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481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三维直角坐标转换的一种阻尼最小二乘稳健估计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利用阻尼最小二乘原理进行三维直角坐标转换的方法,并在模型中加入了稳健估计进行粗差探测与剔除。该方法的特点是:不依赖7个坐标转换参数初值,计算收敛速度快,计算结果精确稳定可靠,不仅适合于小旋转角而且也适用于任意的大旋转角。通过模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72.
在AMS14C精确定年的基础上,去除有机质、生物碳酸盐和生物硅之后,对南海北部MD05 2905站进行了陆源碎屑的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5.5~63.5 μm粗粒级成分的含量变化特征可用来指示东亚冬季风的变化,2~9 μm细粒级成分含量变化可用于指示东亚夏季风的变化。末次冰期以冬季风为主,全新世以夏季风为主,36 ka BP以来东亚夏季风有逐渐增强的总体趋势,但也发生多次突变现象,在全新世早期(8 500~11 200 ka BP)达到36ka BP以来的最大值,可能是在岁差周期的控制下,与较强的太阳辐射有关。  相似文献   
973.
Zn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Zn在人体病理性矿化灶中的分布尚不明确。本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和成像技术,对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症、乳腺炎症、卵巢浆液癌、主动脉钙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等病灶中的矿化物共28例中的元素含量和分布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Zn与Ca在矿化灶中的分布总体一致,部分区域此消彼长,与Sr-Ca关系相似,提示Zn进入(碳)羟磷灰石晶格占据Ca的位置。 此外,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中矿化灶的Ca/Zn(摩尔浓度)值有显著差异(P<0.01),乳腺癌矿化灶中Zn元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74.
新疆哈密图拉尔根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韧性剪切带上的一个典型岩浆熔离-贯入型矿床。在图拉尔根岩体中的角闪辉橄岩相中发育了一些基性包体,这些包体尺寸在几到几十厘米之间,岩性主要为辉长岩、斜长岩,辉长岩包体含矿性好,而斜长岩包体不含矿。通过岩相学观察发现,包体与寄主岩在矿物种类、含量、蚀变类型及程度以及矿物接触交代关系和生成顺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两者存在截然的接触边,该接触边以鳞片状绿泥石为主。哈克图解和SiO2与不相容元素La、Nd、Zr、Yb的相关性图解都显示图拉尔根基性-超基性岩体样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包体样品则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指示了岩浆混染作用在包体成岩中的重要作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包体和图拉尔根岩体均具Nb、Ta亏损,这可能是陆壳混染作用的结果,或源区存在俯冲的洋壳物质。此外,包体中K、Pb、Sr、P含量非常高,暗示后期流体作用较强;包体的Nb/U、Ce/Pb值都更接近大陆地壳的值,这些都说明陆壳混染的可能性较高,或存在较强的流体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975.
针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插补中数据插值经验正交函数(data interpolat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DINEOF)算法受低相关度站点影响、连续长空缺插值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相关数据插值经验正交函数(coefficient data interpolat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CDINEOF)算法。首先计算目标站点与其周围站点数据的相关度,然后筛选出相关度较高的数据构建观测矩阵,最后采用DINEOF算法对观测矩阵中的缺失数据进行插补。通过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并与DINEOF算法和多项式插值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拟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当观测数据存在连续长空缺时,CDINEOF算法的插值效果优于DINEOF算法和多项式插值法。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CDINEOF算法在保留方差最大化方面效果最好,与DINEOF算法和多项式插值法相比分别提升了11.8%和6.7%。  相似文献   
976.
利用海上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安全分析是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使用厦门港2008—2020年的海上交通事故数据,经过事故数据空间分布特征提取、分析及预测等流程,最终得到厦门水域海上交通事故潜在危险区域。本文首先使用原始事故数据在GIS软件中进行空间定位,形成事故点的可视化空间分布图,然后使用核密度分析法鉴别海上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再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得到该区域事故空间的分布特征和具体的聚集点,最后使用该分布特征、对目标水域数据进行标准化网格切分,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潜在事故风险区域进行预测。本文在核密度分析结果中发现:就事故频度而言,厦门湾和西海域交通事故频度较高。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结果中表明:就空间分布特征而言,厦门港的空间分布出现聚集特征且为空间正相关模式,且就事故具体的空间聚集点而言,厦门湾和西海域仍是事故高发的中心区域。而最后的厦门湾及周边水域风险预测模型显示:潜在事故风险区域多位于沿海和河口交汇区域。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分布特征提取和网格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对于海上交通事故的预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7.
涨潮槽是全球河口普遍存在的重要地貌单元,其动力沉积过程直接关乎河口涨潮槽冲淤稳定。但因径、潮流耦合及高强度人类活动,当前世界大部分河口涨潮槽动力沉积已发生迅速变化,进而引起河槽萎缩。基于此,以2020年6月在长江口南支最大的涨潮槽——新桥水道采集的大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为基础,利用样品的粒径数据并借助经验正交函数(EOF)开展新桥水道表层沉积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桥水道可分为3个沉积区,其中新桥水道上游河段沉积物主要由粉砂质砂和黏土质粉砂组成,沉积物分选较差;新桥水道中游河段沉积物由砂组成,沉积物分选较好;新桥水道下游河段沉积物分选性差,主要由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以及黏土质粉砂组成。新桥水道沉积动力特征可以分为3种模式,其中主要模式为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下,新桥水道上游及下游局部河道形成以砂质粉砂与黏土质粉砂为主的沉积格局;次要模式为局部河势影响下,新桥水道中、下游局部河段形成以粉砂质砂为主的沉积格局;第三模式为洪季径流影响下以砂为主的沉积格局。扁担沙沙尾下移导致进入新桥水道径流增强引起表层沉积物变粗。东风西沙水库的构建诱发新桥水道上段尖端沉积物变细。  相似文献   
978.
烟叶是湖北省西部山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长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目前在烟叶种植区建设的气象观测站数量十分有限。该文对湖北省烟区及附近气象观测站分布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烟叶生长习性配置观测要素,确定设计原则。通过对可利用的现有气象观测站的改造,以及采用格点法合理布局新建站点位置,设计了由97个气象观测站组成的湖北省烟草气象观测网,并将在后期通过实地考察,结合站点选址原则进一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979.
WRF模式对2013年1月华北一次大雾的数值对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益柏  梅娜  范磊  胡晓华  刘家峻  倪文琪 《气象》2014,40(12):1522-1529
采用WRF模式系统模拟了2013年1月22—23日华北大雾天气过程,针对不同的边界层方案、微物理方案和陆面方案,设计了三组数值试验方案,并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对其模拟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部分最适合于此次大雾过程模拟的参数化方案,它们分别是TEMF边界层方案、Goddard微物理方案和RUC陆面方案。此次数值试验结果还表明,WRF模式对大雾天气地面风速风向的模拟能力较好,其他气象要素存在一定的误差,用10 m液态水含量和10 m相对湿度指标共同诊断大雾天气能有效提高大雾判识准确率。  相似文献   
980.
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期是湖北省境内一次重要的成煤时期,由于煤层的不稳定性,其煤层层数、厚度、煤质等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岩性、煤层及古生物研究对比,查明龙潭组由下向上共出现5个煤层,煤层的形成与沉积特征明显受岩相古地理条件所制约。在龙潭组沉积期,湖北省境内总体为"两陆夹一盆"的基本格局,形成潮坪-泻湖-障壁岛沉积体系,该沉积体系是华南海北部沉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秦淮古陆、海湾泻湖及江南古陆组成,沉积区主要为泻湖相和潮坪相单元,其中沼泽亚相为煤层的最佳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