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支持向量机方法是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新一代学习算法,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和高维模式识别中表现出很多特有的优势。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的原理,以及在地震勘探、油气储层预测、大地电磁和地震监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说明此方法在地球物理学研究中是有效的。随着支持向量机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482.
日喀则城市活断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喀则地质资料匮乏,地球物理勘探资料更加稀缺,该地区在此之前没有开展过地震勘探的工作.本文针对日喀则地区活动断裂,采用夯源为人工震源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结合小折射调查低速层,详细讨论工作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出在该地区地质条件下实施隐伏断裂勘探时的地震仪器选择、方案设计、参数选取、数据处理、断层识别的基本方法;查明拉堆—乃东断裂、抓各落断裂、毕定—甲舍拉断裂、甲岗—谢通门断裂的走向、产状、上断点埋深及其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位置等主要参数.为日喀则地区的深浅构造关系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填补该地区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483.
基于ETM+遥感数据解译研究区地质构造,利用ASTER数据,采用光谱角填图法(SAM)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同时,结合研究区化探异常数据分布特征、岩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已有的地质资料等,总结了研究区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规律,并达到了成矿模型要求.最后,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满都地区进行了成矿远景区的圈定.研究结果表明:结合ETM+和ASTER遥感数据和化探异常数据,建立遥感成矿模型,在圈定成矿远景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84.
基于Landsat-TM和MODIS的非洲水体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遥感是进行洲际或者全球尺度内陆水体信息提取的最有效、最为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作为全球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大洲,以遥感技术进行非洲内陆水体信息提取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以2010年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辅以MODIS遥感影像,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选用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及波段组合(Band 4/Band 2)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并根据不同气候区,选取4个典型区,监测年内水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非洲内陆水体面积为311 479.2 km2,其中湖泊总面积为209 018.5 km2,占水体总面积的67.1%;河渠总面积64 550.1 km2,占20.7%;水库坑塘总面积37 910.7 km2,占12.2%。非洲拥有水库211个,总面积13 438.7 km2。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水体主要的分布区,统计分析表明约97%的水体分布在该地区。3)热带沙漠气候区湖泊面积呈减少趋势,热带草原气候区湖泊受干湿季节影响上下波动较大,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湖泊面积变化较小,总体上4个典型区水体面积变差系数<10%。  相似文献   
485.
黑龙江六九山铜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东部,是近年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矿床产于爆破角砾岩带中,矿带东西长约1200 m,南北宽约500 m.矿带分布范围与角砾岩带基本一致,产于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和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中.共圈定24条矿体,其中工业矿体19条.矿体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总体走向61°,倾向北西,倾角20~35°.矿体长度不大于780 m,一般在300 m左右,平均厚度7.18 m.矿体平均品位Cu 0.59%~1.01%,伴生Ag 3×10-6~5×10-6.矿床平均品位Cu 0.73%,伴生Ag 5.87×10-6.六九山地区火山-岩浆活动强烈,在方圆20余平方千米内发育有9座中心式火山.六九山铜银矿床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其形成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早二叠世成矿物质准备阶段,晚侏罗世成矿物质初步富集阶段和早白垩世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486.
黑河市大新屯锑-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东北部,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1∶5万水系沉积物Sb、Au、Hg异常强度较高,规模较大,是金及多金属成矿有利部位.为了对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评价,选定了规模最大的新07Hs-35异常,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对异常进一步查证.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后圈定Sb、Au、Hg、Ag、As、W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多处,以Sb、Hg、Au异常为主,各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吻合较好.因此利用槽探工程对圈定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验证,发现了锑-金矿体,从而确定了大新屯锑-金矿找矿靶区,说明地球化学勘查快速确定找矿靶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87.
中国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用地变化与保护成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吉喜  刘晓曼  王超  王勇  付卓  侯鹏  吕娜 《地理学报》2021,76(7):1708-1721
定量分析重要生态空间建立前后的生态保护成效,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态用地为切入点,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评估了中国重要生态空间构建的生态保护效果,以期能为国土空间分类分区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 2018年重要生态空间以生态用地为主导,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体现了重要生态空间的发展定位和重要地位; ② 1980—2018年,重要生态空间内生态用地呈收缩趋势,但面积减少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定量反映了重要生态空间的构建对生态的积极保护成效,总体来说生态用地变化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扩大区域主要分布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工程实施区,缩小区域集中在东北平原的粮食主产区和新疆绿洲农业地区,今后要重点加强管控;③ 3类重要生态空间内部生态保护成效有差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用地面积比例最高,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率最小、减少趋势最不明显、变化最为稳定,生态保护效果最好;④ 重要生态空间内生态用地面积比例高于周边外部区域,面积减少率低于外部区域,内、外保护成效具有明显梯度差异,说明重要生态空间的构建对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88.
森林植被的降雨再分配过程是影响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于2018年5-8月观测27 a生樟子松人工林降雨再分配特征,探究降雨再分配的比例变化对林地水分平衡的影响机制,分析、量化林内穿透雨、林冠截留、树干径流、枯落物层入渗部分产生的阈值。结果表明:樟子松林内穿透雨量占同期降雨量的86.45%,穿透雨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降雨量>0.63 mm时产生穿透雨;林冠截留量和树干径流量分别占降雨量的10.44%和2.54%,树干径流量与降雨量之间呈正线性关系,降雨量>1.19 mm时,产生树干径流;枯落物层截留量占降雨量的12.37%,枯落物层截留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枯落物在0~24 h内平均吸水速率为1.83 mm·h-1,其最大持水量为3.23 mm,并且枯落物层截留量占其最大持水量的42.37%。从林冠到枯落物各层截留总量为25.35%,其中有74.65%的雨水最后从枯落物层入渗进入地表,用于补充土壤水分、下渗或补充地下水。半干旱沙地樟子松林可以有效地发挥截留降雨、贮存雨水的功能,继而改善沙地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的有效补给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489.
于俊红  张宁  吕悦 《北京测绘》2021,35(5):645-647
三维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系统通过发射和接收激光脉冲,能直接快速获得地表密集的高精度3维激光点云数据,以下简称LiDAR激光点云数据.本文应用车载LiDAR激光点云移动测量技术,结合房产测量系统及测区实际情况,对不动产测绘项目外业数据采集过程进行研究,并详细阐述了利用点云进行不动产外业测量的方法,最后与传统测图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车载LiDAR激光点云移动测量技术可以满足不动产测绘的精度要求,而且外业数据采集效率较传统方法提高30多倍.可以为不动产测绘项目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90.
基于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济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2年8月18日山东省境内飑线发展过程中对流单体之间以及弓形回波与对流单体之间的合并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1)合并过程经历了合并初期、合并中期和完全合并期。云桥位于雷暴中层,合并过程中回波强度先减弱再增强。2)合并的结果是,上游回波减弱并入下游回波,为下游回波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产生的下沉出流与暖湿空气辐合,增强了下游回波的上升运动,促使下游回波持续发展并替代老回波(属喂养型合并)。合并促使低层小尺度涡旋强度增强、底高降低,出现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3)对流单体与单体合并中期,两者强度减弱,完全合并期则强度增强。低层涡旋尺度小、强度强,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垂直伸展厚度和最大切变值较大、底高低,产生的龙卷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造成灾害重。4)弓形回波与对流单体合并过程中,单体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弓形回波在完全合并期减弱。低层涡旋尺度大、强度弱。5)龙卷的强度与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底高、垂直伸展厚度及最大切变值有关。单体合并过程中,若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底高或最大切变的高度降低,或者最大切变值出现跃增,则可能出现龙卷。弓形回波顶点附近有对流单体合并,易出现龙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