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模拟的20世纪气温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满文敏  周天军  张洁  吴波 《气象学报》2011,69(4):644-654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发展的快速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对近100年气温变化的模拟,讨论了20世纪气温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强迫作用下,FGOALS_gl能够合理再现20世纪全球平均和纬向平均地表气温随时间的演变。利用太阳辐照度等自然强迫、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等人为强迫因子来驱动耦合模式,能够模拟出过去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增温趋势和年代际变化。耦合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20世纪全球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对区域气温变化模拟效果的分析表明,除北大西洋外,FGOALS_gl对其他地区具有较高的模拟技巧,表明外强迫是造成多数地区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FGOALS_gl的主要缺陷在于模拟的变暖强度偏弱,大气模式自身的偏差以及耦合模式对温室气体响应的敏感度偏低是造成上述缺陷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FGOALS_gl对20世纪气温变化的模拟效果较为理想,特别是在全球、半球和大陆尺度上,该模式对过去100年气温变化的模拟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2.
Sulpho-aluminate expansive cementitious composite is prov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prevent concrete cracking too soon. Mix design of sulpho-aluminate expansive cementitious composite complete- ly depends on experience and experiments at present. This method ignores the influence of expansion behavior which hinders the application of sulpho-aluminate expansive cementitious composite. The workability,free ex- pansion property,flexural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ulpho-aluminate expansive cementitious com- posit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te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ansion ratio and mix design parameters such as curing age,water-cement ratio and cement abundance coefficient is deduc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statistics. A new simplified approach to mix design of sulpho-aluminate expansive cementitious composite is pro- posed as a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which avoids experiments and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93.
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数据交叉点分析与平差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进行了轨道交叉点分析和平差方法研究。根据获取的912万个激光高度测量点进行交叉点计算,产生了整个月球表面140多万个轨道交叉点,对交叉点的位置分布特点与交叉点不符值的时间分布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运用4种基于时间的函数模型对交叉点不符值进行平差处理和对比分析。在试验区(0°N~60°N, 50°W~0°W)内,4种交叉点平差模型均能使交叉点高程不符值中误差从平差前的62.1m降至37m以内,在此基础上产生的DEM条带现象消失或减弱,表明交叉点平差能明显改进DEM的质量。  相似文献   
94.
靳文敏 《热带地理》2013,(2):164-170,186
对大型事件影响力共识的缺乏与其申办热情成为悖论,一方面其影响效应尚模糊不清,并引起学界的质疑和争议;另一方面城市的申办和举办热情有增无减,因而隐藏在经济目标之下的非经济动机值得关注。文章从已有文献中厘清国外大型事件的申办动机、申办过程及事件后所表征的政治效应,从政治视角解释当前国外大型事件的申办热潮。主要结论如下:1)超越"事件"本身来看,大型事件作为政府政策工具的角色突显;2)大型事件的时效性使得城市得以完成正常情况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实施的城市空间改造、城市建设,以及将一些重要的政策尽早提上日程,城市采纳事件战略具有复杂的政治动机;3)大型事件的推动者往往是城市商业和政治精英结成的联盟,一方面他们共同致力于推动举办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他们也借此谋求政治及商业领域的社会资本;4)大型事件被用来作为合法化工具:是展示国家认同的合法化途径;获得公众支持的合法性;获得上一级政府支持,特别是资金支持的合法性;5)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申办更体现出其改善国际不平等关系及成为"非洲门户"的意愿。  相似文献   
95.
96.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地区是以耗竭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外延型经济发展典型地区。经过近百年来的开发.区域资源趋于枯竭.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问题和矛盾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体制原因。本文分析了东北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问题.阐明了其经济衰退的机制和问题的成因.提出了今后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四种模式——综合性发展模式、主导产业转型模式、培育接续产业模式、资源带动发展模式,论述了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破解的三大难题——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生态环境整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郯庐断裂带在山东境内被称为沂沭断裂带的部分是其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一段.许多学者对沂沭断裂带做过大量研究工作,指出沂沭带活动存在差异性,但较少关于差异活动的原因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沂沭带5条断裂的主要活动规律及其特点,对沂沭带进行了新的分段,并归纳了沂沭带不同断裂之间、同一断裂不同段落之间的活动差异及其差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地貌、断裂结构、断裂空间组合、现代运动、深部构造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阐述了造成沂沭带差异活动的可能原因,为更深入地研究沂沭带提供了新鲜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98.
