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55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290篇
地球物理   317篇
地质学   713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针对省级农业农村厅专题数据较多且无统一规范、分布广泛、信息孤岛化、数据更新手段落后、跨部门共享困难等问题,在收集、整合、分析宏观分布的业务信息和应用需求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分布式多源信息集成、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与分析等技术,开展农业农村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模式研究,设计并实现了省级农业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包括门户、一张图综合分析、数据管理、服务管理、自助制图等子系统.实现了农业农村信息资源与测绘地理信息资源跨部门的整合、应用与共享,借助于国家、省级基础测绘和"天地图·陕西"成果,保证了农业农村地理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鲜活性.通过示范应用的引领作用,推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信息化,满足厅机关及直属单位、社会公众、其他部门的应用需求,提高农业农村数据的共享能力,为农业决策提供了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在农业农村部门日常监管和应急决策中发挥了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32.
BDS-3新频点单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有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3)中MEO卫星(BDS-3M)增加的B1C、B2a新频点单点定位研究较少的现状,本文开展了基于新频点B1C、B2a的双频单点定位试验,结合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iGMAS)5个跟踪站连续10 d的数据,对BDS-3的新频点进行数据质量分析、双频伪距单点定位(SPP)和双频静态精密单点定位(PPP)研究,并与GPS的L1、L2频点和BDS-3的B1I、B3I频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伪距单点定位方面,BDS-3新信号在E、N、U 3方向的精度分别优于10、12、11 m,低于GPS的L1、L2双频伪距单点定位和BDS-3的旧频点双频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在精密单点定位方面,BDS-3新频点在收敛速度方面略低于GPS的收敛速度,BDS-3新信号在E、N、U 3方向都能达到分米级精度。  相似文献   
133.
黄玉青  白穆  张靖  贠建明 《北京测绘》2021,35(10):1288-1293
依据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总体设计方案,针对当前测绘业务管理模式存在的流程多、复杂、效率低等问题,以自然资源部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信息化测绘业务管理平台建设为例,设计并实现了有序、规范、实时、高效的信息化测绘业务管理解决方案,为提高信息化生产效率、协同管理水平、节约运营成本、促进文化和信息知识体系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满足了单位办公更加广泛化、精细化的应用需求.该解决方案能对其他单位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4.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系列大型遥感试验开始系统研究地表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对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结合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尚无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解决碳、水、能量循环问题的有效方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滦河上游地区组织开展基础性、多学科、多尺度的"碳、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本次试验面向地球系统科学对遥感观测的最新要求,以遥感如何服务地—气过程研究为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星—机—地多尺度遥感综合观测和地面测量,论证中国自主设计的碳、水、能量相关卫星的技术指标,基于大场景真实结构模拟和多尺度综合观测构建虚拟遥感试验场,验证全波段遥感机理模型和复杂地表辐射传输机理。核心试验区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闪电河流域和地形复杂的小滦河流域。闪电河流域主要地类为农田和草地,开展的试验以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观测为主。小滦河流域主要地类为森林和草地,以碳循环遥感综合观测为主。两个试验区都开展了系统性的多架次飞行试验,并同步开展地面全波段、主被动协同观测。特别设计了一次长达165 km的大跨度飞行试验,横跨两个试验区,包含了地表类型和海拔高度的逐渐过渡。从2017年的预实验开始,整个试验为期5年。基于科学目标驱动、开放、协作、共享的原则,本次试验吸引了10个大型国家科研项目,4个卫星计划团队,19家单位200人次参加,是中国主导的又一次具有明确科学目标的大型多学科交叉遥感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135.
太阳光压摄动是影响卫星定轨中重要的误差源,在GNSS导航卫星精密定轨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光压模型为ECOM模型。为了探究几种ECOM模型及其适用性,该文以超快速星历为起算轨道,分析对比经典ECOM-1模型与最新13参数ECOMC模型对GPS/BDS卫星轨道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ECOM-1模型,ECOMC模型在GPS定轨中精度有所提升,特别体现在径向精度提升,单天与三天弧段在径向的解算精度分别提升了12.73%和24.74%;在BDS定轨中,采用ECOMC模型,部分GEO卫星在径向方向单天精度有12.38%的提升,而对于IGSO与MEO卫星二者精度差异不大;分析可得,由于星体结构不对称引起卫星在沿太阳-卫星方向作用的偶数阶短周期谐波扰动,引入卫星-太阳方向偶数阶项的参数估计可提升卫星径向精度。  相似文献   
136.
