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5篇
  免费   1383篇
  国内免费   1823篇
测绘学   912篇
大气科学   1089篇
地球物理   1216篇
地质学   3396篇
海洋学   1024篇
天文学   124篇
综合类   438篇
自然地理   94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1969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大学生认知地图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认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丹  单冲  张盼盼  高鹏 《地理研究》2018,37(9):1818-1831
国务院《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的颁布虽然结束了一直以来的“中三角”和“中四角”的争论,但与公众对其空间范围的认知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问卷获取武汉、长沙和南昌三市大学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认知地图,并绘制认知范围集成图、密度图和认知比例图等分析其认知特性;通过构建面积偏差系数和中心偏差系数度量了认知地图与规划地图的差异,探究个体社会属性对认知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三市大学生的认知地图呈“武汉+”的特色,长沙市有“南向偏移”的趋势、南昌市“东南向偏移”趋势明显;② 三市大学生的空间认知范围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的范围存在差异,其中南昌市大学生差异最大,长沙次之,武汉最小;③ 个体社会属性与认知差异存在关联,其中性别、居住地、专业和居住时间变量为显著影响因子。公众空间认知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偏好,研究结论可为未来城市群的构建和城市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农村居民点作为当前国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潜力空间,对其进行调控研究是促进可持续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城镇作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中心,村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点发展的空间潜力;土地作为农村居民点发展的支撑条件和空间载体,村地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居民点布局的适宜性及资源利用的协调性。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背景下,将“城—村—地”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有利于统筹不同空间尺度要素对居民点整理的影响。本研究立足农村行为主体的空间关联性,综合“城—村—地”三级空间对象,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策略分析框架;基于对农村居民点地域系统要素构成和结构层次的分析,从城镇发展辐射性、村域布局适宜性、土地利用协调性等三方面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体系,进而探讨了相应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途径。最后选取江苏省新沂市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适度挖潜区、优化调整区及特殊整理区等居民点用地整理类型,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及优化路径,以期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优化提供有益借鉴,助推可持续的城乡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993.
降水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是开展精细化降水预报业务的理想途径,而模式本地化中的误差评估是当前开展业务应用的重要环节。基于此,运用误差分析、晴雨预报准确率、降水TS评分方法评估陕西精细化数值预报攻关团队提供的2016年5月1日~9月30日安康水电站降水预报。结果表明:随着降水时效的增长,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呈减小趋势;大雨以上的降水过程预报较好且未出现漏报,但量值与实况有差异,预报值小于实况值;20时起报的预报准确率大于08时起报的准确率且夜间的高于白天;降水日数多的月份TS评分预报准确率高于降水日数少的月份。比较安康和石泉的结果发现,安康的预报准确率明显优于石泉,主要原因是安康降水日数比石泉多,且大的降水过程比石泉少。逐1 h、3 h的72 h以内的降水预报可以为安康水电厂水利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日常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空间分异是城市社会学与城市地理学的经典研究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支撑下,形成了从居住空间出发的经典研究范式。而在人类移动性不断增强、居民活动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研究范式显得静态和片面,难以反映社会空间分异与隔离问题的全貌,因此有必要从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出发探讨社会空间分异问题。国际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对该议题进行了探索,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将已有研究总结为基于活动空间的群体分异与交往、个体活动空间的时空分异、社会空间分异的动态变化三种类型;并以时空间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从基于人的空间研究范式出发,构建“人群—活动空间—社会空间”基于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框架;尝试推进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范式的多元化,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理解城市空间和城市中的人。  相似文献   
995.
996.
