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34篇
  免费   10962篇
  国内免费   16022篇
测绘学   8149篇
大气科学   5636篇
地球物理   8098篇
地质学   29289篇
海洋学   8488篇
天文学   592篇
综合类   3829篇
自然地理   6637篇
  2024年   329篇
  2023年   1024篇
  2022年   2798篇
  2021年   3456篇
  2020年   2644篇
  2019年   3436篇
  2018年   2855篇
  2017年   2698篇
  2016年   2650篇
  2015年   3282篇
  2014年   3199篇
  2013年   3815篇
  2012年   4175篇
  2011年   4120篇
  2010年   3990篇
  2009年   3717篇
  2008年   3727篇
  2007年   3522篇
  2006年   3363篇
  2005年   2832篇
  2004年   2101篇
  2003年   1424篇
  2002年   1500篇
  2001年   1323篇
  2000年   1075篇
  1999年   473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7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时有机质对As,Sb,Bi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森林沼泽景观区有机水系沉积物(泥炭)、土壤中As,Sb,Bi的测定结果,发现样品中的有机质对王水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上述元素存在极大的干扰,提出采用低温(<450℃)灰化处理可完全消除干扰。对比研究还发现,过去森林沼泽景观区的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中的As,Sb,Bi数据存在问题,应专门对其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992.
新疆可可托海绿柱石猫眼矿物学特征及其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绿柱石的各个品种当中,绿柱石猫眼是比较独特的一个品种,经济价值较高。其内部因含有大量的定向排列的气液包体,所以在定向切割的弧面宝石中会出现猫眼效应。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地区产出大量的淡黄色、淡绿色、淡蓝色绿柱石猫眼。通过化学全分析、显微硬度仪、X光粉晶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该地绿柱石猫眼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物质的结构、绿柱石分子中的结构水、内部包体的赋存状态、气液包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同时计算出了晶体化学式、晶胞参数。为该地区绿柱石猫眼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较为系统和详细的资料。通过对其内部结构的认识,进行了改色和优化试验,获得了该绿柱石的宝石改善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93.
分析了天水台数字深井水温资料在陕西石泉ML4.7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发现在震前5天内深井水温发生大幅度的降升变化,呈负脉冲形态,表现为典型的脉冲型前兆异常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94.
Introduction The MS=8.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west of the Kunlun Pass on November 14, 2001. It is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occurred in China since the last half of the century and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recent seismic history of China. Some specialists consider that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area where the earthquake monitoring capability is lowest in Chinese mainland; no striking precursory seismicity was found. The study on the precursory seismicity before the earthquake has not b…  相似文献   
995.
As the core block of the East Gondwana Land, the East Antarctic Shield was traditionally thought, before 1992, as an amalgamation of a number of Archaean-Paleoproterozoic nuclei, be-ing welded by Grenville aged mobile belts during 1400—900 Ma, while the …  相似文献   
996.
A method, based on the Hilbert–Huang spectral analysis, has been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to identify linear structures in which normal modes exist (i.e., real eigenvalues and eigenvectors). Frequently, all the eigenvalues and eigenvectors of linear structures are complex.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is extended further to identify general linear structures with complex modes using the free vibration response data polluted by noise. Measured response signals are first decomposed into modal responses us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intermittency criteria. Each modal response contains the contribution of a complex conjugate pair of modes with a unique frequency and a damping ratio. Then, each modal response is decomposed in the frequency–time domain to yield instantaneous phase angle and amplitude using the Hilbert transform. Based on a single measurement of the impulse response time history at one appropriate location, the complex eigenvalues of the linear structure can be identified using a simple analysis procedure. When the response time histories are measured at all location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capable of identifying the complex mode shapes as well as the mass, damping and stiffness matrices of the struct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method presented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inear structures with complex modes can be identified effectively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7.
分析了马先蒿属 (PedicularisL .)植物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3C值 )特征以及δ13C值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的δ13C值属于C3植物的范围 ,最大值是碎米蕨叶马先蒿 (Pedic ularischeilanthifoilia) ,- 2 2 .4‰ ,最小值属于黄花鸭首马先蒿 (Pedicularisanasvar .xanthantha) ,- 31.5‰ ,平均值为 - 2 7.1‰ .相关分析表明 ,马先蒿植物叶片的δ13C值与年降水量和湿润度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与年平均温度和≥ 10℃的总积温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 .随着海拔的升高 ,δ13C值增大 (P <0 0 5 ) ,与经度的变化呈负相关 (P <0 0 5 ) ,而与纬度呈现弱的正相关 (P <0 0 5 )关系 .  相似文献   
998.
简要回顾了《沉积学报》创刊二十年对中国沉积学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21世纪全球地学研究的新热点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批准启动了 IGCP44 7-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和地球演化项目 ( 2 0 0 1~ 2 0 0 5 )〔1〕。本文简要地回顾了臼齿碳酸盐岩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臼齿碳酸盐岩是一种具有类似大象臼齿的肠状褶皱构造的岩石 ,具有特殊的时限范围 (中 -新元古代 )。试图解释其成因和可能用于古大陆地层对比是本项目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们是解决前寒武纪生物学和地球化学事件的关键。臼齿碳酸盐岩的发育和衰退关系到地球生命起源和海洋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的突变。 87Sr/86 Sr年龄同位素测定证明 ,微亮晶 (臼齿 )碳酸盐消失的时限很可能为75 0 Ma。另外 ,中 -新元古代碳酸盐岩地层具有重要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刘招君 《沉积学报》2003,21(1):148-154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始新统双阳组发育典型的湖泊水下扇体。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 ,并结合粒度分析等方法 ,将其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及某干微相。影响水下扇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同生断裂的活动造就了陡坡地形 ,其幕式活动成为水下扇形成的触发机制 ;阵发型水下扇主要发育在陡坡带 ,稳定型水下扇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的前端 ,气候因素也为稳定型水下扇形成创造了物源条件 ;基准面升降影响着水下扇的相序特征 ,低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易形成推进型水下扇 ,水进体系域易形成退缩型水下扇 ;半深湖 -深湖的滞水条件是水下扇得以保存的前提。统计结果表明本区获工业油气流的井主要集中在中扇 ,其中辫状水道微相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