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8篇
  免费   1123篇
  国内免费   3510篇
测绘学   489篇
大气科学   1671篇
地球物理   3256篇
地质学   5559篇
海洋学   1045篇
天文学   388篇
综合类   694篇
自然地理   1119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557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518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385篇
  1992年   342篇
  1991年   439篇
  1990年   393篇
  1989年   422篇
  1988年   444篇
  1987年   372篇
  1986年   265篇
  1985年   359篇
  1984年   293篇
  1983年   219篇
  1982年   172篇
  1981年   124篇
  1980年   174篇
  1964年   89篇
  1960年   52篇
  1959年   108篇
  1958年   120篇
  1957年   1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天空辐射表的检定,可以通过被检天空辐射表与标准仪器在有太阳照射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比较;也可以在室内ПО-4光学装置上利用灯作为辐射源来进行,通过检定确定其灵敏度。如果,天空辐射表和电流表同时进行检定时,可测定两者配对使用的换算因数。对天空辐射表的检定误差过去已有研究。鉴于目前仪器发生了如下的变更,即用ΓСА-1 MA型电流表代替了ΓСА型电流表,用0.05级精度的ПП--63型表作为标准仪器。  相似文献   
992.
一、前言象天气预报这样一种显然并非精确的行业竟能首先使用计算机,确是令人难以置信。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英国气象局工作过若干年的英国著名数学家L.F.Richardson就提出了计算机用于天气预报的原理,并于1922年发表文章公诸于世。 Richardson的基本贡献在于他把天气预报作为经典物理学问题之一处理,指出了如何利用数值方法求解的方程。当时的常规天气预报方法是建立  相似文献   
993.
文章介绍了日本地震学会1982年秋季大会简况,会上共宣读241篇论文,包括八个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有关地震活动与地震预报研究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94.
矿产资源局(BMR)的地质学家们在最初获得陆地卫星影象之后即开始尝试在野外地质研究中将它作为航摄片的辅助手段使用。用传统航片解译方法来解译陆地卫星影象,其效果取决于影象质量和研究对象的特征。BMR野外研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问题,并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地貌环境特征,诸如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伊里安查亚的森林,澳大利亚内陆的沙漠以及南极冰盖。  相似文献   
995.
前言澳大利亚的元古代的主要贱金属矿床(布罗肯希尔、芒特艾萨、麦克阿瑟河矿床)都是根据地表露头发现的。布罗肯希尔矿床是1883年发现的,其地表露头长大于一公里,宽3—40米的富锰铁帽,铁帽中的少量矿物有白铅矿,银的卤化物,磷氯铅矿和少量方铅矿,锌几乎全都淋失了。芒特艾萨矿床是1923年首次发现。含铅—银矿体的直接围岩为黄铁矿化页岩。在地表氧化后成为厚达3米的碧玉或硅化页岩角砾岩,从氧化带开采出的主要矿物为白铅矿和磷氯铅矿,氧化带厚约60米。1947年又在芒特艾萨北20公里的希尔顿区根据出露的铁  相似文献   
996.
昆士兰州西北部的艾萨山镇硫化物矿床,产在已变质成低级绿片岩相的,并在热液活动影响下发生不同程度蚀变的粉砂岩—页岩层序中。形成铅—锌—银矿体的方铅矿和闪锌矿以及细粒黄铁矿,与这些沉积物成互层;而黄铜矿矿化看来已迭加于其上。在最大的矿体-1100矿体中,有一个高品位的块状黄铜矿核,产在黄铁矿矿化强烈的同一层位上;这个核随着黄铁矿的富集而缩小。钴矿物与黄铜矿矿石密切伴生,并表现出与上述情况相同的关系。黄铜矿与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值的变化范围相同,表明硫的来源是共同的。黄铁矿层中硫的丰度,并不随着铜品位的增长而增加。这些因素证实组成黄铜矿和富钴硫化物所必需的硫,来自先存地层层序的观点。硫的这种来源,控制了铜、二氧化硅和钴从矿化溶液中的沉积,并为解释铜与铅—锌—银矿石的空间关系提供了联系。  相似文献   
997.
流体包裹体是主晶从中生长的流体的样品,或是在主品形成后的某个时间但围主晶的流体样品。因为这些包裹体是成矿流体的实际的样品,如果能测定包裹休的组成,则可能得到伴生成矿的化学条件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当然,不仅需要进行流体成分的测定,而且还应该进行所有固体相即从那些溶液沉淀出来的子矿物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8.
在单向限制的粘土(塑造模型用的代用粘土)块上进行平面压入实验,有助于我们对东亚大陆块内部有限变形和走向滑动断层演化的认识。几条大型左行走向滑动断层的活动是相继的,一个时期以一条断层活动为主。实验表明在碰撞期之初20~30百万年间,印度插进亚洲并旋转约25°,与此同时印度支那沿着左行红河断层东南挤出约800公里。这次活动可能是中国南海在晚中新世前张开的原因。然后,挤出构造向北迁移,阿尔金山断层成为第二条大型左行断层,同时中国南部则向东运动达数百公里。在此过程中,印度支那继续顺时针旋转达40°,但是红河和南部其它走向滑动断层的运动方向则相反。墨吉盆地和安达曼海的张开(直到现在)看来也是这种挤出运动的简单结果。中国东北和云南的近期裂谷可以认为是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的早期状况。另外一些第三纪构造,诸如泰国湾的沉积盆地,根据我们实验取得的论点也可解释为碰撞的效应。这些实验还说明:另一个大型左行走向滑动断层和裂谷系将越过天山、蒙古和贝加尔扩展至鄂霍次克海。  相似文献   
999.
以前我在《经过六千年的开采,世界金矿资源已经采完了吗?》(1967)和《世界金矿资源》(1976)这两篇文章中都强调了前寒武系金矿床的产量在世界黄金产量中占有很大比例。现在我要强调“非元古界砾岩型”的前寒武系金矿。 历史 据C.H.V.苏泽兰德所著《金》中记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以前的5500年人类历史中,采出的金不到10亿盎斯。可是,在那以后的487年中却开采了将近30亿盎斯。在这30多亿盎斯黄金产量中,前寒武系金矿床所产的金占一半以上。其中12.7  相似文献   
1000.
对于具有限混溶或原子有序分布的简单二元固溶体来说,已结合其自由能曲线来预测一种体系的相关系和出溶机理。有序过程的特征影响着出溶机理的适用性.如果有序化作用是二步(较高)有序时,则整个过程以连续机理占优势,而所描述的一种“条件旋节分解”(“Conditional spinodal”)(Allen 和 Cahni 1976)只有对序与无序端员组分之间起着决定作用.对于一步有序来说,有序相仅能经成核与生长来沉淀无序相.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绿辉石徼细结构包括出溶页片和反相晶畴,并且在所选择的样品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用于解释地质条件下起控制作用的出溶机理。绝大多数绿辉石几乎都经历了阳离子的有序过程,然后保持均一体,或通过旋节分解作用出溶一种无序辉石。连续出溶机理占优势已用来说明 C2/c→P2/n 转换可以是二步(较高)有序的.现已提供了一种硬玉——普通辉石的可能相图,它是以这种理论为基础的,即在低温下无序端员组分之间应该是有限混溶的,而中间成分(绿辉石)的阳离子是有序的,两者迭加在一条溶相线上。这就完全解释了观察到的许多微细结构,并与在含杂质硬玉和绿辉石之间、绿辉石和钠辉石之间存在宽阔二相区的岩相学证据相符合。加入锥辉石所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增温效应,所以,也就能够预测硬玉——锥辉石——普通辉石的相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