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9篇
  免费   1021篇
  国内免费   1322篇
测绘学   412篇
大气科学   730篇
地球物理   1241篇
地质学   2776篇
海洋学   601篇
天文学   206篇
综合类   421篇
自然地理   55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71.
传统的2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熟但缺乏3维可视化和分析的能力,而目前的3维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可拥有3维可视化分析能力,然而还缺少2维地理信息系统的便捷。以二三维联动为开发思路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解决这对矛盾。本文基于二三维联动GIS的设计方案,以虚拟校园设计与实现为应用实例,利用ArcEngine(AE)实现二三维联动GIS系统的开发设计,对GIS系统的开发做出了一种新的、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2.
水泥粉煤灰加固有机质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高有机质含量的泻湖相软土,单纯采用水泥不能有效提高该软土的力学性能,因此提出了采用水泥和粉煤灰作为固化剂的加固方法。通过不同水泥掺入量、粉煤灰掺入量和龄期下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水泥粉煤灰固化土的强度规律和变形规律,探讨了水泥和粉煤灰加固高有机质含量软土的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对于水泥试块的早期强度影响较小,对后期强度影响较大;粉煤灰最佳掺入量为12%,超过此掺入量水泥土强度反而会降低,粉煤灰水泥土的破坏应变、E50也在粉煤灰掺量为12%时分别达到最低值和最大值。水泥掺加粉煤灰可有效地提高高有机质含量软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73.
钻孔揭示,该水电站河谷谷底发育着深厚覆盖层及卸荷松弛带。深厚覆盖层纵向上可以分为3层:下部和上部为正常的河流相,中部为多成因堆积物加积层;谷底浅表部岩体结构松弛,完整性差,裂隙张开、泥质充填,裂面严重风化锈染。研究表明,谷底松弛是由于河流切至谷底时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岩体剪切破坏;并经过漫长的卸荷回弹及风化作用在谷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松弛带。  相似文献   
74.
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学网格的基本概念出发,提出了由网络层、数据层与应用层以及安全保障和标准化体系构成的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总体框架。探索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模式,明确了不同角色在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责。对于网格化管理中的数据更新机制、更新流程和更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文章结合东莞市的实际设计并实现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75.
地籍建库中瑞得到南方CASS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尝试在地籍建库中用VBA将瑞得数据转换为南方CASS数据的程序的开发,实现了在实际工作中自动完成数据的转换工作,提高了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76.
在西起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东至河南省栾川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的华北地台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上产出的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等一系列钼矿床,均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成矿关系密切,并且成岩成矿年龄集中在110~160 Ma.同样位于该钼矿带上的洛南县莲花沟岩体,其侵位特点与岩石化学特征非常相似.笔者从陕西省洛南县莲花沟岩体地质背景人手,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莲花沟岩体年龄为(147.7±2.0)Ma.恰处于东秦岭钼主成岩成矿年龄范围,这对进一步指导该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山西保德-静乐地区新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的新近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获得了新的ESR和古地磁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新近系地层的顺序为: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N2j)、新近系中新统上部保德组(N1^26)和中新统下部芦子沟组(N1^1l)。  相似文献   
78.
西藏札达盆地控盆断裂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达盆地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演化过程与盆地两侧的控盆构造密切相关。对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计算,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本区构造控盆的认识。因此,在对盆地构造地质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的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札达盆地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札达盆地的演化明显受盆地两侧边界断裂的控制,札达盆地是在整体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不同块体差异隆升作用的结果。其南侧的控盆断裂为北倾的正断层,北侧的控盆断裂为南倾的逆断层,二者共同形成了南降北升的翘板式断陷盆地运动过程,是喜马拉雅地块在陆内汇聚挤压构造环境中构造应力场调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79.
冀北榆树沟煤矿区褐煤地下气化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冀北沽源县榆树沟煤矿白芈系青石砬组含煤地层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认为仵该矿区进行煤炭地下气化是可行的。研究区构造简单,为一轴向近东西向的舒缓向斜,主要煤层厚度大,最大平均厚度为24.31m。可采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炭质泥岩,尤其是煤系上覆的“三趾马红土”层,对气体有良好的圈闭作用。由于褐煤的灰分含量高,26%~49.03%,地下气化时对煤层顶板影响小,主要煤层埋藏浅200—300m,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诸多因素分析认为该矿区适合进行褐煤地下气化开采。  相似文献   
80.
Sediments with high sedimentation rate at site MD05-2905 in the Northeast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provide unique materials for a high-resolution study on the paleoenvironment. Based on precise dating of AMS 14C, grain size analysis of terrigenous debris at core MD05-2905 was conducted after organic matter, biological carbonate and biogenic opal were remo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5.5–63.5 μm coarse grain size ingredients may indicat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changes and that 2–9 μm fine grain size ingredients may be used as a proxy of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 results of grain size analysis, which suggest East Asian monsoon intensity, reveal that a winter monsoon dominated the glacial regime and a summer monsoon dominated the Holocene regime. It was also shown that the summer monsoon increased gradually, experienced several abrupt changes and reached a culmination in the early Holocene (11200–8500 a B.P.) since 36 ka. Controlled by precession periodicity, it may be 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at the highest stage, which needs further stud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07, 22(10): 1012–1018 [译自: 地球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