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8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817篇
测绘学   346篇
大气科学   508篇
地球物理   675篇
地质学   1604篇
海洋学   439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317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陡岩质边坡立地条件差,水热容量小,不具备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土壤环境,其生态修复是目前山体生态恢复的一大难题。针对江苏连云港云山风景区马涧通道生态修复的需要,选取3种不同黏合剂进行喷播修复,开展生态修复基质试验研究,分析采用不同黏合剂的生态修复基质的施工及效果等情况,为后续马涧通道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整体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2.
索家沟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南部发现的大型隐伏银多金属矿床,银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体附近早期构造及同期张裂隙中,在岩体上部也发育矿化,属岩浆热液成因。为预测矿床深部找矿前景,笔者对矿床激电极化率异常、钻孔原生晕及深部地质体矿化特征进行研究。矿床频谱激电测量显示,激电极化率异常往深部未封闭且具较大延伸趋势;原生晕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叠加晕特征明显,局部出现反向分带特征,表明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同时Ag、Pb、Zn、Cu、Au、W、Sn等元素异常向深部均呈现高强度延伸,指示深部具备较好找矿潜力,由此提出深部存在厚大盲矿体或多金属矿脉群。通过对深部已控制岩体及Au、Cu矿化特征分析,提出深部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钨(钼)系列矿产的潜力。根据当前矿床地物化特征,认为索家沟银多金属矿床具有斑岩型成矿系统的特征,提出在岩体外围及浅部-中深部继续寻找银铅锌矿,深部寻找金铜钨(钼)矿的找矿方向,为该矿区或同类型区域进一步找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航摄影像因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而成为实用的可视化产品和决策工具。通常需要将多幅航摄影像沿镶嵌线拼接才能覆盖研究区域,因此如何选取最优航摄影像镶嵌线具有研究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航摄影像镶嵌线选取方法。首先构造一种指数化互相关方法,高质量地表达航摄影像重叠对应区域的错位程度;其次优化Dijkstra算法,在重叠区找出错位差异最小的路径作为航摄影像镶嵌线;最后使用两组来自城市和城镇区域的航摄影像将本文方法与相关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方法获取的镶嵌线穿越更少的独立地物且用时更短。  相似文献   
994.
Wu  Meng  Cai  Guojun  Liu  Lulu  Jiang  Zhen  Wang  Caijin  Sun  Zongjun 《Acta Geotechnica》2022,17(6):2553-2571
Acta Geotechnica - Cutoff wall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barrier to prevent the migration of contaminants in aquifers. Hydraulic impermeability and homogeneity should be ensured befor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995.
胡军  程猛  陈欣阳  叶琴  安志辉  李超 《地质学报》2023,97(9):3075-3086
新元古代成冰纪(南华纪)(720~635 Ma)以全球性冰期事件而闻名。这次冰期事件对早期生命演化产生了显著影响,被认为是生命演化的“过滤器”和“瓶颈”。冰期前后生物对比表明生物演化并未中断,暗示冰期过程中存在生物避难所。扬子板块北缘神农架地区成冰系南沱组中发现了罕见的宏体藻类生物记录——宋洛生物群。为了探究成冰纪全球性冰期背景下,古环境与生物幸存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扬子北缘宋洛剖面和青林口剖面南沱组内含化石页岩层和不含化石泥岩层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不含化石泥岩层沉积于半咸水氧化环境,而含“宋洛生物群”化石的页岩层沉积于冰消期末期,当时海洋为正常盐度、次氧化状态,该地区具有相对温暖的气候条件。这可能为“宋洛生物群”在极端冰期下幸存并保存为化石提供了有利条件。该研究也表明新元古代极端冰期事件中的确存在适合复杂生命生存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996.
黑云母是花岗质岩石中常见的造岩矿物,其成分可以有效指示花岗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岩石成因。巴斯铁列克矿床是近年来在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发现的首例二叠纪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矿区出露多种类型二叠纪含钨花岗岩。为理清花岗质岩体之间、岩体与钨多金属矿化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电子探针测定了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成分。结果表明,所有黑云母具有富铁、高铝、贫镁特征,含铁指数(Fe2+/(Mg+Fe2+))为0.66~0.80,二云母花岗岩属铁质黑云母而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属铁叶黑云母。所有岩石是具有A型特征的I型花岗岩。不同类型岩石中黑云母的成分差异与岩浆来源、分异演化程度有关。二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w(MgO)与结晶温度最高,与黑云母平衡流体的log(fHF/fHCl)值(-1.13~-1.25)最低,log(fH2O/fHF)值(4.64~4.96)最高,母岩浆相对富Cl;黑云母花岗岩中log(fHF/fHCl)值最高,log(fH2O/fHF)最低,与二长花岗岩是同一岩浆房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与二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属不同的岩浆体系,母岩浆相对富F元素。黑云母花岗岩与W矿化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997.
郝雪峰 《地质与勘探》2023,59(4):734-746
铼(Re)是一种在地壳中的丰度极低的分散元素,却是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由于其丰度很低,其超常富集成矿作用机理及过程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四川盆地西南部乐山地区的犍为-沐川-马边一带,在侏罗系地层中分布有砂岩型铼钼矿床(点)。本文以该区犍为县古匡岩矿床(点)为研究对象,对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中的含矿地层、矿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与铼钼富集密切相关的沥青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含矿砂岩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环境下的产物,而非相对低能、还原的分流间湾沉积环境,并不是表生条件下氧化-还原作用富集成矿。矿床中的沥青是由来自下伏三叠系须家河组古油藏发生热裂解形成的,铼钼元素超常富集成矿与古油藏有机质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成因关系。该类型矿床为铼等稀散元素超常富集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对象。  相似文献   
998.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郭家岭期岩浆活动关系紧密,但针对胶东郭家岭期岩浆岩体的成因仍存在不同认识。笔者等选择焦家金矿带北段与金矿具有时空关系的郭家岭期丛家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岩相学、地球化学、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丛家岩体花岗岩的Na2O/K2O分别为0.69~1.23,Na2O+K2O值为7.29%~9.58%,A/CNK值为1.39~1.51,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丛家岩体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负铕异常(0.41~0.68)、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等富集、 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以及高Sr/Y值(81.59~235.5)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丛家岩体锆石LA-MC-ICP-MS的U-Pb年龄为126.1±0.3 Ma,可以代表丛家岩体结晶年龄;岩体n(87Sr)/n(86Sr)值为0.711463,其低于地壳的平均值(0.7170),高于地幔的平均值(0.7090),表...  相似文献   
999.
1000.
在油气勘探、评价及开发中,岩性识别和薄片鉴定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准确的薄片识别结果可以为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传统的人工判定方法或实验室分析方法具有主观性强、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目前基于内容的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准确性和具体应用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难题。论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岩芯薄片图像的特点及要求,设计并研制成功薄片图像自动识别系统和薄片智能鉴定系统。利用图像梯度分布和色彩分析进行火成岩岩石薄片智能分类,对所有像素进行类别划分进而得到整体的鉴定结果,实现了省时、高效、高精度的薄片智能鉴定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