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4篇
  免费   2088篇
  国内免费   3216篇
测绘学   1374篇
大气科学   1492篇
地球物理   1516篇
地质学   5025篇
海洋学   1791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572篇
自然地理   1194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548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561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577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723篇
  2009年   728篇
  2008年   700篇
  2007年   669篇
  2006年   637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51.
厦门海洋生物入侵的危害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冬梅 《台湾海峡》2005,24(3):411-416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厦门海洋生物入侵的成因、现状、危害及治理方法,认为互花米草和海洋动物沙筛贝是主要的入侵物种,其严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危害不可低估.同时明确防止海洋生物入侵的总体目标,进而提出强化管理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52.
26S蛋白酶体是真核生物中一种具有ATP依赖性的蛋白酶复合体,主要通过泛肽途径选择性降解细胞内与代谢调控、细胞周期有关的功能蛋白及异常蛋白,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控过程。26S蛋白酶体由具有催化活性的20S亚复合体和一个具有调节作用的19S亚复合体组成,其中19S亚复合体中的ATP酶亚基是调节26S蛋白酶体活性的重要组件。本通过简并引物PCR手段,从软体动物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中扩增到参与构成19S亚复合体的S4和S7(MSS1)两个亚基的基因片段。这两个基因片段所编码的ATP酶组件包含有Gx4GKT,DEID,SAT和H/QRxGRxxR等26S蛋白酶体ATP酶亚基的共同功能基序。这是首次在软体动物中报道26S蛋白酶体的ATP酶亚基基因序列,为研究软体动物中26S蛋白酶体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3.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同时用2种评价方法对该海域底质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汞、锌含量平均值超过标准,其余项目未发现超标;其分布特征由于受沿岸不同污染源的污染影响,重金属污染物难以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状态。同时该海域底质环境质量总指数已达到污染程度和很强的生态危害,其中主要污染元素是Hg,已达重污染,并形成极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54.
Diatom Skeletonema costatum Cleve is one of the main pre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basic information for future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risk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this estuary caused b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this alga was selected as a representa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hotoinduced toxicity of PAHs, in single and mixture. Four PAHs including three-ring phenanthrene and anthracene, four-ring fluoranthene and pyrene were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single toxicity of each PAH on this microalga was compared with and without the simulated solar UV rad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icroalga was sensitive to PAH's photoinduced toxicity. Ratios of the 72 h 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 obtained for fluorescent and UV light tests were about 8.4 for phenanthrene, 13.0 for anthracene, 6.5 for fluoranthene, and 5.7 for pyrene, indicating that UV light enhanced the PAH toxicity to this alga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fluorescent radiation (lacking UV), the dose-response curves based on chemical concentr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order of toxic strength was fluoranthene greater than pyrene greater than anthracene greater than phenanthrene; while under the UV radiation (476 μW/cm2 for UVA, 6.5 μW/cm2 for UVB) it became fluoranthene approximately equaling anthracene greater than pyrene greater than phenanthrene, indicating that the UV light also changed its relative toxicity to this alga. The photoinduced toxicity of PAHs to the marine diatom S. costatum might be a synergistic effect of photosensitization reactions (e.g., generation of single-state oxygen) and photomodification (photooxidation and/or photolysis).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ix binary mixtures on the marine diatom S. costatu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dditive-index method. Four binary-mixtures (phenanthrene plus anthracene; phenanthrene plus pyrene; anthracene plus fluoranthene; anthracene plus pyrene) were found to be synergistic joint action mode, while two binary-mixtures (phenanthrene plus fluoranthene; fluoranthene plus pyrene) displayed antagonist, revealing a complex pattern of possible interactions. The combined action mode of PAHs might be related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mixture compounds, mixture ratios and test conditions, etc.  相似文献   
55.
苏北盆地中古生代油气勘探具有50年的历史,在收集前人资料分析基础上,对苏北盆地和黄桥二氧化碳气田及朱家墩天然气田生储盖体系的地质特征及成藏要素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典型成藏模式;认为苏北盆地虽然只是苏北—南黄海盆地古、中、新生代盆地的一小部分,但其幔源"古生新储"二氧化碳气田和常规"古生新储"天然气田的发现对于海域南黄海盆地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春季东海不同水域的表层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4年春季在东海及台湾海峡首次获得的表层水中绿素含量大面走航连续观测资料,结合温盐分布及以往的有关东海及台湾海峡的海流和上升流的结论,分析了春季东海表层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水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分布与水文结构关系密切。叶绿素含量值随不同海流流域而变,但在各海流流域内基本不变,黑潮表层水的叶绿素含量最低,其次是台湾暖流表层水,长江冲淡水与江浙沿岸流域的叶绿素含量较高;黑潮西侧弱流剧  相似文献   
57.
春季东海表层水叶绿素a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北伟  王荣 《海洋与湖沼》1996,27(5):487-492
依据“科学一号”调查船1994年4月在东海10个断面上所进行的表层水连续走航观测资料,研究东海表层水叶绿素α含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绿素α含量在陆架区高,在外海低;测区南部海域的含量一般高于北部海域。叶绿素α含量的分布形态变化很大,在某些外海深水区,叶绿素α含量连续百科公里没有显著变化,变化幅度小于0.2mg‘m^3;而在某些近海浅水区,叶绿素α含量在不到1公里范围内  相似文献   
58.
珠江口近30a的SST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珠江口多个定点站近30a表层海水温度(SST)实测资料和气象站观测的气温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分析珠江口SST变化特点、上升趋势及其与El Nino/La Nino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月SST存在着1-2℃的海域差异,SST的年较差达10~11℃,SST的季节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呈显著相关.1971-2003年SST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上升率为0.019~0.034℃/a,且珠江口外高于口内.El Nino/La Nino事件对珠江口SST变化的影响并非单一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9.
本文研究了0010号台风“碧利斯”影响期间及其随后的恢复期中,厦门港湾中九龙江口和西港海域站表层海水总溶解砷(TDIAs)、As^3 含量和As^3 /As^5 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两站TDIAs和As^5 含量均比非台风时期呈数倍增加,经10d后仍未恢复到非台风时的水平。As^3 含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波动较大。文中还对观测期间影响溶解无机砷含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0.
利用漳州港海域无围堰填海造地前后的水深测量数据,结合海域地质钻探、表层和柱状沉积物资料,用数字地形模型方法计算了该区海底的冲淤量,分析了冲淤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淤积主要发生在近岸海域,其主要原因是近岸3-10m厚的海底淤泥层在回填土的挤压和推移下发生形变,产生淤浅假象;另一个原因是回填时部分泥沙流失入海,淤积在近岸海域,致使淤积强度增大。(2)由近岸往外,淤积强度逐渐减弱,并过渡为产中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