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638篇
测绘学   296篇
大气科学   320篇
地球物理   340篇
地质学   1249篇
海洋学   279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971.
中国北方地区构造体系控盆作用与控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应用地质力学方法系统划分中国北方地区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基础上,开展构造体系控盆、控油气源区、控油气聚集带、地应力控制油气、低次序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发育新华夏系、西域系、纬向系、祁吕贺兰山字型等构造体系,控制了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的成生发展。构造体系具有六个特征:阶段性、迁移性、继承性、差异性、转换性和复杂性。构造体系在多个方面控制油气分布,包括构造体系多级控制油气、构造体系叠加控制油气、构造体系复合联合控制油气、构造体系多期控制油气、低序次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分布等。以构造体系控油为主线,综合考虑油气成藏条件,指出了油气聚集有利区。在优选的有利区中相继获得了新的油气重大突破和发现,证实构造体系控油研究及油气聚集有利区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这些有利区也是今后较长时期内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72.
川南煤田二叠系龙潭组是重要的含煤层系,也是煤层气的主要赋存层段。古叙矿区是川南地区煤矿主要产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在大村矿段已实现工业开采,其他矿段尚处勘探阶段。依托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在分析区域煤层展布特征基础上,优选区域分布稳定的煤层C25、C23、C19、C17、C11为古叙矿区煤层气勘探目的层段。目的层段普遍具有有机质组分含量高、灰分含量中-高、内生裂隙发育、含气性高的特征,煤层累计厚度呈东厚西薄展布。以煤层厚度、构造条件、埋藏深度为主要评价指标,优选出大村矿段、石宝矿段为煤层气富集有利区,观沙矿段观文井田、古蔺矿段石屏-象顶井田及河坝矿段白头沟地区为煤层气富集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973.
LA-ICP-MS锆石U-Pb年龄表明,突泉地区碱性流纹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35±1Ma、133±1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碱性流纹岩具富SiO_2、K_2O和高TFeO/MgO值,低Al_2O_3、CaO和MgO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右倾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负Eu异常明显,相对富集Rb、U、Zr、Hf,亏损Sr、Ti、Nb、Ta等元素,花岗岩判别图解上,样品分布在A型花岗岩区;在Nb-Y-3Ga图解上,显示拉张构造环境的A_2型花岗岩的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示踪指出,突泉地区碱性流纹岩可能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上分布的同时代火山岩及A型花岗岩类,可以限定碱性流纹岩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并可能与北部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本区早白垩世流纹岩ε_(Hf)(t)值为+4.2~+10.7,其二阶模式年龄平均为0.74~0.76Ga,结合松嫩地块、兴安地块Hf同位素资料,表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具有相似的地壳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974.
在中国东部皖北地区分布着新元古代镁铁质岩,岩石类型为辉绿岩、辉绿辉长岩、辉绿玢岩等。其中主要组成矿物为辉石、斜长石、角闪石、铁钛氧化物等。利用电子探针对单斜辉石和钛铁矿进行了详细研究。单斜辉石分析表明,其端元分子组成硅灰石分子(Wo)为33.27~43.04,顽火辉石分子(En)为38.79~46.63,斜方铁辉石(Fs)为10.45~24.83,属于普通透辉石。计算结果及化学成分比值说明,单斜辉石应该是在寄主碱性玄武质岩浆晚期低压下结晶的,可能是碱性玄武质岩浆浅位岩浆房晶出的产物。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为1109~1206℃,压力最高为0.6GPa,相当于深部19.8km。栏杆地区钛铁矿含MgO和Cr_2O_3较低,具有富FeO,并含少量MnO的特点,属于含镁锰钛铁矿。两类矿物特征均与典型金伯利岩中的指示矿物不同。  相似文献   
975.
Before 2008,the number of surface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China was small.Thus,the surface observation data were too sparse to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High-resolution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s Land Assimilation System(HRCLDAS)which ultimately inhibited the output of high-resolution and high-quality gridded products.This paper proposes a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 based on a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in super-resolution to research the above problem.Specifically,we take temperature as an example.The model is used to downscale the 0.0625°×0.0625°,2-m temperature data from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s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to 0.01°×0.01°,named CLDASSD.We performed quality control on the paired data from CLDAS and HRCLDAS,using data from 2018 and 2019.CLDASSD was trained on the data from 31 March 2018 to 28 February 2019,and then tested with the remaining data.Finally,extensiv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which features complex and diverse geomorphology.Taking the HRCLDAS product and surface observation data as the"true values"and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results of bilinear interpolation,especially in complex terrain such as mountains,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of the CLDASSD output can be reduced by approximately 0.1℃,and its 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was approximately 0.2 higher.CLDASSD can estimate detailed textures,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with greater accuracy than bilinear interpolation and other sub-models and can perform the expected downscaling tasks.  相似文献   
976.
2004年阳江MS4.9地震震源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康英  杨选  吕金水  叶繁英 《地震》2005,25(3):109-114
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计算了2004年9月17日广东阳江Ms4.9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走向57°,倾角47°,滑动角69°,主压应力方向342°,倾角0°,主张应力方向252°,倾角75°,属逆断层性质;地震矩为1.69×1015N·m,应力降为1.7 MPa,震源半径为876 m.根据阳江地区震前22个ML>2.5的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得到一些经验关系.S波拐角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显示出Ms4.9地震前有下降趋势;阳江序列P轴方位角的变化显示出震前4个月应力开始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77.
云南地震的潮汐应力触发机制及相关天体位置图像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计算云南163个地震震源处沿地震主应力方向的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地震的潮汐应力触发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地震中有62%受到了潮汐应力的触发作用. 在此基础上,对受到潮汐应力触发的地震发震时的天体位置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具有潮汐应力触发物理基础的地震时的月日黄经差、月日赤纬和月日天顶距的分布图像.图像显示,云南地区的地震在新月期间和上下弦附近较易受到潮汐应力的触发;受到潮汐应力触发作用的地震发震时刻的月日赤纬有明显的密集分布条带特征,地震频次在月、日天顶距分别为30°~140°和20°~140°范围内为平均优势分布区间.  相似文献   
978.
系统动力学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研究复杂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该方法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该文综述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在这一领域进一步研究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979.
辐射成像技术在医疗诊断、无损检测和工业探伤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与辐射成像技术的结合有助于帮助人们以更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对病灶和被检物进行检查,从而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和检查结果。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辐射数据而构建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通过系统分析和整体设计,模块级的实现、交互控制和界面设计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基本思路,对于辐射成像可视化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0.
利用Quick Bird全色遥感影像更新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现势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经过精确的多项式变换正射几何纠正后,得到正射影像(DOM)与原有的数字线划图(DLG)叠加,经判读识别地物的变化,实现对原有地形图的快速更新.通过对地面控制点和检查点纠正的精度分析说明,利用Quick Bird遥感影像数据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城区更新1: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