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6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677篇
测绘学   295篇
大气科学   297篇
地球物理   309篇
地质学   1310篇
海洋学   25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贵州省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康厚荣  雷明堂  张谢东  赵杰华 《岩土力学》2009,30(10):3032-3036
为了反映岩溶对公路建设影响的区域性特点,选择贵州省开展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区划工作,提出了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区划的原则和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绘出了岩溶对公路影响程度分区图。将贵州省划分为4个影响区,即西部以高~中影响为主的地区、东北部以中~高影响为主的地区、中部以中等影响为主的地区和低影响区。通过对贵州省公路路网和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在12 462 km省道以上公路中,大约有6 265 km公路处于高影响区,而在1 587 km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中,有567 km处于高影响区,将对贵州公路规划、建设、养护与管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并对其进行油源对比,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的混源型,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或微咸水环境,为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主要来自长7油层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993.
利用GRACE卫星数据研究汶川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GRACE卫星数据计算和分析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EIGEN-GRACE02S重力场模型为背景,对高斯平滑处理前后中国大陆月重力场的变化作了比较,认为取平均半径为666 km作高斯平滑,能够得到合理的重力变化结果.以3个月时间尺度计算了2008年汶川地震前后中国大陆的重力场变化,将结果与2006年和2007年相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三者相符合,并且同震重力的负变化可用地壳膨胀模型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994.
以布达特群潜山为例,对构造运动的强度、期次、泵吸作用以及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形理论,统计、计算得到研究区构造活动强度,其以中部苏德尔特地区构造运动强度最大,指数为1.5~1.8,向周边地区变弱,导致该区裂缝极其发育,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潜山储集空间,有利于形成各种次生隐蔽油气藏。通过平衡剖面和断层生长指数的计算以及盆地埋藏史的研究,表明南屯组时期断裂活动最强,其与油气成藏具有良好的时空匹配关系,为油气运聚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和有利的储集空间,由此而形成的泵吸作用是油气运移的一个重要输导力量。贝尔凹陷潜山的大量断裂经历了不封闭-封闭-重新开启等3个阶段,有利地配合了烃源岩的生排烃过程,最终导致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的大规模形成。  相似文献   
995.
福建地区中小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收集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7个基岩台站从1999年至2007年获得的94个地震(ML=2.8~4.9,△=13~462 km) 的1974条宽频带速度记录,利用实时仿真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加速度记录,进而得到了福建地区基岩场地中小地震绝对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对基岩反应谱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有震源、传播途径,本文简要分析这两个因素对地震动的影响.此项工作对于福建省抗震设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对汶川地震中极震区的现场震害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底框架结构3种结构形式的破坏特征和受损原因。分析表明,经抗震设防的房屋震害明显低于未经抗震设防的房屋,实现了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在经抗震设计的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表现是最好的,其次是砖混结构,表现最差的是底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997.
赣南素有“世界钨都”之称,而龙南-定南-全南(简称“三南”)地区是世界钨都中的重要钨铋成矿区,钨铋成矿与三南地区广布的泥盆纪地层密不可分;由此本文通过对三南地区的泥盆系的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其丰度、以及W、Bi等成矿元素在不同岩性中的丰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讨论,认为W成矿元素在泥盆系中丰度仅次于寒武纪地层,高于其它地层,并高出地壳克拉克值的2~4倍,而Bi元素则高达几十倍。在细碎屑岩石中含量最高,与钨铋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36个样点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SAO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水平方向上,SAOC含量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态势和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腹地和喜马拉雅北麓湖盆区,不同草地型和自然地带SAOC含量差异显著;(2)在垂直方向上,不同草地型和自然地带0~40cm剖面SAOC含量分布状况,均可分为由高到低型、由低到高型和低-高-低型3个类型,表土层(0~10cm)与底土层(30~40cm)SAOC含量差异显著;(3)基于回归模型的标准系数法,分析了气候因子对高寒草原SAOC含量的影响程度,指出降水对高寒草原SAOC含量的贡献大于气温.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及邻近地区CHAMP卫星磁异常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CHAMP卫星磁测资料建立的新一代高阶地磁场模型POMME-4.2S,计算中国及邻区400 km高度的卫星磁异常及其垂直梯度,给出7个磁场分量的分布图,比较了截断水平对磁异常分布的影响,初步分析了磁异常与岩石圈构造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松辽盆地等主要磁异常区,ΔZ异常中心的南北两边出现ΔX的异常中心,东西两边出现ΔY的异常中心.在球谐模型为90阶时,磁异常分布的基本形态已经确定,更高的模型阶数对磁异常只有微小调整.在磁异常较强的地区,磁异常及其垂直梯度同步变化.卫星磁异常与地形变化、断裂带分布、莫霍面深度和岩石圈厚度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与居里等温面深度、磁性层厚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居里等温面深、磁性层较厚的地区显示正磁异常,居里等温面浅、磁性层较薄的地区显示负磁异常.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GRAPES-m eso模式和T213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盆地和华东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多组数值试验,以分析侧边界资料、驱动资料的垂直分辨率、模式积分区域、云物理参数及边界参数对GRAPES-m eso模式降水预报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侧边界资料对模式降水预报结果影响较小,驱动GRAPES-m eso的全球模式产品质量提高,降水预报结果越好;(2)驱动资料垂直分辨率的高低对降水预报结果影响较大,分辨率越高,预报能力越强,反之越弱;(3)模式积分区域对降水预报结果也有明显影响,区域越大,降水预报未必总是最好;(4)物理过程和边界参数试验表明,W SM6方案与KF eta方案组合的24小时降水预报与实况更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