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4篇
  免费   850篇
  国内免费   1265篇
测绘学   338篇
大气科学   853篇
地球物理   678篇
地质学   2010篇
海洋学   523篇
天文学   174篇
综合类   317篇
自然地理   38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潘怀俊  蔡茜 《地下水》2013,(3):233-236
以霍山为例,理论结合实际,从区域角度出发,对城镇功能性质、产业布局、城镇规模、用地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的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小城镇地域空间结构的合理构建,以及城镇职能分工体系的形成的方案和政策应对。  相似文献   
992.
China nation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has become the core data source for ai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However, dur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the significant change in numbers of monitoring sites with time is easily ignored, which brings uncertainty to air quality assessments.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hange in numbers of stations on national and regional air quality assessments in China during 2013–18.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ange in numbers of stations has different impacts o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nd ozone concentration assessment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ites makes the estimated national and regional PM2.5 concentration slightly lower by 0.6?2.2 μg m?3 and 1.4?6.0 μg m?3 respectively from 2013 to 2018.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over time, the monitoring network expands from the urban centers to the suburban areas with low population densities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For ozone,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tations affects the long-term trends of the estimated concentration, especially the national trends, which changed from a slight upward trend to a downward trend in 2014?15. Besides, the impact of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ites on ozone assessment exhibits a seasonal difference at the 0.05 significance level in that the added sites make the estimated concentration higher in winter and lower in summ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hange in numbers of monitoring sites is an important uncertainty factor in national and regional air quality assessments,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long-term concentration assessment, trend analysis, and trend driving force analysis.  相似文献   
993.
区域气候模式中云量参数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首先统计并分析了模式区域内夏季平均的云量分布状况,然后在一有限区域模式中,引进了云-辐射计算模式。比较了3种不同的云量参数化方案,最后提出了一种考虑了大气相对湿度、垂直运动速度的本模式的云量参数化方案,并简要介绍了模式引入不同方案后的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本模式的方案模拟的云量分布及气候要素场都与实况最接近,说明这一机制反映了云在气候系统中的反馈作用。不同的区域模式宜用不同的云量参数化方案。云量  相似文献   
994.
利用1949~1996年4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的年个数资料和1958~1997年40年南亚高压(SAH)特征参数的月平均资料,讨论了西北太平洋TC年个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年个数周期和周期能量等特点及其与SAH特征参数的关系和异常TC年前期SAH环流场和100 hPa高度场的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TC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前期SAH对当年TC频数有一定影响,SAH中心位置偏北、偏西,中心强度偏弱时,当年TC偏多,反之,当年TC偏少。  相似文献   
995.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丰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是主力勘探层位,明确其沉积相及沉积特征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野外剖面踏勘及钻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石盒子组地层及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主要发育粗粒陆源碎屑岩系。中二叠世研究区仍存在间歇性局部海侵,石盒子组主要以陆相沉积体系为主,包含冲积扇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湖泊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等,同时发育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研究区自北向南石盒子组依次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南缘、西南缘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南缘、东南缘障壁海湾中发育潟湖和障壁沙坝沉积。  相似文献   
996.
钻孔水力采矿研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工艺流程、喷射机理,水枪设计,升举效率和安全稳定性等,将钻孔水力采矿的众多技术问题归纳为5个方面析要点内容,为开展钻孔水力采矿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提出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97.
全球变化的区域适应研究:挑战与研究对策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全球变化的适应研究不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科学研究的重点,而且会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球变化的适应可理解为人类社会面对预期或实际发生的全球变化的系统功能、过程或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有目的的响应行为,其核心是趋利避害。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是人类应对全球变化策略的明智选择,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全球变化影响的挑战,建议积极开展全球变化的适应研究。  相似文献   
998.
近期国内珠宝市场上出现一种产自巴西的绿欧泊,该类绿欧泊表现出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传统的欧泊有着明显差异。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并结合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测试分析方法,就其化学成分、物相、微结构、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等问题展开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巴西绿欧泊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蛋白石,含不等量的α-方石英和α-鳞石英等次要矿物,整体呈不规则胶柬状结构,局部微波纹理发育;该类欧泊主要由直径约10~30nm的SiO2球粒聚集而成;由H2O和M—OH倍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位于7000cm-1处,由H2O合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分别位于5200,5612cm叫处,由M—OH与[SiO4]合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位于4600-4100cm-1范围内。笔者还对巴西绿欧泊的呈色机理一并给予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对饱和砂土液化有了很深的认识。在Seed简化法,剪切波速法和标准贯入试验等判别的方法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广泛应用的标准贯入试验的方法,以及应用数值方法如何更好的判断场地的抗液化性。提出应用室内的微型贯入试验来判断饱和砂土液化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连续小波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我国北方地区(33°~41°N,108°~115°E)1470 ~2002年每年夏季降水量指数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成分分析,探索全球气候变暖下的该地区降水量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小波分析表明,降水量指数的可能周期有2.57a,4.83a,10.65a,23.25a,48.56a,68.30a和105.90a的周期,在95%置信水平有统计意义的周期是2.57a和23.25a的周期.这些周期和自然因素导致的周期相联系,不仅包含了气候系统内部(平流层准2a振荡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非线性作用,还包含了气候系统外(主要是太阳活动)受强迫的周期变化,且二者在原始降水量中所在比重相当,共同反映了原始降水量的绝大部分变化.降水量不只是在百年尺度上受太阳活动的驱动,在数十年尺度上也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指数和夏季温度指数同相位反相关,全球增温并没有明显地改变二者之间的反相关关系.近百年来全球变暖期间,夏季降水量出现明显的新特征:短周期成分(小于30a的周期)的振幅比以往要显著大,而长周期成分的振幅比以往要显著小,同时呈现降水量逐年减少的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