Modeling of suspended sediment particle movement in surface water can be achieved by stochastic particle tracking model approaches.In this paper,different mathematical forms of particle tracking models are introduced to describe particle movement under various flow conditions,i.e.,the stochastic diffusion process,stochastic jump process,and stochastic jump diffusion process.While the stochastic diffusion process can be used to represent the stochastic movement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urbulent flows,the stochastic jump and the stochastic jump diffusion processe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suspended particle movement in the occurrences of a sequence of extreme flows.An extreme flow herein is defined as a hydrologic flow event or a hydrodynamic flow phenomenon with a low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and a high impact on its ambient flow environment.In this paper,the suspended sediment particle is assumed to immediately follow the extreme flows in the jump process(i.e.the time lag between the flow particle and the sediment particle in extreme flows is considered negligible).In the proposed particle tracking models,a random term mainly caused by fluid eddy motions is modeled as a Wiener process,while the random occurrences of a sequence of extreme flows can be modeled as a Poisson process.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the extreme flows in the proposed particle tracking model can be explicitly accounted for by the Poisson process when evaluating particle movement.The ensemble mean and variance of particle trajectory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proposed stochastic models via simulations.The ensemble mean and variance of particle velocity are verified with available data.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stochastic particle tracking models for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ing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
基于重轨InSAR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反演积雪深度是流域尺度积雪遥感监测的热点之一, SAR的干涉测量(Interferometic SAR, InSAR)扩展了其在积雪研究中的应用. 微波能够穿透干雪,并在雪-空气界面发生折射,导致传播路径变化;根据InSAR原理,降雪前后的SAR像对会形成由于干雪覆盖导致的干涉相位差. 基于此,提出了基于重轨InSAR技术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首先,结合气象、水文、野外观测数据,判断积雪状态,以选择最佳干涉像对(无雪和干雪覆盖);然后,优化干涉处理过程,利用差分原理,获得由于干雪覆盖导致的相位差;最后,基于雪深与相位差的几何关系,反演积雪深度,并探讨反演结果精度的影响因素.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为研究区,利用Envisat ASAR数据,实现积雪深度的反演. 结果表明:2009年2月份研究区大部分地区雪深为20 cm左右,与野外观测结果相符;与同时期HJ-1光学影像比较,所获得的积雪覆盖范围吻合. 同时指出,失相干和输入参数(入射角、雪密度)误差是反演结果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0.
以毛乌素沙地南缘风沙活动区典型的不同活性沙丘(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2年4-10月,每月2次,利用烘干法对3种沙丘迎风坡、丘顶、背风坡底部的0~100 cm深度土壤水分进行定位监测,分析了3种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总体表现为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流动沙丘。3种沙丘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大体上都表现为秋季 >春季 >夏季。3种沙丘背风坡底部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其次是迎风坡,丘顶最低,且迎风坡和丘顶两年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差距不大。表层0~10 cm土壤水分含量季节之间差异最大,随深度增加,土壤水分季节变异系数减小。沙丘各部位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变异系数总体变化趋势为从春季到夏季增加,从夏季到秋季减小。土壤水分含量在0~100 cm的垂直变异系数与土壤水分含量为负相关关系,水分含量越高,土壤水分在0~100 cm之间的变化幅度越小。研究区3种沙丘土壤含水量变化水分可分为4个时期:4-5月为春季缓慢积累期,6-8月为夏季消耗期,9-11月为秋季积累期,12月到次年3月为冬季稳定期。总体上,天然植被对水分的涵养效果大于其消耗,本区降水可以维持不同活性沙丘的天然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