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0篇
  免费   936篇
  国内免费   1154篇
测绘学   592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509篇
地质学   2330篇
海洋学   58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01篇
自然地理   43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951.
黄庄—高丽营断裂是北京平原区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在庙城—高丽营段沿线发生地裂缝,造成大量房屋墙体开裂和道路破坏。在西王路村探槽揭示该断裂错断第四系地层,产生地表地裂缝。探糟断裂孢粉年龄测试,该断裂发生年龄大致在13~22ka,仍处于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952.
甘肃永靖黑方台地区灌溉诱发作用与黄土滑坡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方台地区自灌溉以来,诱发了大量的滑坡,但缺乏系统地对研究区的滑坡历史分析研究 在黑方台滑坡历史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过程与滑坡的历史关系,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地下水位对滑坡稳定性、滑坡体积及后壁垮塌速度的影响.历史数据分析表明,灌溉引起的水位上升与滑坡发生的频率、体积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选取的典型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滑坡具有多期逐级后退式特征,随着灌溉时间的增长,滑坡体积逐渐减小,但发生频率逐渐增大,基于DEM数据计算的滑坡变形也验证了计算结果.研究成果基本反演了灌溉引起的黄土滑坡历史过程,对黑方台滑坡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53.
动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处理结果的精度.在浅层和大偏移距情况下,常规动校正使波形发生拉伸畸变,波形拉长、频带向低频方向移动,进而影响叠加效果.通常地震资料处理中大都采用切除的方法克服动校正拉伸畸变的影响,这对目的层较深时是可取的.以工程地质调查为目的的海洋地震勘探旨在了解海底之下较浅地层深度范围内的地质信息,一般勘探区水深较浅,数据叠加道数较少,如果仍然采取切除处理,势必严重影响资料的分辨率和准确度.本文阐述了一种无拉伸动校正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动校正后的波形畸变问题,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近海浅层工程地震勘探中是行之有效的,有助于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和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54.
铁锰氧化物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矿物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21世纪矿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土壤污染作为一个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但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众所周知,铁和锰是自然界中少数但常见的变价元素。含有变价元素和带有表面电荷的铁锰氧化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不仅对有毒有害的无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净化功能,而且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具有氧化降解作用。利用这些矿物来修复污染土壤,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体现出天然净化作用的特色,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5.
初论西藏冈底斯带中段尼木西北部班岩铜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32  
西藏冈底斯带尼木西北部具有斑岩型铜矿产出的有利地质条件,已有厅宫,冲江,白容,岗讲,渡布曲等铜矿床(点),可望形成大型-超大型班岩铜矿集中区,其资源量远景可达400-600万t以上,在分析地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与国内外斑岩铜矿进行了对比,建立了本区铜矿的综合遥感地质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956.
合肥盆地形成机制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合肥盆地是与大别造山带同因同期形成的山前前陆盆地,在发育过程中盆地东部受郊庐断裂影响较大。盆地基底为华北板块的南缘,岩性主要由古生界组成,沉积盖层发育较全,厚达12000m。是一个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该盆地共划分4个一级构造单元,形成“三坳围一隆”的构造格局。主要大断裂4条,南倾、东西走向,横贯全盆,其性质为先逆后正的转换断层。该盆地形成∈-O、C-P、J1-2、K1-2、E五套烃源岩,中央隆起是油气的主要指向,是一个勘探潜力较大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957.
Food resources play a great role in human livelihood, so it is meaningful to investigate their utilization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study takes data from FAOSTAT and the World Bank, and applies the emergy method to analyze Uzbek food consumption changes and characteristics from 1992 to 2019. Two main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National food consumption showed a persistent increase and had a remarkable change in stages, with the first stage of low-level repetition, the second stage of speeding up and the third stage of high development. The increase of animal-based food consumption was more notable than that of plant-based food consumption. (2) Per capita annual food consumption had a tendency of change that was similar to that of national food consumption. The proportion of animal-based food in the total per capita annual food consumption usually remained about 2-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plant-based food consumption. The main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 was the combination of crops such as wheat and rice with meat such as beef. The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growing population, various changes in food demand will inevitably happen, so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ustainable measures in time to satisfy the new demand and to protect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58.
滩间山金矿区斜长花岗斑岩出露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区内出露较大的斑岩体。利用LA-MC-ICPMS锆石定年方法,测得斜长花岗斑岩锆石的年龄为2 416~336Ma,可分为3组:2 416~2 365,1 797~1 602,358~336Ma。对锆石矿物成因研究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年龄为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反映其源岩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或同期岩浆岩的物质;第三组为斜长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为华力西中期斜长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锆石的年龄测定数据,认为斜长花岗斑岩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华力西中期是本区金矿形成的一个重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959.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960.
卡拉盖雷铜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那拉提构造带境内西段,为近年在该成矿带内发现的首例以Cu为主,伴生Au、Co等的火山岩型热液矿床。δD、δ18O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在早—中阶段以岩浆热液为主,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加入。δ34S分析结果表明,硫源主要来自深部地壳或上地幔,并有地层硫混入。铅同位素分析表明,矿区铅源为壳、幔混合俯冲带铅。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59.6±9.7)Ma,说明矿床早阶段的成矿年龄为早二叠世末期。笔者进一步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早期矿源层;在晚石炭世后碰撞伸展阶段,来自地壳深部的含矿岩浆热液沿区域深大断裂、火山通道及浅部断裂系统运移并萃取早期矿质元素,于有利构造部位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