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30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南海东北部晚第四纪古生产力变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吕宋岛西北岩外17928柱状样吕浮游、底栖有孔虫丰度及其与生产力有关和属种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该柱状样在末次冰期(氧同位素2~4期)和氧同位素6期时,浮游、底栖有孔虫丰度增高,高生产力的有孔虫含量也在这两个时期出现高值,说明此时该区具有同的生力水平,这种现象可能与冰期时陆营养盐输入量增加、东亚冬季风增强并在此形成上升流有关。  相似文献   
102.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南海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在南海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和其它生物记录上主要反映在900 ka BP前后发生高频率变化,特别是指示表层水骤然降温。北部冬季表层水温从24~25℃降至17~28℃,而南部也从26~27℃降至23~24℃。总的降温趋势与开放西太平洋一致,直接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在900 ka BP之后MIS22期间有明显的减弱。表层水大幅度降温还发生在后继的MIS 20、18、16几大冰期,说明主要冰期旋回周期由41 ka转变为100 ka经历了长达400 ka的过渡时期,并且冬季风增强也在过渡时期的后半段最明显。南海南北生物组合和δ18O值的差异,突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边缘海区南北气候梯度反差和冬季风在冰期增强的讯号。结论是:生态环境系统反应总体表现与冰期旋回一致的同时,还包含了独特的地区性系统演变特征。但是,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在0.9 Ma BP前后表层海水盐度因东亚冬季风和海平面下降的定量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气候转型时期海—气耦合过程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103.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打造高阶性、创新性和具有挑战度的金课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地理信息科学教学模式中以课堂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形式已经满足不了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对于了解和掌握知识的需求,急需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  相似文献   
104.
石崆山Ⅱ段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系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涉及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计算科学等多学科交汇的问题,是一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在系统分析岩质高边坡赋存的地质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评价、综合集成的方法应是研究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和最佳方法。针对漳龙高速公路石崆山Ⅱ段岩质高边坡工程,在系统分析边坡工程地质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有限单元(FEM)法等,进行综合评价和系统分析,获得的稳定性结论,已正常运营使用若干年,反映了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是成功和有效的。它表明,综合评价、系统分析应是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的重要途径;它的综合内容和集成方式及其完善与工程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运用及其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5.
东亚经向热力差异与华南夏季风及降水年际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0  
利用多年海表温度和中国测站近地面温度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东亚地区经向热力差异的年际变化与华南夏季降水及华南夏季风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地表气温偏高(低),华南偏低(高),则华南降水偏多(少),而江黄流域降水偏少(多)。在东亚地区夏季经向热力差异指数偏强年,南海北部至华南地区的夏季西南季风偏强,华南夏季降水偏多;弱指数年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06.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出台了许多海洋捕捞相关政策。文章从投入控制制度、产出控制制度和技术控制制度3个角度出发,以捕捞许可制度、捕捞限额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等政策为重点,通过整理1980—2017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的相关资料,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海洋捕捞产量、渔业劳动力数量变化3个方面,深入分析浙江省海洋捕捞现状,提出了完善现有的海洋捕捞政策、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力量、加强普法宣传、建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帮助捕捞从业人员转产转业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地震监测中的电阻率层析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电阻率层析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由视电阻率值重建出介质的真电阻率图像,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宝坻台和昌黎台设立的两个试验点上于1998年4月14日ML5.0和ML4.4唐山两次地震前的6天左右层析图像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宝坻台的电阻率图像一改通常的在平稳背景上叠加小量随机变化的特点,出现了一种有序性特征的新图样;昌黎台也出现了反差加大、高低阻区集中分布的有序性特征.上述异常图样均在震后消失.层析图像在震前出现的熵值降低可能是这次地震活动的前兆.地层导电结构和孔隙度的变化,是引起电阻率异常的直接原因.研究表明,常规的单一极距的视电阻率测量之所以对真电阻率的变化不敏感且丧失空间分辨能力,是由于该物理量同时具有积分值和位函数这两个固有特征所决定的.在地震监测中,改造现行观测系统,引入层析成像,是发展技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8.
TheinfluencingfactorsandmechanismsoftheelectromagneticradiationduringrockfractureYU-ZHONLIU1)(刘煜洲)YINLIU1)(刘因)YIN-SHENGWANG2...  相似文献   
109.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 (SHF) in southern China (SC)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data evaluated from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There exist prominent increasing trends in all seasonal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es in the western SC and decreasing trends in the central-eastern part of southern China. The variations of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 in all seasons are dominant on interannual time-scales. The land-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the near-surface wind speed are two key factors for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SHF, but the former is more important. The first two major anomalous patterns of SHF are presented as the region-wide in-phase anomalies and the east-west dipole anomalie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EOF analysis results.  相似文献   
110.
对青海尕林格矿区与成矿有关的辉石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该辉石闪长岩属于偏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活泼不相容元素Th、U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具弱的负Eu异常(δEu介于0.924~0.962)。岩石εHf(t)值为-3.79~-1.70,二阶段模式年龄为TDM2为1 223~1 339 Ma。尕林格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8±2 Ma(MSWD=0.32),为晚三叠世。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在巴颜喀拉地块与东昆仑地块碰撞-后碰撞转换阶段俯冲的阿尼玛卿洋壳板片发生断离,引起地幔物质上涌至古老的下地壳底部,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并混入部分幔源物质,形成尕林格辉石闪长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