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4篇
  免费   1512篇
  国内免费   1351篇
测绘学   685篇
大气科学   1350篇
地球物理   2850篇
地质学   4773篇
海洋学   877篇
天文学   475篇
综合类   625篇
自然地理   87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743篇
  2017年   640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413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875篇
  2011年   673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986篇
  2004年   1020篇
  2003年   825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7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我国的地热发电以及部分供暖工程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结垢现象,阻碍了地热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目前地热市场急需成熟的防垢理论和工艺。地热工程的结垢现象尤以碳酸钙结垢最为普遍,为解决碳酸钙结垢问题,本文以华北保定岩溶地热井结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分析了垢质成分,成垢机理,结垢位置和过程以及防垢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降压造成的闪蒸是碳酸钙结垢的主因,液相二氧化碳逸出到气相是碳酸钙结垢的主要驱动力;(2)根据井口参数,结合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以及两相流压降理论,可以模拟结垢过程,确定结垢位置以及不同深度处的压力、温度、干度和二氧化碳分压等参数;(3)闪蒸造成的碳酸钙结垢,确定了闪蒸位置和闪蒸压力后,可以通过加压和加注阻垢剂的方式进行阻垢。通过模拟计算,确定了加压防垢系统所需的最低压力,通过控制系统压力可防止闪蒸,抑制二氧化碳逸出造成的结垢。设计了阻垢工艺,研制了阻垢剂加注设备,开展了井下化学阻垢实验并评价了阻垢效果,通过加注阻垢剂可有效阻止90%以上的垢生成,论证了通过加注化学阻垢剂可以有效解决碳酸钙结垢。通过上述研究,积累了从结垢原因分析,结垢位置确定,结垢过程模拟,防垢工艺和设备研发,防垢实践到阻垢效果现场评价一整套经验,可为其他地热井碳酸钙结垢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张晓  张旭 《地学前缘》2022,29(5):322-333
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是第四纪冰期普遍存在的气候现象。这些事件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为Dansgaard-Oeschger Event (DO事件),另一类为海因里希(Heinrich Stadial,HS)事件,后者有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DO事件,因此也被称为 HS-DO事件。HS事件期间北大西洋冰架的融化一般对应DO振荡的冷相位,这与通常认为的冰架在较冷气候下体积增加并不相符。这两类事件在北大西洋重建数据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但其气候影响具有全球性。由于没有显著的外强迫驱动这两类气候突变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被确认以来,HS-DO事件一直是古气候界关注的重点,且人们对其触发机理仍没有定论。本文基于目前对这两类千年事件的研究现状,集中总结了目前已有的可反映千年事件的重建数据,利用已有的模拟工作,重点回顾了现有的机制理论,评述了目前研究DO事件以及HS-DO事件的局限性,并对其后续工作,尤其是模拟部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Ma  Guoliang  Xiao  Yang  He  Xiang  Li  Jun  Chu  Jian  Liu  Hanlong 《Acta Geotechnica》2022,17(8):3181-3193
Acta Geotechnica - Ocean development is an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way to address resource issues, such as food, fuel, and land shortage. The current work proposed using kaolin-based biocement to...  相似文献   
994.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is widely used as an organic pollution indicator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Large amounts of organic matter are removed during treatment processes to meet environmental standards,and consequently,substantial greenhouse gases(GHGs)such as methane(CH4)are released.However,the COD indicator covers a great amount of refractory organic matter that is not a pollutant and could be a potential carbon sink.Here,w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COD data from 86 worldwid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and applied a model published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to estimate the emission of CH4 due to recalcitrant organic compound processing in China’s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refractory COD to total COD removal was55%in 86 WWTPs.The amount of CH4 released from the treatment of recalcitrant organic matter in 2018 could have been as high as 38.22 million tons of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which amounts to the annual carbon sequestered by China’s wetlands.This suggests that the use of COD as an indicator for organic pollution is undue and needs to be revised to reduce the emission of GHG.In fact,leaving nontoxic recalcitrant organic matter in the wastewater may create a significant carbon sink and will save energy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aiming at carbon neutrality i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industry.  相似文献   
995.
2022年1月14日是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我国勘探地球物理事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也是地震预报研究的开创者之一顾功叙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日。1992年的今天,让人尊敬爱戴的、德高望重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顾功叙先生因病与世长辞。顾老虽然已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但是他崇高的品德风范、高瞻远瞩的学术思想以及事业上的杰出功绩,至今依然被我们所铭记,并以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成藏年代,通过提取砂岩储层中的黏土质填隙物,分离分级成 < 0.5、0.5~1.0、1.0~2.0μm的分样品,进行伊利石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等时线年龄是自生伊利石与碎屑伊利石的混合年龄.通过趋势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获得极小的趋势年龄和极小的回归年龄,该年龄比较接近自生伊利石年龄.测试结果表明,伊利石的等时线年龄介于160.9~232.0 Ma之间,为自生伊利石与碎屑伊利石的混合年龄.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得极小趋势年龄和极小回归年龄分别为151.7 Ma和152.4 Ma,该年龄比较接近自生伊利石年龄,代表了热流体活动和油气成藏时间.   相似文献   
997.
