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8篇
  免费   2231篇
  国内免费   2930篇
测绘学   1423篇
大气科学   1486篇
地球物理   1810篇
地质学   5477篇
海洋学   1781篇
天文学   238篇
综合类   862篇
自然地理   1202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733篇
  2020年   576篇
  2019年   712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532篇
  2016年   578篇
  2015年   642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786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713篇
  2010年   734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1.
贵州中东部剩余重力异常与区域矿产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1:20万剩余重力异常,结合航磁、物性、地质等资料,初步圈定区内隐伏、半隐伏岩浆岩体,对研究与重力异常、岩体分布关系密切的矿产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2.
Studies on rain-runoff process in the peripheral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Sichuan Basin, which is regarded as a key ecological shelter, will contribute to flood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In two typical catchments--the Fujiang River Catchment and the Wujiang River Catchment, rainfall simula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tudy the rain-runoff processes of yellow soil and limestone soil in three types of land use--forestland, farmland and grassland. Results showed that (1) within the same rainfall process, overland flow occurs first on farmland, then on grassland, and finally on forestland; (2) soil surface coverage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occurrence and amount of overland flow. The runoff amount can increase 2-4 times after the coverage is removed; (3) the infiltration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overland flow will decrease because of higher gravel contents of soil, but it takes no effect on infiltration once overland flow becomes stable; (4) the runoff coefficient of the limestone soil forestlan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yellow soil forest land, but less than that of the farmland; (5) three empirical infiltration models, including Horton' model, Kostiakov' model, and modified Kostiakov' model, were compared by using the observed results under rainfal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ostiakov' model performed better than both the Horton' model and modified Kostiakov mode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e Kostiakov's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rainfall infiltration when water erosion is modeled in the peripheral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Sichuan Basin.  相似文献   
113.
以哈尔楚鲁图银-多金属矿床为例,阐述了甚低频电磁法(VLF-EM)在覆盖区控矿构造特征分析及隐伏矿体找矿预测中的应用。VLF-EM测量和地质解释成果表明: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NWW、NNW及NE三个方向。其中,NNW和NWW向断裂为主要含矿构造,二者构成菱形网格状或雁列式控矿构造基本格局,断裂交汇地段为形成较大矿体的有利地段;NE向断裂未见工业矿体产出,对矿体起到错断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4.
海量三维GIS数据可视化系统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在OpenGL,OSG图形APIs和各种开源图片支持库之上,基于DEM、影像和常用的GIS地图数据文件,提出一套基于数据网格化管理、动态调度、LOD地形动态简化为主要思想的解决方案,成功构建了海量三维GIS数据可视化系统。系统基于102 G原始数据实现了流畅显示,并基于DEM数据与影像数据的合成实现了红绿立体显示效果,同时基于不同基础数据实现了各种数据的操作、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5.
项目后评价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义 《地下水》2008,30(1):119-121
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流程。实施项目后评价,及时总结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优化以后类似项目的建设程序,提高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内项目后评价中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没有将后评价和前评估区分开;后评估系统的独立性不够;后评估的实施部门缺乏必要的调查核实手段,选取的数据资料面窄、量小、时间期限短,缺乏应有的代表性。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水利项目自身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6.
长白山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独特的地质和地理条件,形成了特有的自然景观,植被垂直带谱在亚洲具有代表性。通过1977年MSS、1985年TM及1999年TM三期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建立解译标志,进行分类并计算景观指数,分析了长白山地区近30年来的景观结构变化。分析表明:从景观面积变化率来看,1977-1985年间,水体、苔原、居民点、针叶林和草地的面积减少,耕地和针阔混交林的面积增加显著,阔叶林、岳桦林、道路、裸地增加;1985-1999年间,水体、裸地、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面积减少,其他类型面积增加。景观格局变化表明,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已成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7.
盱眙地区软土成因复杂,矿物成分特殊,本文通过对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颗粒分析、物理指标、膨胀性、压缩性等试验研究,对该软土的工程性质取得一些认识。结果认为该类软土中粘土矿物含量高、亲水性强,填土液塑限高、有机质含量高;在含水量高时碾压成饼状,含水量低时坚硬难以破碎,不能直接做路基填料,采用常规的掺灰处理效果不理想,是一种特殊性软土。  相似文献   
118.
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类网站信息服务覆盖广、浏览量大、易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本文以资源网为例,主要介绍CDN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CDN技术的引入,可以大规模多区域加速,保证用户的就近访问,隐藏源站服务器,对于提高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类网站的响应速度,提高网站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9.
中国边缘海域及其邻区的岩石层结构与构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边缘海域近年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根据速度异常和各向异性分析东海、黄海和南海北部的岩石层结构和构造,讨论中朝块体和扬子块体在黄海内部的拼合边界(黄海东部断裂带)、东海陆架盆地上地幔异常与岩石层形成演化、南海北部地壳底部高速层的成因及地幔活动等问题。分析表明,黄海东部与朝鲜半岛之间存在一个深部构造界限(大致对应于黄海东部断裂带),分界两侧Pn波速度各向异性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不同构造应力和断裂剪切运动作用下的岩石层地幔变形特征。东海陆架下方的低速异常揭示了张裂盆地形成时期的地幔活动痕迹,表明中、新生代期间发生过地幔上涌并造成岩石层减薄,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引发的地幔活动对东海陆架岩石层的形成、演化产生明显的影响。南海北部岩石层厚度较大并且温度相对偏低,地幔异常仅限于局部地区,估计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地壳底部高速层形成于张裂发生之前,或者是地壳形成时期壳幔分异时的产物。南海中央海盆的扩张不仅导致地壳拉张,软流层物质上涌,而且也造成岩石层地幔减薄甚至缺失。  相似文献   
120.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其构造位置处于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地质构造复杂.关于南海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存在有多种不同观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致使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地幔物质沿东南方向蠕动,从而导致南海的海底扩张.从特提斯的演化规律,以及新特提斯的闭合过程来看,南海并不是特提斯洋的残留海,而是新特提斯在闭合过程中配合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地幔物质东南方向蠕动的动力学机制下,在南海重新活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