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8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849篇
测绘学   330篇
大气科学   350篇
地球物理   394篇
地质学   1370篇
海洋学   404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长江口九段沙下段冲淤演变水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及工程对九段沙下段地形冲淤的影响.根据已建立的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水流数学模型,用新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所建立的模型,结合由现场测量得到一期工程前后九段沙下段近期地形演变,数值模拟了北槽区域流通量、底层欧拉余流和北槽中下段平面水流特征,以综合分析北槽水域水动力变化对九段沙下段地形冲淤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2.
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时空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水稻Jensen模型中敏感指数在全生育期变化规律的认识,以生长曲线函数建立了水稻敏感指数累积函数,分析了其特征,从而解决了不同长时段敏感指数转换计算问题。较全面地揭示了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其敏感指数累积函数中主要参数随气象条件及土壤因子变化的规律。通过参照作物需水量及其频率以及不同地区土壤有效含水量为媒介,建立了对水分敏感指标在不同水文年份 (时间)和不同地区 (空间)进行预报的数学模型,据此提出了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在时、空两方面插补、延长、移用与扩展的理论与方法。借助于参照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及土壤分布图,探讨了绘制水分生产函数及其主要参数等值线图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3.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水位总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水均衡法对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位变动进行研究,并对降水量与人渗补给量的关系以及平均给水度随地下水位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历史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水均衡模型对于地下水位变动的预测是可靠的,而且简单可行,随后根据不同的地下水开采量等对未来地下水位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4.
影响浸铀细菌活性的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健  茅均标 《现代地质》2002,16(3):312-317
微生物浸铀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难浸铀矿石的浸出率 ,其关键技术是培养高活性的菌种。为了培养能适应多种恶劣条件的高活性菌种 ,必须对影响浸铀微生物活性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对浸铀细菌硫杆菌属中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活性因素的研究 ,并结合实际对从江西山南矿区的野外矿样中分离筛选出的菌株的活性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pH值为 1 8、温度为 30℃、接种量为 2 0 %及 90r/min的充气条件是该硫杆菌最佳的培养条件。通过对磷、铀两种元素在不同浓度下对细菌活性影响的试验 ,得出高浓度的磷、铀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通过驯化可以降低及弱化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5.
闽西南地区四方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 ,花岗闪长岩单颗粒锆石 U-Pb年龄为 10 7.8±1.2 Ma,角闪石 Ar-Ar年龄为 10 4.8± 0 .8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是在伸展拉张构造环境下以快速冷却 (50~ 60℃ / Ma)侵位的 ,岩石相对富 Na2 O,A / CNK<1,具壳 -幔混合源 I型花岗岩特征。岩石富 K、Rb、Th、U、L REE,贫 Ti、Nb、Ta、Sr,具火山弧/活动大陆边缘钙碱性岩系的特征。 (87Sr/ 86Sr) i为 0 .70 63 5~ 0 .70 898,εNd(t)为 -5.2 4~ -3 .69,TDM为 1.3 3~ 1.2 1Ga。岩石主要由幔源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的混合形成的。与闽东沿海地区相比 ,晚中生代时闽西南地区总体处于与华南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的伸展拉张构造环境 ,但由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引发的壳幔作用并不强烈。该时期中酸性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36.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断裂活动有关,标志着印支挤压造山的结束;之后东南大陆进入晚中生代NE向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阶段,经历了挤压造山—剪切拉张过程,并在晚白垩世末期进入又一轮后造山拉张裂解阶段,即中生代时东南大陆边缘经历了早中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和晚中生代(中侏罗世—晚白垩世)两期造山事件,其中早侏罗世的区域拉张作用是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构造域转换可能始于中侏罗世(165Ma)。  相似文献   
137.
海原活动断裂带破裂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海原断裂带18个探槽资料的研究,分析得出海原断裂带是10ka以来共发生10次古地震事件,这些古地震事件具有分级破裂的特征,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是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其他都是沿次级段落的破裂事件。在时间上,古地震事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丛集的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西段或中东段(中段)来回迁移的特征。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震级约8.5级左右,沿次级断裂的破裂事件震级约7.5级左右。  相似文献   
138.
黄家湾矿是近几年在贵州遵义地区寒武系底部新发现的黑色页岩镍钼铂族元素矿床,本文介绍了矿床的基本特征和含矿地层,以及在矿层中鉴别出喷流间歇期形成的水云母黄铁矿层.利用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对矿石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精测,获得541.3±16Ma(2σ)的等时线年龄.黄家湾矿是华南寒武纪黑色页岩多金属成矿带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矿石的PGE和REE测试,结合前人的工作成果,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和W-Sn-Mo-Sb地球化学富集区,认为区域黑色页岩由正常沉积作用形成;提出了镍钼铂族元素矿的成矿模式,认为这套矿床的形成是由海底喷流系统从海底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中萃取物质与下伏富Mo-Re-(Cu)岩浆房提供成矿能源和部分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9.
闽西南地区成岩成矿作用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闽西南地区是特提斯构造域向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转换的典型地区,区内多期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构造单元格局和多种成岩成矿环境。多期多阶段火山侵入岩浆作用为矿集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热液活动条件和深部热源基础。笔者总结了研究区矿床时空演化规律、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构造环境的关系,指出复杂多变的构造环境造成了本区矿床具多时代、多层位、多矿种、多成因类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0.
福清沙浦--平潭马腿推覆型性剪切带位于福建东南沿海褶皱变质带的北段,在“三山、平潭、高山、观音澳”幅1:5万区调工作中,我们首次发现并肯定了该推覆型韧性剪切带的存在,并作了详细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