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7篇
  免费   2701篇
  国内免费   3929篇
测绘学   1741篇
大气科学   1683篇
地球物理   2045篇
地质学   6833篇
海洋学   2947篇
天文学   242篇
综合类   935篇
自然地理   1541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623篇
  2021年   755篇
  2020年   659篇
  2019年   676篇
  2018年   679篇
  2017年   676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714篇
  2014年   730篇
  2013年   937篇
  2012年   926篇
  2011年   1004篇
  2010年   990篇
  2009年   879篇
  2008年   953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841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586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571篇
  2001年   541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于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区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种类为主,优势种为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菱形藻(Nitzschia sp.1)等,同时出现多种裸藻、绿藻和甲藻。本次调查共鉴定到浮游植物31属87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23属75种(包括变种),蓝藻门3属3种,绿藻门1属4种,金藻门1属1种,甲藻门2属2种,裸藻门1属2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2.78×104~1.14×106个/L,平均为3.51×105个/L,季节变化为双峰型。出现大量的底栖硅藻和淡水性藻类是该水域浮游植物的一个特点。浮游植物的组成和结构表明该水域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52.
曹立民  李健  刘淇  王群 《海洋科学》2006,30(5):45-5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诺氟沙星强化卤虫(Artemia)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结果表明:强化4~8 h,卤虫体内的药物质量浓度达到最高,此后卤虫体内药物摄入和排除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温度影响诺氟沙星在卤虫体内半衰期:体长3mm和6 mm的卤虫,在4,16,28℃时的半衰期分别为51.33,19.29,18.64 h和39.67,13.26,12.6 h。对虾摄食诺氟沙星强化的卤虫后,对虾组织中药物质量浓度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投喂剂量对Tmax和Cmax影响较大,当对虾给药质量分数分别为800,400,200mg/kg时,肌肉中给药后出现最高血药的时间或达峰时间分别为0.403,0.540,0.481 h;肝胰脏中给药后出现最高血药的时间或达峰时间分别为0.826,1.839,1.469 h;肌肉中给药后的最高血药质量浓度分别为98.943,46.752,10.887 mg/L;肝胰脏中给药后的最高血药质量浓度分别为738.267,597.352,415.268 mg/L。药物在对虾肌肉的消除半衰期(约26.688 h)明显长于肝胰脏中消除半衰期(约13.988 h)。  相似文献   
53.
朱艺峰  林霞  徐同成 《海洋学报》2006,28(5):101-106
实验设置了一直投喂、周期性饥饿1,2,3,4d和一直饥饿6个处理组,采用轮虫单个体培养,检验周期性饥饿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实验种群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直投喂组的生殖价最高,对轮虫种群的潜在增长最有利,随饥饿强度的增大,生殖价减小.不同处理下,轮虫个体寿命与其生殖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47).轮虫在受到饥饿后,寿命略有增长,但不同处理对轮虫的平均寿命(10.8~13.1d)和生殖期(6.3~8.3d)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饥饿强度增大时,轮虫个体的总产幼数、总产卵量显著下降(P<0.05),产第1幼、最后1幼、第1卵、最后1卵时间显著延长(P<0.05);同时,种群参数的世代时间(T)随饥饿强度增加而增大,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生殖率(R0)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4.
利用一个斜压两层海洋模式解析地研究了赤道东、西太平洋对信风张弛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当赤道上空偏东信风张弛或转为西风时,由于打破了海洋原来的平衡关系,结果在赤道东、西太平洋的温跃层附近产生了扰动并开始传播.西太平洋温跃层附近的扰动向东传播的速度远大于东太平洋扰动向西传播的速度,而且与东太平洋温跃层扰动向西传播的狭窄范围和小振幅相比,西太平洋温跃层扰动向东传播的范围和强度均很大.这与最近几次强厄尔尼诺增暖事件暖水从赤道西太平洋向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迅速传播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5.
红树林单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益明  向平  林鹏 《海洋科学》2005,29(3):56-63
植物单宁(vegetable tannin),又称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多元酚化合物,在维管植物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含量可达20%。作为皮革的一种传统鞣剂,单宁一般指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500~3000的多酚。Haslam提出了植物多酚这一术语,它包括了单宁及相关化合物(如单宁的前体化合物和单宁的聚合物)。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分析了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各测站的实测流、潮流和佘流分布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测区内潮流为非正规丰日浅海潮流,其运动形式呈往复流。核电站二期工程取水口附近(L_1,18站)为一大流速区,而一期工程出水口周围(L_2,L_2′站)有一相对小的流速区。大流速区落潮流历时大于涨潮流历时,而相对小流速区则相反;大流速区的余流较小,而小流速区的余流大。在四个季节中,涨潮流速秋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落潮流速秋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最小。余流冬、秋两季较大。在实测流中以潮流为主,径流和季风的作用也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57.
根据 2 0 0 1年 2月和 7月对崎岖列岛附近海域的水质和底质表层沉积物调查结果 ,采用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 ,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 :(1 )该海域水质的 p H值、溶解氧和石油类等环境因子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浓度则超标严重 ,该海域水质已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夏季比冬季富营养化程度略低 ) ;(2 )该海域底质表层沉积物中除部分站位的重金属 Cu、 Zn含量超标外 ,有机质、石油类和重金属 Pb、 Cd、 Hg的含量均未超标 ,底质环境状况尚好  相似文献   
58.
渤海中南部悬浮物海洋调查资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悬浮物 (SPM)的研究目前已引起诸多学者关注。作者利用 1998和 1999年的中德合作海洋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 :研究悬浮物与透明度的关系 ;研究悬浮物与浊度的关系 ;估计海底剪切速度。并为研究悬浮物输运提供资料和作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59.
南海区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现状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3年与2006年对南海区琼州海峡两岸重点岸段(雷州市徐闻县龙塘镇赤坎村岸段、海南省海口市镇海村岸段和新海村岸段)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现场监测,测量了侵蚀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对两年现场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岸侵蚀长度的平均速度为200m/a,宽度的平均速度为20m/a,面积的平均速度为4000m2/a。应用了地质分析、水动力分析、极端海洋气候影响分析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海岸侵蚀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0.
太平洋东南海域表层地转流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2001年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分析了太平洋东南海域(5°~55°S,70°~120°W)表层流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赤道流的季节变化主要体现在流速上,而秘鲁海流和西风漂流主要体现在流轴位置的移动上。表层流场的年际变化受El Nino影响,在El Nino期间,南赤道流和秘鲁海流均发生流向偏转现象,大部分海区流场被削弱(除低纬度海区外),而在其后的1998年La Nina期间,流场则重新被加强,西风漂流无明显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