基于时空不确定性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效果评估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对流尺度天气系统的高度非线性特征和高分辨率模式预报结果存在时、空不确定性现象,以及当前邻域概率法主要考虑高分辨率预报结果的空间位移误差,而不能有效解决预报结果存在时间超前与滞后问题,将时间因素引入到邻域概率法中,结合一次强飑线过程进行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并基于改进后的新型邻域概率法与分数技巧评分,对降水预报进行了不同时、空尺度的效果评估检验。结果表明:(1)邻域集合概率法和概率匹配平均法在极端降水的分数技巧评分远高于传统集合平均,弥补了集合平均对极端降水预报能力偏低的缺陷。(2)对于此类飑线过程的对流尺度天气系统而言,邻域半径为15—45 km的空间尺度能够改善降水位移误差的空间不确定性,并使其预报效果达到最优,其中15—30 km的邻域半径对于尺度更小的大量级降水事件预报能力更强。(3)对流尺度降水预报考虑时间尺度与降水强度存在着对应关系,不同时间尺度可以捕获到不同量级降水的时间不确定性。同时,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对于降水预报效果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4)改进的邻域概率法能够同时体现高分辨率模式预报结果在对流尺度降水事件上存在的时、空不确定性,实现了对流尺度降水在时、空尺度上的综合评估,并能为不同量级降水提供与其时、空尺度相匹配的概率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997.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 isolated meso-\(\gamma \)-scale surface heterogeneity for roughness and albedo o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layer (ABL) height, with a case study at a semi-arid forest surrounded by sparse shrubland (forest area: \(28~\text{ km }^2\), forest length in the main wind direction: 7 km). Doppler lidar and ceilometer measurements at this semi-arid forest show an increase in the ABL height over the forest compared with the shrubland on four out of eight day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L height between shrubland and forest are explained for all days with a model that assumes a linear growth of the internal boundary layer of the forest through the convective ABL upwind of the forest followed by a square-root growth into the stable free atmosphere. For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t existed during our measurements, the increase in ABL height due to large sensible heat fluxes from the forest (\(600~\text {W~m}^{-2}\) in summer) is subdued by stable stratification in the free atmosphere above the ABL, or reduced by high wind speeds in the mixed layer.  相似文献   
998.
基于MODE对模式预报强风风场的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笑  赵东  何晓凤  沈历都  申双和  宋丽莉  刘善峰 《气象》2018,44(8):1009-1019
基于专业气象服务领域十分关注的模式强风预报性能的客观检验和致灾性强风预警服务效果的合理性判别问题,利用一次强风过程对电网专业气象预警服务效果的检验示范,探讨基于目标(面向对象)的诊断检验方法(Method for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MODE)对强风事件检验的适用性。通过对强风空间检验的各个关键参数的选择确定、匹配分析,发现:(1)MODE检验的卷积半径、诊断量权重和匹配阈值等参数的选择,将影响检验目标的适度聚焦和误差表达的客观性,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预报和实况场的水平分辨率、用户对该类强天气预报误差的空间和时间冗余度等;(2)MODE检验可较好地量化给出模式预报的整体效果,包括:强风落区的范围大小和位置偏差、强风过程的时间相位差等,从而可量化判别出模式在各个时刻的空报和漏报区域以及对强风过程移动速度和生命周期长度的预报性能。  相似文献   
999.
新一代天气雷达布网设计的有效覆盖和地形遮挡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朱丹  谷军霞  师春香  周自江 《气象》2018,44(11):1434-1444
一般情况下,地形影响造成的雷达波束遮挡是长期保持不变的。研究雷达地形遮挡情况有助于提升雷达探测资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利用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地形数据,对我国已建成的208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点进行地形遮挡分析,计算业务体扫模式(Volume Coverage Pattern modes, VCP)21的九个仰角下200 km范围内雷达反射率的波束阻挡系数,绘制观测仰角分别为0.5°、1. 45°、2. 4°和3. 35°时雷达有效观测区域的覆盖图,计算相应的有效覆盖面积。结果表明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站200 km范围内0. 5°、1. 45°、2. 4°和3. 35°仰角平均遮挡比例分别为30. 7%、8. 5%、2. 5%和1.0%,平均有效覆盖面积分别为83210.5、109354.2、118170.9、121631.5 km~2,只有少数几个雷达站受邻近山脉地形遮挡影响严重,雷达站总体有效覆盖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low-frequency rainfall over southern China and tropical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in the atmosphere by examining systematically the propagation features of the tropical ISO in terms of focusing on five large-scale low-frequency rainfall regimes in summer over southern China.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is a close linkage between the five rainfall regimes over southern China and the northward propagation of the tropical ISO. The moist ISO signals, which influence the low-frequency rainfall ev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southern China, mainly propagate northwestward from the tropical ocean to the southeast of China. The southeast China rainfall regime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the moist ISO signals propagating northwestward from the equatorial mid-western Pacific Ocean. For both the Yangtze River regime and South of Yangtze River regime, the moist ISO signals over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how an evident northward propagation towards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and then propagate westward. 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orthward propagation of low-latitude ISO signals and the southward propagation of high-latitude ISO signals can also make a clear influence on the low-frequency rainfall in southern China. For the Southern China regime, the moist ISO signals show a significant northward propagation from the Philippines. Moreover, for the rainless regime, southern China is under dry ISO signals’ control, and the latter shows no clear propagation to southern China. This study may provide insights for the extended-range forecasting of summer rainfall in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