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1篇
  免费   1884篇
  国内免费   2404篇
测绘学   1162篇
大气科学   1383篇
地球物理   1831篇
地质学   4025篇
海洋学   1666篇
天文学   129篇
综合类   816篇
自然地理   1347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619篇
  2020年   474篇
  2019年   554篇
  2018年   514篇
  2017年   478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684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723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582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虚拟参考站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s)的GPS测量技术是近几年应用在网络RTK中的热门技术,文中首先介绍VRS的基本原理,然后利用站际星际二次差分技术,推导虚拟观测值,最后讨论研究虚拟参考站的双差改正数的内插算法。  相似文献   
82.
基于BPM-BM算法的地名数据匹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基于过滤方法的中文字符串模糊匹配算法BPM-BM的基本原理、特点和计算流程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与地名数据匹配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地名快速匹配方法。以"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地理信息系统(乡级)建设工程"作为一个具体实例,使用C语言来完成地名数据的匹配。  相似文献   
83.
四川德格错阿金矿特征与矿床成因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错阿金矿床赋存于理塘义敦群上三叠统瓦能组变基性火山岩中,金矿体受次级北北西-近南北向韧性-脆韧性剪切变质带控制,与金矿化有关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辉锑矿化和硅化、碳酸盐化、金云母化及石墨化。矿床成因为蚀变构造型。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嗄拉、错阿、海子口三个矿化集中区内大部份化探异常具有面积大、强度高、梯度变化大、元素组合好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4.
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 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鸟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一麦拉一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一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85.
利用一组标准正交化的参考向量得到一个可能匹配区域,排除了绝大部分不可能匹配的样本,从而大大提高光谱预选筛分的速度;同时介绍了一种平衡速度与精度的编码替代算法.实验证明:压缩影像的目视效果较好,未产生边缘模糊及条带现象;采用自动目标生成方法(ATGP)从样本集中提取端元并进行光谱角度制图,其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6.
解决大数据量遥感影像传输和存储问题的方案之一,是对遥感影像进行高保真快速压缩。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小波变换产生子带频域之间的相似性,再利用分形方法对具有相似性的相邻高频子带进行编码,由高一级的子影像构造低一级的子影像,然后采用分形迭代解码和小坡变换的逆变换重建影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压缩比,在压缩时间上比传统的分形方法有明显的缩短,并且压缩后影像信息的损失量较少,影像恢复的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87.
中国软玉产地众多,但不同地区所产软玉的质量和价格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OXRD、SEM等先进测试仪器,对新疆和田、青海格尔木以及江苏溧阳三个国内主要软玉矿区的软玉样品进行了结晶度分析和微观形貌的观察,发现其微观结构不同是造成各地软玉质量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注珠海组,在隆起周边寻找具备"仓储"运移模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9.
河流相砂体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河型的时空转换不仅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直接证据,更是精准评价与预测油气储层的核心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Melut盆地Ruman地区坳陷期Jimidi组为例,通过开展层序划分、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分析、高分辨率储层反演、以及砂体平面展布分析,结果表明:1)坳陷期Jimidi组河流相研究层段发育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可识别出垂向加积型、侧向加积型、充填型、充填—废弃型、漫溢型等5类典型岩相组合。2)揭示出Jimidi组由下至上具有“曲—辫—曲”河型转换规律,明确了构造作用所造就的古地貌背景和长期基准面上升的总体趋势是控制河型转换的主要因素。3)河型转换的新认识有效指导了研究区曲流河型层段内连续分布的相对低孔封隔带的发现,推动了Jimidi组首口岩性油藏风险探井的部署与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90.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