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43篇
  免费   6694篇
  国内免费   8548篇
测绘学   2892篇
大气科学   7354篇
地球物理   8961篇
地质学   17584篇
海洋学   4274篇
天文学   1554篇
综合类   3908篇
自然地理   4658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1557篇
  2021年   1747篇
  2020年   1440篇
  2019年   1699篇
  2018年   1964篇
  2017年   1792篇
  2016年   2060篇
  2015年   1831篇
  2014年   2175篇
  2013年   2165篇
  2012年   2116篇
  2011年   2212篇
  2010年   2286篇
  2009年   2172篇
  2008年   2003篇
  2007年   1878篇
  2006年   1501篇
  2005年   1429篇
  2004年   1095篇
  2003年   1101篇
  2002年   1079篇
  2001年   1117篇
  2000年   1247篇
  1999年   1638篇
  1998年   1325篇
  1997年   1237篇
  1996年   1136篇
  1995年   972篇
  1994年   857篇
  1993年   785篇
  1992年   613篇
  1991年   487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330篇
  1988年   297篇
  1987年   169篇
  1986年   159篇
  1985年   103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80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59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2篇
  1958年   30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31.
广西中三叠统浊流流向及坡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中三叠统浊积岩系中溢堤流沉积的识别,结合同一鲍马层序Tc段斜层理倾向与其底部槽模走向不一致的分析,以及横向冲刷模、U形障碍冲刷痕等冲蚀构造、大型滑动模等压刻构造的认识,筛选出宽阔水道充填沉积、扇状体及分支水道沉积中底模构造的指向数据,来指示浊流主体流向,并区分出溢堤流流向。从而确定了本区中三叠世时的浊流主体流向为NW向,平均为300°。根据滑塌沉积中滑塌包卷层轴面、滑塌面的测定,确定凤山县金牙处的古坡向平均为322°,与浊流主体流向基本一致。还认为中三叠世时右江盆地沉积物源来自桂东和桂东南蚀源区,海水由其南的越南境内进入。  相似文献   
132.
本文引用了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对地下水库人工回灌的复杂系统进行了择优排序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实践证明,层次分析法对于地下水库人工回灌方案的择优是一种简捷实用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33.

Study is made on a 45 km-long artificial ecosystem without irrigation in Tengger desert on the basis of long-term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cohydrological fundamentals. Changes in water allocation, utilization, cycle and balance patterns in more than 40-year evolution of the soil-plant system are analyzed. The formation of a drought horizon in shrub rhizosphere and its effect, ecohydr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crust and its effect on the soil-plant system change are discussed. Driven by water self-regulation and water stress, the soil-plant system is going to develop towards the steppe desert to ensure more effective use and optimum co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

  相似文献   
134.
数字图像压缩方法在天文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在天文领域应用的必要性。针对天文观测的特点和研究的需要,经过研究、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天文图像压缩的可行方案。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及压缩实验并给出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5.
介绍了超新星完整样品的分类概况,依次转述了各类超新星光谱观测的新进展。两颗特殊Ia型超新星-SN1991T和SN1991bg一的发现对原先认为Ia型超新星是均质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对Ib/Ic型超新星应加以特别关注,II型超新星SN1993J和SN1987K由光极大时的II型演化星云类似于Ib/Ic的光谱,对传统的超新星I型和II型的区分提出了质疑,对某些特殊II型超新星也许列为“IIn”型,其Hα  相似文献   
136.
山区短波反射辐射的计算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计算山区测点可接受到的来自周围山地的短波反射辐射日平均通量密度的通用计算机模式,并以大别山南段赵公岭山区为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式通用性强、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7.
CygX—1硬态高能光子的时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进禄  李惕碚 《天文学报》2001,42(2):140-147
硬X射线和软射线光子的时延时研究主能辐射的一个重要方面,傅里叶交叉谱常常被用于教育处硬软光子之间的时延,但是交叉说示能在高于30Hz的傅里叶频率上从CygX-1测量到有统计意义的快速光变,由李惕培在时域上发展的交叉相关函方法能有效测量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时延,利用此交叉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观测时期CygX-1硬态高能光子时延 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CygX-1硬态在短的尺度(<0.1秒)上存存在有意义的时间延迟,并将短时间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和各种CygX-1硬态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38.
利用上海天文台的照相底片资料,确定了疏散星团NGC6530天区364颗恒星的自行和成员概率,并对有关自行测定的方法、结果和精度等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讨论。使用的底片历元差为87年,全部恒星自行中误差的均方根值为1.09mas/a。  相似文献   
139.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d karst weathering crust in the research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ubtypes. The first one includes the silicon to aluminum rati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lay minerals, etc., and reflects the weak action of de-silicon and aluminum enrichment. The second one, for example the granularity, shows that the viscous action is strong. The third one, such as the CaCO3 content and pH value, has regional difference in a large scal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dition of modern scenery, so it is not important as for the ancien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0.

The pyroxenite xenoliths in the volcanic rocks of Hoh Xil consist of clinopyroxenes and orthopyroxenes.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se pyroxenes is similar to that of mantle xenoliths including peridotite and pyroxenite from China and abroad, and different from that of granulites. The pyroxenes formed at 1101–1400°C (averaging 1250°C) and under 30–60 kb (averaging 46 kb). We deduced that the magma was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at a depth of more than 150 km, which fits in with the geophysical conclusion that the low-velocity layer existed in the mantle under 150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