研究目的】柳东地区位于右江盆地东缘,近年来该地区早三叠世石炮组中首次发现一套火山岩夹层,为研究盆地东缘的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新发现的柳东地区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分析,研究右江盆地东缘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岩浆源区特征。【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火山岩的岩性为凝灰岩-凝灰质熔岩-凝灰质火山角砾岩组合,指示了典型的火山岩特征。其2件凝灰岩样品中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4.0±1.9) Ma和(247.1±0.9) Ma,锆石微量元素(U、Th、Hf、Nb)表现出大陆岩浆弧属性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为-13.2~-1.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1.35~2.06 Ga,其岩浆源区主要为地壳物质,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1.7~2.06 Ga。【结论】该火山岩夹层与其所出露的地层时代基本相符,属于早三叠世末期—中三叠世早期火山喷发产物,火山岩形成于火山弧-同碰撞的构造环境,代表了弧后盆地的沉积环境,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相关。该成果为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点:柳东地区火山岩属于早三叠世末期—中三叠世早期火山喷发产物,形成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条件下的火山弧-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8.
鄂北大牛地、东胜气田施工水平井水平段长在1000~2000 m之间,以稳斜钻进为主,为保证稳斜效果,降低轨迹调整频次,减少滑动钻进进尺,主要采用双扶稳斜钻具组合,起到了较好的稳斜效果。但鄂北致密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水平段经常钻遇泥岩夹层而调整轨迹,造成双扶稳斜钻具组合在轨迹调整中存在造斜率低、无法快速调整达到地质目的的问题。通过分析不同钻具组合作用效果,配套应用变径稳定器,控制其井下工作状态,改变外径尺寸,使钻具组合、结构和作用效果发生变化,满足轨迹控制需求,实现整体水平段稳斜钻进,并兼顾轨迹调整快速灵活的目的。在鄂北大牛地和东胜气田水平井水平段应用变径稳定器10余口井,平均机械钻速10.18 m/h,水平段提速24.6%,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提高水平段钻井施工效率的目的,为鄂尔多斯盆地长水平段提速提效提供了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999.
崔猛  符晓  郑俊杰  吕苏颖  熊辉辉  曾晨  韩尚宇 《岩土力学》2022,43(11):3027-3035
植物源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EICP)可以显著改善砂土的工程力学特性,但在具体操作时,参数取值无对应规范,固化效果有待提升。基于黄豆脲酶,研究了温度、脲酶浓度、尿素浓度、钙浓度、pH值、钙源种类等变量对脲酶活性与碳酸钙沉淀的影响,并进行了沉淀物(碳酸钙晶体)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与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测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黄豆脲酶固化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固化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脲酶活性随脲酶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长,但存在温度阈值,温度超过阈值后,脲酶将完全失活,且阈值随脲酶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尿素浓度与pH值共同影响脲酶活性,二者存在一个最优组合,当尿素浓度在0.1~1.0 mol/L时最优pH值为7,当尿素浓度在1.0~1.5 mol/L时最优pH值为8。脲酶是沉淀反应的催化剂,脲酶浓度越高,反应越完全,碳酸钙沉淀率越高;尿素与钙溶液则主要通过掺入量影响碳酸钙沉淀量,掺量比例宜为1:1,且二者浓度与pH值可通过影响脲酶活性来影响碳酸钙的沉淀情况;不同钙源对碳酸钙沉淀量的影响幅度不大。不同钙源沉淀碳酸钙晶体的成分与密度基本相同,但晶体结构差异较大,氯化钙沉淀碳酸钙晶体以块状为主,表面分布球状、类球状晶体,胶结面大,可作为EICP技术中较为理想的钙源。基于黄豆脲酶和氯化钙钙源固化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约为掺粉煤灰砂样的6倍,通过SEM图像可发现,沉淀碳酸钙晶体包裹并黏结砂粒成为整体,固化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000.
王裘申  徐超  张振  沈盼盼  吴伟成  张逍 《岩土力学》2022,43(12):3416-3425
加筋土桥台因其具有良好的复合体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项工程建设,研究它在实际工程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对其设计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加筋土桥台在服役过程中主要承受交通荷载作用,通过室内大比例缩尺模型的加速应力试验,研究交通荷载条件下加筋土桥台的工作性能,考虑加筋间距与筋材刚度的影响,综合分析了不同交通荷载等级和循环次数下桥台变形与筋材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土桥台在交通荷载作用下整体变形随循环次数趋于收敛,其顶部沉降、面板水平位移与筋材应变均远小于规范给出的阈值;各变形值随加载时间呈阶梯状发展,不同条件下变形收敛趋势有所差异;增大筋材刚度和减小加筋层间距有利于控制桥台的变形,筋材刚度对变形的控制作用要优于加筋间距;交通荷载作用下面板水平应变与顶部竖向应变并不满足2倍关系,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