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89篇
  免费   22302篇
  国内免费   45909篇
测绘学   4843篇
大气科学   25027篇
地球物理   17831篇
地质学   45965篇
海洋学   17993篇
天文学   1976篇
综合类   7180篇
自然地理   5685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612篇
  2022年   1652篇
  2021年   2069篇
  2020年   2917篇
  2019年   6423篇
  2018年   6798篇
  2017年   6417篇
  2016年   6710篇
  2015年   5841篇
  2014年   5618篇
  2013年   6189篇
  2012年   5842篇
  2011年   5707篇
  2010年   5640篇
  2009年   4959篇
  2008年   4171篇
  2007年   4127篇
  2006年   3546篇
  2005年   3380篇
  2004年   3366篇
  2003年   3107篇
  2002年   2808篇
  2001年   2674篇
  2000年   2433篇
  1999年   2776篇
  1998年   2574篇
  1997年   2566篇
  1996年   2124篇
  1995年   1990篇
  1994年   1771篇
  1993年   1654篇
  1992年   1359篇
  1991年   1074篇
  1990年   928篇
  1989年   795篇
  1988年   691篇
  1987年   487篇
  1986年   419篇
  1985年   308篇
  1984年   344篇
  1983年   213篇
  1982年   235篇
  1981年   171篇
  1980年   128篇
  1979年   122篇
  1978年   54篇
  1977年   51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1Introduction The ocean covering more than 70% of theearth’s surface represents a less explored environ-ment for microbial diversity(Yu etal., 2005). As agreat promising source for new natural productswhich have not been observed from terrestrial micro-o…  相似文献   
993.
副渔获物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其减少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渔具不同的选择性和多鱼种鱼类共栖 ,人们在对目标种类进行捕捞时 ,不可避免地产生副渔获物及其抛弃。由于渔业资源的下降和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 ,副渔获物及其抛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世界范围内的渔业活动所产生的副渔获物进行分析 ,根据副渔获物的种类、被抛弃情况和原因以及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提出了减少副渔获物和抛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调查分析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平面、垂直、总日和季节)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不均匀,各类群具有不同的密集区,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垂直分布存在6种模式,以标准单峰和弱单峰为主,分布类型的多样化是由于微微型浮游植物固有的垂直分布模式和研究海域复杂的地形及水动力(如跃层等)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存在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现象;在季节变化方面,各类群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的重要因子,而光辐照度、温盐跃层是影响垂直分布的重要因子,微微型浮游植物不同类群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位移”现象,此与不同类群对温度敏感性不同、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以及生存空间的互补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5.
孙凌  张杰 《海洋学报》2007,29(3):137-145
卫星传感器接收到的辐射能量不仅受到大气中分子和气溶胶散射的影响,还受到气体分子吸收的影响.对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水色遥感,吸收气体主要是臭氧、水汽和氧气,因此若传感器的光谱范围包含了这些气体的吸收波段,则应该在数据处理——计算瑞利、气溶胶反射率和透过率时予以考虑.波段光谱宽度为20 nm(两个近红外波段为40nm)的SeaWiFS在数据处理时主要考虑了臭氧和水汽的影响,并在计算气溶胶反射率时对受氧气吸收影响的波段进行了单独修正[1].由于“HY-1A”CCD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宽度均超过100 nm,覆盖了三种主要吸收气体的部分吸收线,因此它受到的气体影响会更大.  相似文献   
996.
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异常和中尺度涡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3~2004年卫星高度计TP/Jason-1和 ERS/ENVISAT提供的海平面异常(SLA)融合数据,分析了黑潮延伸区12年来的平均海平面异常的变化特征及中尺度涡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黑潮延伸区海平面异常(SLA)呈递增趋势,年平均上升率为8.89mm/a,显著性周期是1年、0.5年和6年;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异常和海表面温度异常的低频分量与Nino3指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说明,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变化和海表面温度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都受到黑潮变化的密切影响.在日本东部的黑潮延伸区,中尺度涡自东向西移动,寿命约为1年,移动速度大约是10经度/年.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面积呈现几乎同步增减的规律,均呈年周期变化,上半年少,下半年多.在1997~1998年,黑潮延伸区内中尺度涡的面积显著减小,并且正好对应于Nino3指数极大值出现的年份.因此,黑潮延伸区内中尺度涡的数量和强度也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虾池的溶解氧含量及其补充量和消耗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对虾养殖池塘溶解氧含量及其收支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虾池DO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是虾池溶解氧补充的主要来源,夏季最高可超过5mg/(dm3·d)。养殖后期对虾的耗氧量占总耗氧量的34%,底质和池水耗氧量分别占30%和35%。根据虾池氧的收支情况讨论了池养对虾的生产容量。  相似文献   
998.
南沙群岛海区晚第四纪碳酸盐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广庆  王有强 《台湾海峡》1994,13(3):263-274
本文研究了五个柱状沉积物的碳酸盐沉积。根据沉积物的陆源碎屑和生物骨屑CaCO3沉积作用的特点,把本区沉积物分为五种沉积类;碳酸盐生物组成的门类较多,以有孔虫为主,其次为珊瑚,腹足类等;碳酸盐矿物以低镁方解石为主,还有高镁方解石和文石;与沉积物中CaCO3有关的化学元素10多种。这些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比值等,是区分礁相,礁体过渡带和非礁相的标志。所有这些碳酸盐沉积作用的特点表明,区内存在着五种沉  相似文献   
999.
湄洲湾泥沙活动及海底冲淤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洲湾沙源少,海水含沙量低,平均值10~20g/m~3。冬季受东北季风及浙闽沿岸流影响,湾口含沙量高,达到34g/m~3;夏季受径流影响,湾内含沙量相对偏高,达到16g/m~3。泥沙的运移趋势:主航道基本朝外,两侧朝里。受强潮流作用,深槽及水下潮流冲沟受到冲刷,斜坡及潮坪略有淤积。  相似文献   
1000.
K. Strohle  M. D. Krom 《Marine Geology》1997,140(3-4):231-236
The sediments of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basin contain a series of organic-rich sapropels intercalated with organic-poor nannofossil oozes. Until recently the timing of the onset of sapropel formation was not known accurately because of the low resolution achievable by conventional radiocarbon dating. Compilation of all available 14C-AMS dates show that the base of S-1 (the most recent sapropel) was initiated 8800 years B.P. (14C age corrected by 400 years for reservoir effect) under a 500 m water column and moved progressively into deeper water reaching depths of 3500 m at 8200 years B.P. Th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ge of S-1 onset and water depth suggests that formation of sapropels moved into deeper water at a rate of 1000 m/200 year. A model is suggested in which export production which sank below the well-mixed surface layers (500 m) was respired consuming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Levantine deep water until a threshold value was reached when sapropels began to be preserved in the sediment. This resulted in a progressively deepening oxygen minimum zone with time until eventually the entire deep water in the basin was oxygen depleted. Assuming that the threshold value for sapropel formation was complete anoxia, it was calculated tha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basin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S-1 was a factor of 5 greater than that found at pres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