The role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ITF)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ian Ocean Dipole(IOD) on ENSO is investigated using version 2 of the Parallel Ocean Program(POP2)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We demonstrate the results through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o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D events from observations and 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simulations. By shutting down the atmospheric bridge while maintaining the tropical oceanic channel, the IOD forcing is shown to influence the ENSO event in the following year, and the role of the ITF is emphasized. During positive IOD events,negative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ies(SSHAs) occur in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 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upwelling.These upwelling anomalies pass through the Indonesian seas and enter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resulting in cold anomalies there. These cold temperature anomalies further propagate to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nd ultimately induce a La Nia-like mode in the following year. In contrast, during negative IOD events, positive SSHAs are established in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 leading to downwelling anomalies that can also propagate into the subsurfac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and travel further eastward. These downwelling anomalies induce negative ITF transport anomalies, and an El Nio-like mode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Ocean that persists into the following year. The effects of negative and positive IOD events on ENSO via the ITF are symmetric. Finally, we also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 of IOD forcing in explaining the Pacific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ENSO via ITF.  相似文献   
137.
热带印度洋海温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1961 2009年99个气象测站逐月降水量资料,以及Hardley中心逐月海表面温度(SST)资料,采用最大协方差分析(MCA)、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考虑扣除ENSO(El Ni珘noSouthern Oscillation)影响后,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和热带印度洋SST之间年际、年代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前期冬、春季持续异常的热带印度洋海盆模与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异常主模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常超前1~2个季节的暖(冷)海盆模对应5月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少),并且这种显著关系存在年代际差异,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两者关系不显著,之后两者关系加强,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对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的影响可能是热带印度洋海盆模"电容器"效应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8.
汛期强降水过程与月内低频降水的联系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1 2010年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第二套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实况天气图等,选取长江中下游32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了该类强降水过程与月内(10~30天)低频降水的联系,并重点讨论了形成该类强降水过程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月内低频振荡周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基本位于降水低频振荡的峰值阶段。(2)梅汛期(6 7月)月内低频降水峰值位相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西伸北进,高低空急流发展加强。在强降水过程发生期,高中低层配置出现垂直方向上的最佳耦合;而台汛期(89月)低频降水峰值位相前期,西太副高东退南撤,低空急流逐渐南落至长江中下游东南部,与高空急流相配合,为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3)梅汛期东北亚低频位势高度低值区南下,与中纬太平洋西传的低频波列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同时西太副高发展加强,造成了长江中下游降水峰值位相南高北低的低频位势高度分布,有利于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台汛期伴随从热带西太平洋到日本海低频波列的西北向移动,菲律宾东北部的低频气旋及其北侧低频反气旋的降水峰值位相分别移至长江中下游和东北亚地区,导致暖湿、干冷气流在长江流域交汇,进而造成强降水过程。(4)菲律宾以东洋面低频强对流可作为梅汛期和台汛期强降水过程发生的前期热带信号,提前低频降水峰值位相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39.
利用1998-2014年20场北疆典型寒潮天气过程的高空、地面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北疆寒潮天气进行了环流分型和区域分型,总结了环流型与冷空气路径、区域类型的对应关系,重点统计了不同季节北疆寒潮爆发前一天内500hPa脊前北风急流、锋区强度、中低空冷空气强度、地面冷高压等特征量的平均值和最大、最小值,并检验欧洲ECMWF数值预报产品在北疆寒潮天气预报中的预报能力,为北疆寒潮精细化预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0.
We present a catalog of cross-correlated radio, infrared and X-ray sources using a very restrictive selection criteria with an IDL-based code developed by u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observed coincidences was evaluated through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of synthetic sources following a well-tested protocol. We found 3320 coincident radio/X-ray sources with a hig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haracterized by the sum of error-weighted coordinate differences. For 997 of them, 2MASS counterparts were found. The percentage of chance coincidences is less than 1%. X-ray hardness ratios of well-known populations of objects were used to provide a crude representation of their X-ray spectrum and to make a preliminary diagnosis of the possible nature of unidentified X-ray source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fact that the X-ray sky is largely dominated by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t high galactic latitudes (|b|≥10°). At low galactic latitudes (|b|≤10°) most of unidentified X-ray sources (∼94%) lie at |b|≤2°.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most of the unidentified sources found toward the Milky Way plane are galactic objects. Well-known and unidentified sources were classified in different tables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radio/infrared and X-ray properties. These tables are intended as a useful tool for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particular identif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