似文献   
147.
为探明升温速率对桡足类热忍受能力的影响, 并找出一个相对合适的升温速率作为其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 UILT)试验中的标准升温速率, 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4种桡足类在1℃·h-1、0.1℃·min-1、1℃·min-1和突然暴露等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UILT.结果表明, 同一种桡足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忍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种桡足类的UILT均在升温速率为0.1℃·min-1时最大, 高于或低于该升温速率, 其UILT都降低.因此, 建议桡足类UILT实验的标准升温速率为0.1℃·min-1.在0.1℃·min-1的标准升温速率下, 各种桡足类的热忍受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真刺唇角水蚤、背针胸刺水蚤、精致真刺水蚤、中华哲水蚤, 其24h-UILT分别为31.0℃、29.6℃、29.1℃和27.7℃, 48h-UILT分别为30.1℃、29.5℃、28.6℃和27.3℃, 各种桡足类的热忍受能力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8.
韩元杰  李绍文  陈宏 《高原气象》2000,19(2):224-234
自行研制了次声阵与单台雷暴次声电磁波报警仪,它针对雷暴系统的夹卷过程中的电荷各界与释放和气流电磁特性与声学特性,利用其辐射电磁波和次声波作用源地与强度的信息指标,三年来对大于17m/s(阵性)以上雷暴大风系统与过程无一漏报。1997年对7次灾害性雷雨大风,全部提前3 ̄6h报出,减少了7千万元以上的损失。分析发现,雷暴系统孕育期间前兆次声信息,这与过去所得到的国内外雷暴成熟期的次声信息在频响特性上不  相似文献   
149.
2011年秋,福建和广东地区养殖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相继暴发死亡。同年12月,我们从广东汕头病区取样分离得到2株弧菌,其中bb3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bb4为哈氏弧菌(V. harveyi)。本研究以bb3、bb4作为供试菌株对1龄皱纹盘鲍进行侵染实验,获得如下结果:20℃条件下,供试菌及其胞外产物粗提液注射处理均可致受试鲍死亡,浓度2.5×107 cfu/mL 的 bb3与2.0×107cfu/mL的bb4悬液注射可分别引发43.33%和78.02%的受试鲍死亡;供试菌株的致死毒性与注射弧菌的总量正相关,与受试幼鲍的壳长、全湿重负相关;注射或浸泡-创伤两种处理方式均可导致受试鲍死亡,并且因注射供试弧菌而死亡的幼鲍软体部组织被健康鲍取食后也可引发取食者死亡;从侵染实验死亡的受试鲍软体部组织中可重新分离得到这2种供试弧菌。上述结果表明,溶藻弧菌 bb3和哈氏弧菌bb4是皱纹盘鲍的病原菌。药敏试验表明, bb3、bb4均已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在测试的20种抗生素中,仅有头孢曲松和丁胺卡那霉素是这2株弧菌同时高度敏感的抗生素,但bb3和bb4却对8种抗生素同时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150.
寿亦萱  陆风  寿绍文  覃丹宇 《大气科学》2014,38(6):1109-1123
对流层顶折叠是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上层—平流层下层区域(简称UT/LS)内的一个重要的大气现象,它与气旋生、暴雨强对流触发以及降水增幅密切相关。由于这些天气条件下的大气状况异常复杂,因此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基于干大气条件的对流层顶折叠检测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本文在借鉴已有的卫星资料和数值预报相结合的模式识别法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高层大气水汽与广义湿位涡、臭氧浓度的关系以及对流层顶折叠与高空急流的位置关系,同时考虑了动力对流层顶高度在判识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建立了一套基于FY-2E静止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适用于与暴雨强对流有关的对流层顶折叠动态监测新方法。在利用FY-3A和FY-3B反演的臭氧总量、臭氧垂直廓线以及ECMWF Interim资料计算的位涡等资料对算法进行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将该方法在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以及2013年5月14~17日华南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监测和分析上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应用效果看,本文提出的这种对流层顶折叠识别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中纬度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